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广西省地图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海洋资源;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国三大侨乡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华南沿海,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大陆海岸线长1959公里;东部与广东省省界长490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590公里,西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780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380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460公里。东西最大跨距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634公里。北回归线东西横穿广西中部地区,在桂平等地建有北回归线的纪念塔。

地理位置

位置与面积

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接邻省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并与海南隔海相望。

接邻国家:越南,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1]

地形地貌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整个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因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位于自治区中部的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

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凹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海岸、岛屿

广西南临北部湾。属于南海,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大陆海岸线约1595千米,岛屿岸线461千米。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深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千米。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千米。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千米,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84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8平方千米。

自然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区则偏向热带季风气候,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广西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其地域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

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6]

热量丰富,四季宜耕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16.0-23.0℃,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累年最低气温为-8.4—2.9℃。

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下称≥10℃积温)表示喜温作物生长期可利用的热量资源。广西各地≥10℃积温5000-8000℃,是全国最高积温省区之一。如此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旅游景区

自然景观

广西       容县都峤山风景区、北流勾漏洞风景区、玉林龙泉洞风景区、资源五排河漂流、宜州下枧河景区、钦州三娘湾旅游区、钦州八寨沟风景区、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南宁大明山景区、龙胜龙脊梯田、柳州鱼峰公园、柳州融水元宝山、柳州都乐岩风景区、柳州大龙潭风景区、荔浦银子岩、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靖西通灵大峡谷、靖西古龙山峡谷群、金秀大瑶山风景区、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桂平西山风景区、桂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世外桃源、桂林龙胜温泉、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桂林象鼻山、阳朔西街、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桂林漓江风景区、桂林古东瀑布景区、京岛旅游度假区——巫头白鹤山、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崇左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岑溪白霜涧漂流、北海涠洲岛、北海银滩、德天瀑布旅游区、武宣县百崖大峡谷风景区、梧州鸳江春泛、防城港那良古镇九龙潭和野人谷风景区、防城港那良古镇牙山风景区和五指山风景区。

峰林、岩洞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广西的峰林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尤其桂林象鼻山,陈运和诗称“牵一头石象立江边 伸长鼻子汲水 运一片桂林山水 驮在此象背”。广西壮族自治区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据统计广西溶洞约有10万个。比较著名的有旱洞型的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柳州的都乐岩,武鸣的伊岭岩,北流的勾漏洞、玉林龙泉洞等;有水洞型的桂林冠岩、荔浦丰鱼岩、灌阳龙宫、钟山碧水岩、马山金伦洞等以及考古陈列型的桂林甑皮岩(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和龙隐岩,柳州白莲洞(中国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遗址)等。

广西海拔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数十座,大多山体雄伟,气势磅礴,林木葱郁,景色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科学考察远足攀登。如猫儿山、大瑶山、大明山、元宝山等

桂林山水

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因城内多桂花树而得名。桂林山水以景色优美而著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著名景点有叠彩山、伏波山、独秀峰、芦笛岩、七星岩、漓江等。桂林以南的阳朔更是峰奇水美,风景如画。

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恭城桃花园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恭城桃花劫大岭山的桃花有两色[2],一是细嫩粉红的,一是耀艳鲜红的,两相交映,如一典雅一鲜亮的少女并行。路边的看花的姑娘依花而立,亮丽的光映照人脸,人面桃花,两相竞秀。

到了五、六月,挂满枝头的甜李熟桃,像翡翠玛瑙般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吸引无数游客络绎前来,嘴里还留着桃李的余香,手里已提着亲自摘下的劳动果实,别具风味的农家大餐又展现在你的眼前,另有一番风味。

