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
镇名,大屯镇位于沛县中北部,东临微山湖,西与安国镇接壤,南距沛城8公里,属沛县副城区,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坐落镇区腹地。镇境地处苏北滨湖平原,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19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5.7万人,总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万亩。
大屯镇是徐州“十强镇”之一,是沛县工业强镇,农业大镇。镇村工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基础扎实,发展迅猛,至2001年底,全镇私营个体企业发展到1137家,实现年产值12个亿,产销率95%以上,年纳税1500万元。徐州兴航航运有限公司、美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沛县塔松工艺品有限公司、江苏康奇制药厂、徐州沛屯水泥有限公司、沛县大屯电石厂、龙王泵业有限公司、华英玻璃纤维厂等企业已发展成为骨干企业。建筑防腐业实力雄厚,为全镇支柱产业之一。大屯镇现有建筑企业5家,建筑队伍55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镇建筑业已成为集土建、安装、防腐、保温、装饰等于一体的重要产业。服务业迅猛发展,拥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个,高档餐饮酒家属64家,豪华娱乐场所32家,星级宾馆3家,美容、美发、服装加工等行业遍布中心区和集市。现有邮政局和电信局各两个,自动程控交换机容量9800门,出局主干线路11500对,配线量5800对,电话用户发展到5400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镇共有水厂两座、自来水用户达75000人。群众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供应充足。
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粮食作物面积8.4万亩(小麦4万亩,小稻谷4.4万亩),经济作物复种面积6.44万亩,其中特色菜1.2万亩:大宗菜0.87万亩:浅水藕8000亩:果树5000亩:水产养殖4500亩:特种养殖1420亩、食用菌1100吨,粮经比例达到5.2:4.8。水利条件优越,设施齐全,顺堤河、苏北堤河,徐沛铁路河、沛龙公路大沟将粮田南北分成四个种植带:挖工庄河、大屯港河及马寺、石大屯、郝寨、张双楼、朱寨等十多条大沟:又将粮田横划成方田,田内每隔200—300米,配套有一路一渠一沟,每渠首端有装机配套的电灌站、排灌自如。
大屯镇境内现有省重点高中一所,省重点成人中心校一所,职业高中一所,镇属初级中学三所,小学三十一所,幼儿园三十所。镇属文化站、广播站、图书馆、职工俱乐部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两个电视中转站每天向全镇转播4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常举办各类文化体育竞赛活动。大屯镇境内现有职工中心医院 一所和大屯、郝寨 两所设备较先进,科室齐全的中型医院,镇属各行政村,居委会均建有卫生所,基本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要。
云南省 个旧市 大屯镇
大屯镇政府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在通往国家级口岸——河口县的交通要道昆河公路傍,有一块诱人的沃土——大屯。
一、地理及人口概况
个旧市大屯镇位于个旧市东北部,东北与蒙自县毗连,西南与个旧市老厂镇、锡城镇、鸡街镇相连。全镇总面积132.8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46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壮、苗、回、白、哈尼等12个民族。辖区总人口86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5524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41.3:58.7。
大屯镇地处东经130°11′到103°20′,北纬23°24′至23°29′之间,海拔1300米至274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莲花山2740米。大屯镇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至20℃,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0.1℃,年降雨量为700mm至900mm,总日照2000至2300小时,无霜区在320天以上。
大屯镇距个旧市区17公里。红河大道、昆河公路、个屯一级公路穿镇而过,昆河铁路(滇越铁路国内段)“草官线”直达大屯镇。镇内铁路南通河口,北至开远、昆明,西至石屏。境内公路北通开远、昆明,距昆明270公里。南达屏边及国家级口岸河口,距河口190公里。西向红河、元阳、景洪及打洛口岸,距金平110公里。东南与蒙自机场紧紧相邻,古往今来都是滇南战略重镇之一。
二、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
光绪十三年,滇越铁路建成,大屯海成为大屯至蒙自雨过铺火车站的水运物资要道。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屯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大屯兴建了许多大、中型企业,1958年,曾规划把大屯发展成为35万人口的滇南工业城市。2003年7月省政府在蒙自召开的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上将大屯作为一个重点地区加以发展,将在大屯布局冶金材料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等。
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社会总收入达115058万元,比2007年增加3351万元,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达667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82865万元,比2007年增加35564万元,增长10.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1元,比2007年增加512元,增长10%。
三、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资源:
1、土地资源:大屯镇工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区域内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处于昆河经济带和蒙开个群落城市的中心位置。全镇现有耕地37959亩,有果园2600亩,林地4209亩,宜牧荒山17280亩。
2、水利资源:镇内大屯海及大小水库51个、坝塘占地3800多亩,水利灌溉设施有蓄水4000万方并能引、蓄、提并重、排灌兼顾,除工业用水外还能灌溉农田3700亩。
