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详细解释
1. 计划;权谋;策略。
《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所治职事皆有方略,或素号繁剧者,兄处之尝有馀暇,气色不动,而众务修举。”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值全辽败衂,朝野震惊,公纚纚条上方略者七。”《睢州志·名臣·袁可立传》:“事成,则收恢复之功,即事露亦遗彼疑贰之祸。后爱塔果以复州王丙泄其事被戮。其驭事多方略,类如此。” 丁玲 《韦护》第三章:“她想不出一个可以惩罚他们的方略。”
2. 兵书。
宋 苏轼《策别二十》:“於是设武举,购方略,收勇悍之士,而开猖狂之言,不爱高爵重赏,以求强兵之术。” 清魏源 《圣武记》卷九:“而方略繁重数百卷,士大夫望洋瞠目,耆宿老将渐尽,其曷以诏后?”
3. 指挥;处置。
《后汉书·董卓传》:“君观我方略士众,足办 郭多 不?”《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 狄员外 道:‘买了来家,可怎么方略他?’”《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你且消停,我方略了这两个,再与你说话。”
概述
【作 者】刘耿生
中国清代大型军事档案史料汇编。或称纪略。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起﹐清王朝在历次平定叛乱﹑消除割据势力﹑统一或巩固边疆﹐以及镇压农民起义等大规模军事活动取得胜利後﹐为宣扬武力﹐皇帝皆下谕设馆﹐派大臣主持﹐将用兵中凡有关谕旨﹑奏摺﹑部分君臣互相唱和的庆贺诗文和勒石以铭战功的碑文等﹐择其要者纂辑成书﹐历朝编就的方略约60种左右﹐其中主要有﹕《钦定平定三逆方略》60卷﹐康熙二十一年编﹐所记为康熙十二至二十年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事﹔《钦定亲征平定朔漠方略》48卷﹐康熙四十七年编﹐所记为康熙三次出兵漠北﹐征讨蒙古噶尔丹反清事﹔《钦定平定金川方略》32卷﹐乾隆十四年(1749)编﹐所记为前一年平定四川大金川藏族土司叛乱事﹔《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172 卷﹐乾隆三十七年编﹐所记为乾隆平定西北准噶尔部和回部反清事﹔《皇清开国方略》32卷﹐乾隆三十八年编﹐所记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立後金和清事﹔《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152卷﹐乾隆四十六年编﹐所记为乾隆三十一至四十一年第二次出兵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反清事﹔《钦定平苗纪略》52卷﹐嘉庆二年(1797)编﹐所记为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镇压湖南﹑贵州苗民起义事﹔《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409卷﹐嘉庆十五年编﹐所记为乾隆﹑嘉庆朝镇压四川﹑湖北和陕西等省白莲教起义事﹔《钦定平定教匪纪略》42卷﹐嘉庆二十一年编﹐所记为嘉庆十八年镇压北方天理教起义事﹔《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80卷﹐道光九年 (1829)编﹐所记为道光六至七年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事﹔《钦定剿平粤匪方略》420卷﹐同治十一年(1872)编﹐所记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事﹔《钦定剿平捻匪方略》320卷﹐同治十一年编﹐所记为镇压捻军起义事﹔《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320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所记为镇压陕西﹑甘肃回民起义和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新疆等事﹔《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50卷﹐光绪二十二年编﹐所记为镇压云南回民起义事﹔《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40卷﹐光绪二十二年编﹐所记为镇压贵州苗民起义事。多数方略有清武英殿殿本传世。选入方略的档案多有删节﹐按年月日顺序排列﹐用干支纪年﹐纪事本末体裁﹐便于明了每次战事的发展过程。
藏书家
南宋藏书家。字作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大观中(1107年~1110)由崇德尉官知琼州、潮州,官至广东转运副使。方氏藏书在当地知名一时。莆田当时著名的方氏“望湖楼”、“万卷楼”外,还有方万“一经堂”、“斗车楼”、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的藏书楼等。他每至一地,专访文籍。民间有异书,他以金帛相求。筑藏书楼名“万卷楼”,藏书1 200笥。著名学者郑樵曾到他的藏书楼阅书。从弟方翥,字次云,尽读所藏之书,官至秘书省正字。撰有《万卷楼书目》1卷,今佚。
按:方略出自金紫方。金紫方出莆城北约十里有白杜村(即今西天尾溪白村)。其他皆平畴沃野,清泉古木。方氏聚族而居,是数百年的文献专家。相传为方长官(廷范)的遗腹之后。由陈岩迁白杜,至两金紫,白杜之方始蕃盛。长金峻,峻生威武军推官元寀,幼与理学家程颐同学,而方家藏有程氏翰墨。峻有第四子名子容,号南圭,中皇佑甲科。苏轼贬惠州,南圭为知惠州,相处甚欢。东城筑居白鹤新居,子容割俸以助役。东坡有《次韵惠循二守相会》、《次韵二守过新居》之诗。方家书画,多经东坡品题。其家有“万卷楼”,所收东坡遗墨,多至四百余幅。方南圭又藏书较多。其孙方略,撰著《万卷楼书目》一卷。方略有再从方翥,字次云。万卷楼藏书千二百笥。次云闭户十八年,尽读其书。后来万卷楼衰落,所藏书册及字画,多散族人及民间。刘克庄、郑樵均纪及事。
《方略诗》一卷。
清代医家
清代医家。字南薰。江西武宁人。嘉庆道光间以医名闻遐迩。年轻时,曾治一伤寒,有力排众议,主以麻黄附子汤治挟痰伤寒,果然治愈,声名益振。精研仲景之学,喜用温补。所著有《尚友堂医案》二卷、《幼科集要》(一作《幼科辑要》)、《伤寒集要》等。集诸家之长,掺以己见,为时人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