河流、瀑布、泉流

广西河流众多,清澈娟秀,在地域上多与奇峰相配,形成一派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秀丽景色。除举世闻名的漓江外,景色优美的还有融水的贝江、资源的资江、桂林榕湖宜州的下枧河、大新的黑水河、崇左的左江、宁明的明江等。湖泊如桂林的榕湖、杉湖,南宁的南湖,柳州的龙潭,贵港的东湖、桂平的大藤峡,陆川的龙珠湖等。此外,广西还有不少水质优良、水面宽阔、群山环抱、湖光山色十分秀美的水库,如灵川青狮潭、百色澄碧河、富川龟石、南宁大王滩、合浦洪湖江、玉林寒山等水库。 位于中越交界的归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闻名遐迩。其他著名的瀑布还有资源的宝鼎瀑布、隆林的冷水瀑布、靖西的三叠岭瀑布、龙州的响水瀑布、上思的应天府瀑布、防城港市扶龙马射尿瀑布、防城港市那良古镇响水滩瀑布等。

比较著名的有龙胜温泉、陆川温泉、象州温泉、容县黎村镇天然温泉、全州炎井温泉、平乐仙家温泉、防城港垌中温泉。

历史人文景观

容县经略台真武阁、玉林云天宫、程阳永济桥、昆仑关战役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梧州中山纪念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恭城古建筑群、友谊关、靖江王府及王陵、灵渠、桂海碑林博物馆、花山岩画、贺州黄姚古镇、桂林愚自乐园、桂林印象刘三姐、宁明花山崖壁画、梧州骑楼城、梧州龙母庙、三江程阳风雨桥、凭祥友谊关景区、南宁扬美古镇、南宁嘉和城温泉谷、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恭城文庙、东兴边境旅游区、苍梧李济深故居、百色起义纪念馆、防城港那良古镇、那良古镇刘永福故居、 防城港那良古镇抗日战争记念亭和抗日战争会议旧址

文物古迹

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年代久远的容县经略台真武阁、柳州白莲洞、桂林的甑皮岩、南宁豹子头等古人类遗址,兴安灵渠等古水利工程,宁明花山壁画,著名的古建筑有桂林王城、柳州柳侯祠、兴安严关、恭城的文庙、合浦的大士阁等。近现代的一些革命活动纪念地,如太平天国的发祥地一一桂平金田村、百色红七军军部、龙州红八军军部旧址、钦州刘永福故居和防城港刘永福那良故居、防城港抗日战争那良镇大勉村办事处、李宗仁故居、抗战时期的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等都具有考察、参观和瞻仰的价值。

广西园林

广西的园林各具特色,南宁市的公园、植物园以南亚热带风光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园多以中亚热带风格为主体,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如岩溶景观、水体景观等)和古建筑构成各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如柳州龙潭公园。

广西有一处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漓江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宁明花山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还拥有隆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贵港南山一东湖风景名胜区、百色澄碧湖风景名胜区、陆川谢鲁山庄风景名胜区、三江的林溪一八江风景名胜区、鹿寨的香桥岩风景名胜区、北流的勾漏洞风景名胜区、容县的都峤山一真武阁风景名胜区等29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有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即桂平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合浦县的大士阁、宁明的花山崖壁画、兴安县的灵渠、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司令部及红八军司令部右江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另有220处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有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即北海的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家森林公园、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桂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上思和防城的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融水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流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容县森林公园和天堂山自然保护区,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即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

南宁是广西旅游的交汇点,市区内有扬美古镇、伊岭岩、青秀山风景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大明山旅游区、人民公园、南湖公园等市内公园;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金伦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龙洞景区、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以及昆仑关景区等。

广西公园胜景繁多,莲花瀑布、试剑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树、海豹采果、人工草坪会使你心旷神贻,流连忘返,别具一格的森林沐浴更会使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奥妙。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甚多,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花中之王金茶花,还有悠久漫游的千年龟、欢腾的五爪金龙和活泼嬉戏的猴群,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峰莲花山是桂东南第一峰以及广西北海旅游景点。