3、矿产资源:镇南面的莲花山、麒麟山一带,蕴藏着丰富的锡、铅、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岩灰泥、石灰岩等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除云锡公司等一大批省、州、市企业在这里落户外,还发源起了以有色矿产品、建筑、建材、食品、化工、商业、物资、房地产开发等众多的乡镇企业。
4、旅游资源:景观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大屯海,南面山区有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红土坡的空心山寺庙、万家寨海潮寺、大屯魁星阁及大屯海龙王阁等。
(二)农业
大屯镇盛产水稻、烤烟、玉米、甘蔗、花生等农作物。渔、禽、畜等养殖业兴旺。有“滇南渔米之乡”的美称。
大屯镇是云南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其粮食产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镇党委、镇政府重视粮食综合示范发展,以改造中低产田(地)为重点,已实施5000亩玉米杂交化工程,培育出滇屯502优质稻,建成700亩水稻制种基地,拟建17000亩滇中现代化示范工程,推广农业机械作业,促进了全镇的粮食生产,全镇粮食产量在1991年曾达到1836万公斤。先后投资烟区水利工程369万元,曾建成连片烟区7000亩,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粮经比例达到了2008年的40:6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镇党委、镇政府遵循“以生猪养殖为龙头,大力发展渔业”的方针,禽、畜、渔全面发展。2008年,全镇生猪存栏数达84500头,肥猪出栏数达84339头,猪肉产量达8027吨。水、产品养殖面积4498亩,水产品产量1733多吨。渔、畜产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是云南省的重点鱼苗浮化基地,所产鱼苗占全省需求量的一半。甘蔗、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齐头并进,甘蔗也成为全镇农业经济中的又一个支柱,2008年全镇种植甘蔗6849亩,产量27453吨。
2009年个旧市农业局在新瓦房村委会创建“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示范4个品种400亩的示范。与市技中心在龙井小组成立了特色的优质稻1000亩试验示范基地。
(三)剩余劳动力培训输出显成效。我镇在市级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的引导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有序化转变,先后组织了36名妇女工进入个旧市生物制药厂、13名保安到北京保安公司就业。各村委会也以当地重点企业为依托,大力推动当地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积极组织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008年我镇实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66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1% ,劳动力培训901人,100%完成全年计划,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47.49万元。
(四)乡镇企业
大屯镇有乡镇企业1712个,其中:集体企业1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私营企业91个,个体企业1561个。从业人员8998人。镇属骨干企业有乘风有色金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大屯砖瓦厂、大屯有色矿冶有限公司等。2008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达382865万元,比2007年增加35564万元,增长10.24%。实交税金达17600万元。全镇形成了集体、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等多种经济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商业、服务业、加工业、修理业、娱乐业等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
(五)基础设施建设
大屯镇1993年跨入了云南省亿元乡镇行列,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后,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城市规模的基础设施。镇政府投资34万元,委托云南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 “大屯商业住宅小区”、“大屯农村居民住宅小区”详细规划和“个旧市大屯工业区”的详细规划。个旧市总规修编制定了大屯新区建设规划。城镇建设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52%,近年来,按照规划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1.6万平方米的综合市场一个和6082平方米的配套停车场一个。建成商业用房3310平方米,建成商业住宅用房2090平方米,新建街道757米,面积12112平方米,建垃圾台13个,配有垃圾清运车一辆,建水冲公厕5个,新建卫生公厕57个,路灯260盏。已有6000部程控电话交换站工程,固定电话装机数量近10000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近9000多部。完成33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净化工程改造,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卫生标准。现有变电站4座,总容量6.5万千伏安。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
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等事业呈发展趋势。镇政府共投资400万元,建成文体娱乐活动中心, 70个娱乐场所。现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62支。有线电视覆盖已达100%。镇文化站被评为云南省一级文化站。镇内有中学3所,中心完小17所,其数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全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镇卫生院1个,市级医院一个,村民委员会卫生所9个,卫生保健已通过省初保验收。已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在大屯都有营业机构。镇内有夏利、桑塔纳等车型出租车50多辆,现又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1条,投入营运车辆有85辆,交通十分方便。
近年来,大屯镇先后荣获云南省教育先进镇、云南省体育先进镇、云南省卫生乡镇、云南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红河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列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试点镇。并有一批企业和个人分别受到省、州、市的表彰和奖励。
