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

四会市华侨中学概况
  http://www.hqzx.org/xxkq/Index.htm
  四会市华侨中学始创于1957年8月,原址在四会市新江镇,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女士亲笔题写校名,后因各种缘故于1959年8月停办。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991年1月,四会市委市政府决定复办华侨中学。并于同年8月正式招生办学,选址在四会市东城区四会大道中育贤路。
  该校于2002年4月被评定为肇庆市一级学校,是目前肇庆市内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52个(初中22个,高中30个),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210多人。该校占地面积70275平方米(约105亩),校舍建筑面积达55650平方米,总投资4千多万元。徜徉校园,但觉楼馆林立,错落有致。目前,该校有由港澳侨胞慷慨捐资建成的“五馆四楼一场一亭”,即苏东霖谭笑容科学馆、黄涛图书馆、镜湖音乐馆、罗棉学术馆、乡金宝体育馆、陈明曾水金教学楼、严日初教学楼、严邹瑞珍教学楼、李兰芳美术教学楼、何铁文体育场、以及侨心亭,此外,还有三幢教工宿舍楼和两幢学生宿舍楼。在教学设备设施方面,有生物园、地理园、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档案室、历史功能室、地理功能室、多媒体电教室、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和实验室,还有一大批体育活动场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充足的体育活动场所。
  近几年,该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方针,始终把“建优质师资队伍,创优质育人环境,出优质教育成果,育现代四有新人”作为总的办学目标,积极贯彻“依法治校,以爱办学,精心育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务实创新,乘胜前进,以整洁的校容校貌,良好的师资素质,严明的校风校纪,骄人的育人业绩,赢得了家长的信赖与广泛的社会赞誉。尤其高考上省大专人数连续四年雄踞肇庆市面上中学第一名。近几年,该校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四会市文明单位”、“四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四会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肇庆市高考成绩先进单位”、“肇庆市军警民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单位”、“肇庆市绿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以及“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广东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吴汉良奖三等奖等等。2003年还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目前,华侨中学全体师生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勇创佳绩,正向省一级学校迈进。
  
中山市华侨中学
  中山市华侨中学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954年,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捐资创校。1979年,香港实业家蔡继有先生鼎力复校。2007年,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先生继任校董会董事长。学校占地310余亩,拥有南北两个校区,近7000名师生员工,是中山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学校侨资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和谐发展为方向,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华侨文化为精髓”的学校文化,浸润了“乐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教风和“勤奋,守纪,合作,创新”的校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2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名教师1人。“走进侨中,迈向成功。”学校高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华罗庚金杯奖,梁耀坚同学跻身全国前十名,荣获金牌;全国高中生物竞赛,杜君裕同学勇夺广东省第一名;高考“年年有清华,届届有北大”,李健同学夺取中山市总分第一名;中考连续两年夺得市总分状元。学校树立了“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意识,科研课题两次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两次荣获广东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山市华侨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办学水平高、办学效益好、培养能力强、社会声誉越来越高的省内外知名的华侨中学。
  近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办学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发展教育模式,在“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校训精神感召下,提出“办全国一流的华侨中学”的办学愿景,探索“目标精进,态度精诚,过程精细,结果精品”的精细化管理之路,大力开发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女生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中山市华侨中学正以全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业绩,向“办全国一流的华侨中学”的目标迈进!