旅游指南

交通

广西临海、且与越南相接,境内海航、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航空

车牌代码

桂A 南宁

桂B 柳州

桂C 桂林

桂D 梧州

桂E 北海

桂F 崇左

桂G 来宾

桂H 桂林管辖的除临桂阳朔的10个县

桂J 贺州

桂K 玉林

桂L 百色

桂M 河池

桂N 钦州

桂O 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直属企事业单位、中央驻桂机构及全区各地的公检法、国安、司法系统行政用车。

桂P 防城港

桂R 贵港黑红车牌:外国领事馆车黑牌:外资车(入户人为外资机构或外国人)

黄牌:摩托车、大货车或以上

蓝牌:小车红白车牌:

 航空

民航现有建成机场6座: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柳州白莲机场、北海福成机场、梧州长洲岛机场、百色田阳机场在建、将建机场3座:河池机场、贺州机场、玉林机场

港口

“十五”期间,新建沿海港口泊位13个,新增吞吐能力864万吨。其中新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新增吞吐能力744万吨。至“十五”末,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3456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6个。

2010年全区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648个,其中内河泊位431个,沿海泊位217个,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港口泊位综合通过能力1.82亿吨,其中内河6036万吨、沿海1.22亿吨、集装箱130万标准箱。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86亿吨。

其中北部湾港1.19亿吨,内河港6707万吨;完成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7263万吨,其中北部湾港7194万吨,内河港69万吨。全区行政区划航道里程6157公里,通航里程5591公里,其中等级航道3506公里,占总航道里程的62.71%;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573公里,占总航道里程的10.25%,新增二级航道291公里。全区拥有运输船舶8800艘、514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1.18%。

2011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09.14万吨,集装箱31.78万TEU,同比分别增长31.18%和24.02%。广西北部湾港由广西沿海的钦州港、防城港和北海港三港组成。2010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1.2亿吨,正式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2011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完成4716.2万吨,同比增长56.1%,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000万吨)的117.9%。其中内贸完成3056.4万吨,增长58.7%;外贸完成1659.8万吨,增长51.4%。集装箱突破40万标箱,完成40.22万TEU,增长60.2%。[3]

铁路

高铁

南广高铁、广西沿海城际铁路、柳南城际铁路、云桂高铁、贵广高铁、湘桂高铁、南凭高铁。

普铁

湘桂铁路、南昆铁路、焦柳铁路、黔桂铁路、洛湛铁路、黎湛铁路、钦黎铁路、南防铁路、钦北铁路

公路

2010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1017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74公里、一级公路876公里、二级公路864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1.88%。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别排第21位和15位,在西部地区中分别排第9位和第4位。

名果 特产 美食 

容县沙田柚、罗汉果、荔枝、香蕉、柑橙、沙糖桔、阳朔金桔,融安金桔、木菠萝、菠萝、桂圆、田东芒果、七香(香猪、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鸭、香蕉、柠檬鸭)、广西罗汉果山楂、桂花糕、山葡萄、恭城月柿、黄皮果、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广西名茶(如苍梧六堡茶等)、甜茶、甘蔗和梅花牌白糖、玉林优质谷、薏米、东兰墨米、环江香梗和靖西香糯、木薯、零粉、荔浦芋、桃榔粉、桂林马蹄、富川脐橙,玉林牛巴、玉林肉丸、玉林馄饨、玉林大蒜,全州大蒜、南丹羊角皱椒、横县大头菜、西林烤姜、蜂蜜、信都红瓜子、苗山冬笋、田林八渡笋、豆豉与黄皮酱、青刀豆罐头、桂林豆腐乳、桂林三花酒、广西名酒、广西动物药酒、蛤蚧、灵香草、金银花、桂皮、五倍子、灵芝菌、黄精、安息香、白木香、砂仁、田七、茯苓、梧州桑寄生茶、梧州龟苓膏、红豆与相思豆、玉林正骨水和云香精、桂林桂花、桂油、广西丁香、蓖麻、山苍子、恭城篙竹、金茶花、肥牛树、剑麻、苎麻、油桐、柠檬桉、香樟、棕榈、木棉花、银杉与蚬木、油茶、黄麻、松香、大蚝、大虾、青蟹、石斑鱼、北部湾的海珍品、海牛、全州禾花鱼、平果没六鱼、巴马油鱼、梧州嘉鱼、富川桂花鱼、娃娃鱼、合浦珍珠、西林三珍、广马、中堡黄牛和富川水牛、巴马香猪与陆川猪、三黄鸡与霞烟鸡、广西名猴、果子狸、穿山甲、大瑶山鳄蜥、壮锦、毛难族花竹帽、钦州坭兴陶器、合浦沙煲、陆川铁锅、陆川乌石酱油与乌石小刀、龙州砧极和菜刀、桂林羽绒及其其制品、环江凉席、合浦北海的烟花炮竹。