大屯发展前景好,与大屯毗邻的蒙自县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后,省政府在蒙自召开昆河经济带(红河片区)现场办公会议上确定了把个旧市大屯建成云南最大的冶炼加工中心。
四、产业结构状况
1992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屯紧跟其步伐,农业结构调整开始进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加快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步伐,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猛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4.1万亩,粮经种植比例由1992年的75:25调整为2005年40: 60。一是优质粮食增加。大屯镇耕地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居全州第19位,粮食产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米生产。培育出滇屯“502”、“云恢290”等优质稻,并在全镇推广种植,并对其品种逐年进行提纯,确保其品质良好。目前全镇已推广种植滇屯“502”优质稻5000多亩。在以个旧市大屯粮食购销中心为龙头的“大红屯”牌优质米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集优质米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经济作物比重迅速提高。近10年来,大屯镇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坚决压缩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低品质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了市场前景广阔的绿色食品、花卉、蔬菜、水果等,同时还加大了冬季农业的开发力度。促进了种植业由“以粮为纲”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林、牧、渔快速发展。大兴植树造林,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发展经济林果,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实行农牧、林牧、农渔和牧渔结合,发展猪、牛、羊、禽和淡水养殖等的生产,林牧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2008年肥猪出栏84500头,比1992年增长128%。四是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油料、烤烟、蔬菜、水果等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均有大幅度增长。2008年与1992年相比,肉类总量增长了3.5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1.8倍。五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商品率的提高,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5万元,人均纯收入5561元。通过结构调整,特别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使农民来自农业的直接收入逐年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1992年的78%,下降到2008年的61%,降低了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732元提高到2008年的5561元,增长了6.6倍。
改革开放以来,大屯镇广大农民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自足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市场需求的烤烟、甘蔗、水果、蔬菜等优势作物和林、牧、渔生产,并且注意依托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增值。使粮、蔗、畜、鱼、菜等形成支柱产业。
——粮食。2008年粮食总产量9419吨,(受干旱影响,部份农田绝收)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米,积极引进新品种试范种植。
——畜牧业。2008年出栏肥猪84500头,比1992年增长1.28倍;肉类总产量8467吨,人均占有肉类238公斤,分别比1992年增长3.5倍和1.8倍。2008年牛奶产量383吨,实现了零的突破。
——蔬菜。2008年种植蔬菜面积1.8万亩,产量2.05万吨,发展蔬菜大棚228个,蔬菜品种有所改良,产量有所增加。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大屯镇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模式。
五、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屯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本镇实际,放开手脚,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落实和巩固,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企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迈出了新的步伐,按照“稳农、强工、活商、加快小城镇建设,以改革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思路,开拓进取,实施产业化结构调整,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及社会事业体制的改革等,全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大屯镇党委、政府将努力营造一个干事业、求发展、争一流的社会氛围,依托建设滇南中心城市,这一极好的发展机遇,将大屯建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富,经济与文化共荣,小康与健康并举的新型城镇。
自然公园
大屯自然公园位于大屯山与菜公坑山之间,即大屯山靠101甲县道的北方,兴建于76年6月,占地约55公顷,海拔高度约800公尺,有以红楠为优势种构成的暖温带阔叶林,孕育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以蝴蝶和鸟类最具特色。另外,还有水生、湿生植物社会以及日据时代造林所残留的针叶林。 园区内有完整的步道可以欣赏到阳明山上一些特有的植物如:杲月杜鹃、久留米杜鹃、水芹菜、笔筒树等等也有各种的水生植物,园区内有一水塘偶尔还有一些野鸭在水塘中嬉戏,抬头还可见到翠鸟飞过,且周围步道有完整的解说牌介绍,小朋友来到此地可以藉由许多小型植物解说牌认识自然公园里的各种杜鹃、山樱 、吉野樱、枫香 、红楠 等花木,是个认识植物鸟类的好地方,并远眺大屯山、观音山和菜公坑山。另设有大屯自然公园游客活动中心,是阳明山国家公园六个活动中心其中之一。 地址: 台北县三芝乡兴华村车埕路53-2号 营业(开放)时间: 每日上午 9:00 至下午4:30 每周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