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安排
  拼音:ānpái
  基本解释:
  安排 ānpái
  [arrange;fix up] 安置处理
  把事情安排好
  领导的安排,我坚决服从
  详细解释:
  1. 听任自然的变化。
  《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 庄叟 能安排。”
  2. 谓施以心思人力。与纯任自然、不加干预相对而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积 从 胡瑗 学,一见异待之,尝延食中堂,二女子侍立,将退, 积 问曰:‘门人或问见侍女否,何以答之?’ 瑗 曰:‘莫安排。’ 积 闻此言省悟,所学顿进。”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七:“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3. 安置;妥善布置。
  唐李中 《竹》诗:“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 宋 陈与义 《春日》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他安排着香饵把鳖鱼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两乘花花细轿,笙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且放怀,喜得同舟共济,把巧计安排。” 赵树理 《杨老太爷》:“吃过了饭, 铁蛋 的妈给 铁蛋 安排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明天前晌晒晒,后晌磨磨,后天蒸几笼馒头。’”《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见他已经做好安排,便忙问道:‘哦,袁大人在哪,走,我和你一起去送送他!’”
  4. 打算,准备。
  《元诗纪事》卷六引 元 王义山 诗:“满斟绿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天子离乡,安排坐御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一:“安排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山五十年。”
  5. 犹整治。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夫人,夜来我买得一尾金色鲤鱼,欲要安排他,其鱼忽然眨眼。”《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教 八老 买两个猪肚磨净,把糯米、莲、肉灌在里面,安排烂熟。”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如今专事凶残,安排奴婢。”《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对某一时期的工作、活动有条理地做出规划、布置或就其主要内容、形式方法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时,往往用安排这一文种。

种类

1、按其性质分,有学习安排,某某生产活动安排、会议日程安排等。

2、按范围分,有部分制订的安排、单位制订的安排、班组制订的安排等。

3、按时期分,有日工作安排、周安排、月安排等。

4、按表现形式分,有条款式、表格式等。

特点

安排是计划类文体一种,它除了具有计划类文体特点的共性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1、内容比较单一。安排中的事项比较单一,往往仅局限于某一项活动、工作内容;多项活动或工作内容综合安排较为少见。有的周安排、月安排,虽然也可以同时讲几项不同的事情,但大都是围绕同一中心工作进行的,而且所安排事项内容的表达,大多数又都是单一的,往往提及要点,很少详细阐明。

2、措施要求比较具体。安排的措施比较具体,更为切合实际,实施过程中一般变动不大。空泛性,原则性、方向性、灵活机动的安排无法落实执行,因此,这种安排既不实用,也不多见。

3、时间较短。俗话说“长计划,短安排”,可见,安排的时间要求比较短,有的为“日”安排,有的为“周”安排,有的为“月”安排,有的为不长的“一段时间”安排。

4、简明扼要。安排要简明扼要,眉目清楚,开宗点题,一般不要求写什么前言,也不要写出目标要求、实施措施和完成任务的步骤等,而是择其主要的把所要安排的工作列清,把要求、措施讲明。安排的时限往往适用于近期工作,但是长期的计划也用“安排”行文,分析起,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该计划缺乏完整的内容,只是对同项工作做些打算,简单地安排一下,所以有时不用计划,而用安排行文;一是该计划没经详细的论证研究,没有经过一定程序的讨论通过,所以用“安排”行文。但是,有些计划很完整,也经过了一定的审批手续,却用“安排”行文,虽然是谦虚的表示,实则不太恰当。

一、标题

如果有文头的,其标题常为安排的事项和安排二安组成,如《中共某某市委关于深入学习某某文件的安排》。

二、主送单位

安排是对一项工作的全面部署,它涉及的范围是大多数单位和人员乃至所有单位和人员,所以这种文件一般不写受文单位。

安排是计划中最为具体的一种格式:由于其工作比较确切、单一,不作具体安排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其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这样容易使人把握。 安排的具体写法:安排的内容由于是涉及范围较小或单位内部的工作,所以一般有两种发文形式: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尽管涉及面较小,也要用“文件头”形式下发。“安排”的格式是“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另一种,如果是单位内部的工作安排,也可直接下发文件,格式就由“标题”、“正文”、“落款及时间”三部分组成。但不管哪种形式,作为“安排”本身都不该有受文单位,如果必须有,则或者以“文件头”形式下发,或者以“关于.....安排的通知”名义下发。安排的标题可是“三要素”写法,也可是“两要素”写法(省略机关名称)。安排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也有的省略“结尾”,“主体”结束,正文即随之结束。“开头”同计划的开头差不多,或阐述依据,或概述简明扼要。“主体”是正文的核心,一般包括任务、要求、步骤、措施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可按这四方面内容分项来写;也可把任务和要求合在一起,把步骤和措施合在一起来写;还可以先写总任务,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一项一项地写具体任务,每一项有每一项的要求及措施,要依据工作性质及具体内容来定。但不管怎样结构,其任务都要具体,其要求都要明确,其措施都要得当。

方案和安排有共同之处,即写作题材都是单项的工作,即只对一项 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这也正是方案、安排与规划、设想、计划、要点的根本不同。但二者在内容范围上也有个大小之分:方案的内容范围适合于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安排的内容范围则适合于单位内部或涉及面较小的工作,如《××市关于计划生育的工作安排》。方案和安排还有一种较为概要一点的写法,以便于下级具体实施时灵活掌握,叫做“意见”:方案大多称“实施意见”,如《××市“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往往称“安排意见”,如《××××系统关于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的安排意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机关把单位内部或涉及面很窄的单项工作计划也称之为“方案”,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工作都比较切近、具体,也并不复杂,只要用“安排”就足够了,如果较为原则,则可称为“安排意见”。

1、使用“安排”这一文种,要注意和“计划”区别开。如上文所说,这可以从适用时限长短、详细周密程序、事项内容繁简程度来考虑,以免错用文种。

2、安排写作要开宗明义,不要大谈其意义,要直截了当进入正文。

3、安排事项要重要突出,文字要简练,条理要清楚,语言要肯定。

4、安排措施要具体、要切合实际,切忌泛泛而谈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401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