  
  1954年9月创办石岐市华侨中学。校址石岐元兴街1号。
  1959年1月校址在沙涌乡的中山县华侨中学(1958年9月创办)并入本校,校名正式定为中山县华侨中学。
  1967年初校名改为中山县红旗中学。
  1968年11月并入石岐一中,本校停办。
  1969年2月石岐红卫中学迁入本校原址。
  1970年9月石岐红卫中学改名为石岐三中。
  1979年12月县政府决定复校。石岐三中复名为中山县华侨中学,同时县政府 定本校为县重点中学。后更名为中山市华侨中学。
  1994年6月被授予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0年4月,筹建中山市华侨中学北校区(高中部)建设占地170亩的北校区。 现在高中部已经全部迁往北校区,初步形成了南校区初中部、北校区高中部的格局。
  2000年10月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1年5月被授予省绿色学校,市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2002年5月被授予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6年4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2006年8月,开办中山市华侨中学英才学校。
  2007年10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确认。



  学校简介
  东莞市华侨中学是东莞市凤岗镇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她原址在侨乡——凤岗镇永和大街,2007年9月迁至新校。她始创于1957年,由一批热心凤岗教育事业、关心凤岗下一代成长的爱国华侨和香港同胞共同捐资创?办。
  1957年11月,正式开学上课。1960年秋季,东莞县委批准华侨中学纳入全县统一招生范围,并向全县招收有侨属、旅港亲属关系的初一新生。1962年起,学校由侨办公助改为公办并设立高中,1965年,侨中输送第一届高中毕业生40人,其中6人考上了大学。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校名被易为“凤岗中学”。1979年,复名为“东莞华侨中学”。
  华侨中学的创建和发展凝聚了广大爱国华侨、香港同胞、凤岗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拳拳爱心和慷慨助学之情。从创建初期到1997年四十年间,各埠华侨以及港胞、乡亲共计900多人为侨中建设争相解囊。2005年,凤岗镇党委和政府为顺应新的教育形势、打造品牌教育和建设教育强镇,规划了新的建校用地,并倡议全社会捐资建校。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共有3154个企事业单位、华侨港胞和社会热心人士为侨中兴建新校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新校总占地面积为794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4408平方米,迄今投资总额逾亿元。新校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规划设计,配备了现代化的各种电化教学设备、相应的教辅功能室、文体中心、生活楼和运动场地。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可容纳2400多名学生寄宿就读。
  华侨中学的发展和壮大,饱含了侨中人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拼搏进取的辛勤汗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法治校、以德兴校”的治校方略,近几年来,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思想的指导下,老师们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实行“新课改”后,屡获佳绩。中考成绩逐年进步,近三年平均分和合格率连续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高考连年完成市教育局商定的奋斗目标,侨中走上跨越式发展的行列。2005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和2006年均获得“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和“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三等奖”的殊荣。
  今天的华侨中学共有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39人,拥有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69人;全校高初中共有40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新校将遵循“尊道贵德,远济高翔”的办学思想(校训),要求教师“博学、慎行、宽容、垂范”(师训),教育学生“修身、崇善、尚学、求真”(生训),弘扬华侨、港澳同胞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发扬已有的成绩,高标准,严要求,为凤岗经济社会的建设,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校长简介
  张小兵同志于2009年6月起担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此前曾担任凤岗镇端风小学校长,是政协东莞市
  第十届委员和东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9年12月参加广东教育学院第十期中学校长培训班学习,2010年4月至5月间曾到上海市挂职中学副校长。他全面主持侨中工作以来,团结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员工一道,恪尽职守,求真务实,艰苦努力,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6月,华侨中学参加高考,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商定的奋斗目标,中考也取得了近年来的较好成绩,受到镇党委政府及凤岗人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中山市华侨中学
  学校简介
  中山市华侨中学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954年,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捐资创校。1979年,香港实业家蔡继有先生鼎力复校。2007年,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先生继任校董会董事长。学校占地310余亩,拥有南北两个校区,近7000名师生员工,是中山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学校侨资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和谐发展为方向,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华侨文化为精髓”的学校文化,浸润了“乐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教风和“勤奋,守纪,合作,创新”的校风。
  教师队伍
  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2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名教师1人。“走进侨中,迈向成功。”
  所获荣誉
  学校高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华罗庚金杯奖,梁耀坚同学跻身全国前十名,荣获金牌;全国高中生物竞赛,杜君裕同学勇夺广东省第一名;高考“年年有清华,届届有北大”,李健同学夺取中山市总分第一名;中考连续两年夺得市总分状元。学校树立了“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意识,科研课题两次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两次荣获广东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山市华侨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办学水平高、办学效益好、培养能力强、社会声誉越来越高的省内外知名的华侨中学。
  发展前景
  近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办学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发展教育模式,在“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校训精神感召下,提出“办全国一流的华侨中学”的办学愿景,探索“目标精进,态度精诚,过程精细,结果精品”的精细化管理之路,大力开发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女生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中山市华侨中学正以全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业绩,向“办全国一流的华侨中学”的目标迈进!
