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整理

【拼音】zhěng lǐ

【注音】ㄓㄥˇ ㄌㄧˇ

【英译】[arrange;put in order]

【基本解释】整顿使有条理,有秩序。

详细解释

含义

整顿使有条理,有秩序;收拾。

示例

1.整齐而有条理

汉 王符 《潜夫论·本训》:“是故法令刑赏者,乃所以治民事而致整理尔,未足以兴大化而升太平也。”

《南史·范泰传》:“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

2.整顿,使有条理

《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仆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鼍,纵八阵,骋英雄。”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次早, 赵二 便去整理衣褶,准备做新郎。”

孙中山《和平统一化兵为工》:“本大总统这次回来,专在整理 广东。”

3.料理;安排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小官同知的便是。有我那大夫人。因奸合毒药药丈夫。我告防御大人。谁想防御相公不整理。”

明 唐顺之《与项瓯东郡守书》:“愿闻兄之所安,整理民事皆是吾人切实工夫,而两郡之治如何,并愿闻之。”

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诗:“甲子春,方得旨予告,因整理诸事之未集,又两阅月,始咸结局。”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芸 为整理小酒榼。”

4.整治,修理

元 关汉卿《鲁斋郎》楔子:“我有把银壶瓶跌漏了,你与我整理一整理。”

《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当时宣 崔宁见驾,将这玉观音教他领去,用心整理 。”

著作权法名词

整理,著作权法术语,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如古籍的校点、补遗等。

制皂工业名词

整理(narshal)

又称清蒸或加工煮。制造肥皂时,正确调整碱析后皂锅内皂基的脂肪酸含量和电解质含量的过程。用加水、加碱或加盐来调整皂粒的粗细和皂糊的厚薄,并调整脂肪酸含量至52%~55%,电解质含量至1%左右。静置后分成两层,上层是皂基(neat soap;kettle soap)下层是皂脚(nigre)。

纺织工业名词

整理,指印花、染色之后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包括机械烘干和抗皱、抗菌、阻燃等处理过程。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187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