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拼音:zhě

笔画:8

部首:日

五笔:FTJF

详细介绍

会意。字从耂从日。“耂”字从土从丿,读为“不土”,义为“不耕土”;“日”指“日子”、“每天”。“耂”与“日”联合起来表示“全天从事非农生产”、“工商专业户”。本义:非农业户口的家庭、城市市民户籍。引申义:任何户籍的家庭。说明:中国虽然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户口占压倒多数,但一向存在非农户口,例如屠户、猎户、渔家、商家、石匠、木匠、皮匠、丝绸专业户、造纸专业户、颜料专业户等等。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全天从事非农劳作的家庭,就是“者”。

助词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子:强~、老~、读~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例子:前~、二~必居其一

4.(书面语)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路上小心在意~

代词

指示代词,“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子:~番,~边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的原因

如::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6.判断语句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3.(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者的书法

者的书法[1]

文言虚词——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鸿门宴》)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译文: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驴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译文:一会儿,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很多。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不必译出。

①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译文:在古代是以天下为主人,君主为客人,君王一生所努力做的事,都应该是为了天下。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③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译文: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了袁绍,凭借弱小的兵力成为强者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99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