词语
词语信息
【词目】养成
【拼音】yǎng chéng
【释义】
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2、教育。
详细解释
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为天子。”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曰:‘主公远见,非臣所及。但恐日复一日,养成势大,如蔓草不可芟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发,宜挑之速来。’”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巴金 《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我不大注意人们的举动和服装,我注意的是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2、教育。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养成特点
养成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被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养成特点
(1)日常性
养成的特点是从小处着手、小事着眼,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学习态度抓起,达到塑造思想、矫正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2)长期性
由于养成的日常性特点,决定了养成的长期性。良好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伴随终身。
(3)反复性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工作环境的变迁,身边群体的影响等因素,良好的养成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养成需要在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
3、名家论养成
培根——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萨克莱——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
叶圣陶——教育是什么,从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深圳交通频道——人生是一本书,文明是第一页,养成是第一行。
游戏玩法
养成是游族网络出品的网页游戏《大侠传》中的特色玩法。
随着神兵、坐骑的出现,人物与侠侣的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本应该像BOSS一样拉风的异兽,相比之下却略显疲软。《大侠传》在步入七月份之后,除了上线万众瞩目的第五职业之外,更是会对异兽这一玩法做出调整——添加全新的养成点。 此项养成点将主要影响异兽的战斗属性,玩家可以通过“异兽游历”来收集相应的资源进行养成,必将成为豪侠们争夺的新方向。欲知此玩法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