旅游贴士

广西的冬季、初春气候不冷,对于北方旅行者是非常舒服的天气,而且可以体会,甚至参与各民族年俗,但此时处于枯水期,像瀑布和溶洞这样的景点也可一观,但肯定不如旺水期时。

另外,冬季时和雨季多阴天,去海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地区景点名称景点类别门票(元)地址
南宁市动物园公园55西乡塘
桂林市七星公园溶洞地貌55桂林市区
钦州市三娘湾野生海豚观旅游区亚热带海滨30钦州市犀牛角镇
玉林市都峤山风景区道教名山/国家4A景区30
容县

历史文化

先秦至元朝

广西发展历史悠久。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汉初,代行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秦始皇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5]。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封开)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4],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4],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

唐代时期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4]。

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元朝,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清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县,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上思直隶厅(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欎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1]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桂系军阀统治达28年之久。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1]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1日,广西战役结束,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1]

人文历史

广西境内有历史文化名城梧州、贺州、柳州、贵港与桂林,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境内也出现了太平天国起义、镇南关大捷、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出现了石达开、刘永福,冯子材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

饮食

广西境内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部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据旅行家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其中以玉林牛巴、玉林馄饨、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桂林米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贵港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等为代表。

语言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汉语、壮语、越南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水语、仡佬语已属濒危语言。 

粤语

广西粤语的分布范围为贺州、梧州、玉林、贵港、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连线的东南部,占广西三分之一的地域,以及人口的相对多数(桂东南为广西人口稠密地区),在此线以外还有百色市区等方言岛。广西讲粤语总人口约2500万左右,超过广西总人口的一半。

打压粤语白话

现在广西粤语已经被边缘化,南宁的粤语已经成为濒危语言,取而代之的是带有粤语(包括平话)口音的“南宁普通话”

壮语

壮语是壮族的民族语言,在广西其分布极广,主要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使用者也不仅仅是壮族人,世居农村的汉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这种民族语言。

桂柳官话

桂柳官话主要使用地域为桂中平原及桂东北的桂林地区一带,桂南和桂东南也有部分语言区分布。为广西使用人口第二大的语言。桂林,柳州为其最明显的两个使用城市,是明清时进入广西的西南官话。

客家语

客家语在广西又被称为涯话(桂南地区)、新民话(玉林博白等地)、脉介话(柳州等地)、长乐声(贺州)等,主要分布在桂东地区的贺州市区(原贺县)、桂南地区的博白县、陆川县等。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在柳州等广西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客家语是继粤语、壮语、桂柳官话之后第四大广西本土语言(或方言)。

普通话

普通话是基于北京官话的官方标准语,不是广西本土语言,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普通话在广西的普及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城市居民基本可用于交谈。但广西人所说的普通话口音较重,因此形成南普、柳普等语调怪异的变种普通话。

越南语

越南语的主要者为京族人。广西东兴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东兴市兴起了一股学习越南语的热潮[7]。

戏曲

(1)汉族:桂剧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8-11]。

(2)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壮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

民族音乐舞蹈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其中以壮族为主,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7]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29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