  学校历史
  1954年9月创办石岐市华侨中学。校址石岐元兴街1号。
  1959年1月校址在沙涌乡的中山县华侨中学(1958年9月创办)并入本校,校名正式定为中山县华侨中学。
  1967年初校名改为中山县红旗中学。
  1968年11月并入石岐一中,本校停办。
  1969年2月石岐红卫中学迁入本校原址。
  1970年9月石岐红卫中学改名为石岐三中。
  1979年12月县政府决定复校。石岐三中复名为中山县华侨中学,同时县政府定本校为县重点中学。后更名为中山市华侨中学。
  1994年6月被授予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0年4月,筹建中山市华侨中学北校区(高中部)建设占地170亩的北校区。现在高中部已经全部迁往北校区,初步形成了南校区初中部、北校区高中部的格局。
  2000年10月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1年5月被授予省绿色学校,市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2002年5月被授予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6年4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2006年8月,开办中山市华侨中学英才学校。
  2007年10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确认。
学校简介
  福清华侨中学的前身是福清华侨子女补习学校系由著名侨领当时福清县副县长高至荣先生首倡、广大侨胞积极支持,创办于1955年秋,当时只有10位教师、100多名学生。1956年7月命名为福清华侨中学,1957年发展成为完全中学。人民政府和侨务部门在人力物力诸方面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先后拨款几十万,充实基本设施,并把福建师大本科毕业生优先分配给侨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一度停课并改名为“福清红卫中学”。1979年落实侨务政策,恢复原名,并于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学。校园面积为46530平方米,有7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四千六百多人,在编教职工两百多人,现在法人代表是林修轩校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
  所获荣誉
  学校于199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更为显著,1994年、1997年两次获王丹萍教育奖。1996年经评估,以高分通过,成为二级达标校。2000年3月被评为福州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学校;2000年10月被福州市教委、福州市环保局推选为福建省首批“绿色学校”。并且既将申报成为省一级达标中学。
  四十多年来,侨中每一步脚印,无不与时代的进程相联,侨中的每一点成就,无不与侨胞的贡献相关。建校以来共接受侨资折合人民币1500多万元。特别是80年代初,爱国侨领蔡云辉先生捐资300多万元,其公子蔡道行先生捐资15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两座,图书馆、体育馆各一座,教工住宅两座,学生宿舍三座,九座总面积18651平方米,同时还添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设备。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为侨中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久即被准为省重点中学。此后学校一派生机,蒸蒸日上。这后,侨贤林先生先后捐资100多万元,兴建了学善电教楼1470平方米,另配电视、电教设备一套,卫星地面接收天线设备两套,为侨中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历届英才
  富有勤勉精神的侨中师生没有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侨胞的厚望。几年来侨中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1995年至今中考、高考都取得优异成绩,高中会考各科平均优秀率达59%,及格率达99.75%,大大超过二级达标校的要求。在98届高考中,高三(4)李彬同学荣获全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创造了我市恢复高考以来最辉煌的成绩。
  同时,学校一向重视素质教育且措施有力,因而成效显著。我校是“福建省排球传统项目校”。学校被确立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跻身于全省体育先进校之列。我校学生杨晓燕初中毕业后选送至省水上训练中心培训,在第13届曼谷亚运会上荣获女子帆船470级冠军。
  发展前景
  侨中今日的辉煌,凝聚着广大海内外侨胞兴学育才的心血,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侨中师生辛勤汗水。我们相信,福清侨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昨天,定会有前程似锦的明天。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376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