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①美好;美妙:姿态优美;风景优美。
②亦称“秀美”。美学范畴之一。与“崇高”相对。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定义
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特点
优美有着直观愉悦的感性特点。在优美的心理体验中,理性因素不明显、不突出,主体仿佛无须借助思考,便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对象,唤起内心的美感,既没有心理冲突,也没有理解上的困难。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MaxDessoir)曾指出:一种发亮的颜色、丰富的音质、吸引人的曲线会毫无冲突地激起愉悦感。和谐的空间与音的形式在其自身中便具有可理解性,恰当地被称为美的——一种自然的浮动,它没有限制,没有斗争,没有粗暴的障碍,没有不确定。移情只介绍了愉快的解释,联想只使人想起愉快的观念。正因为没有骚乱,所以纯粹的美的价值总保持为一种表面价值。
所谓舒缓宛转的曲线、悦耳动听的乐音、协调柔和的色彩,以及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等等,都是优美形态的特征。美学史上有关美的形式因素和形式美规律的探讨,也基本上依据了对于优美形态的把握。
意境
黄宾虹《居池阳旧作》
作为一种审美类型,优美呈现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境界,其形式因素偏于小巧、纤细、平缓、圆润。徐徐清风、潺潺溪流、明媚春光、荷塘月色、湖畔垂柳……优美的景色让人流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当空皓月将白光洒向松枝,清凉的泉水在山石上轻轻流淌,雨后秋月笼罩下的林中景色,让人安谧流连。“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谴心二首之一》),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游上水面,燕子在微风里倾斜着滑翔,细雨与河鱼,轻风与燕子,一切都显得那么闲适、轻松。18世纪英国美学家柏克(E.Burke)就指出,优美的特征是小的、光滑的,不能构成棱角,要有娇柔纤细的结构,不带任何显著的强壮有力的外貌,颜色要洁净明快但不刺目,姿势和动作悠闲自若、圆满和娇柔等等。而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常常把女性美作为优美的典型,就是因为女性丰腴润泽的肌肤、窈窕婀娜的仪态,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