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宏志班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实力雄厚的学校,专门为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免收学费、书费甚至还补助生活费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宏志班学生
一般是指成绩优秀、身体健康、家庭贫困,确实无力负担高中学段学业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宏志班起源
1995年9月1日,全国第一个“宏志班”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开班。2002年9月,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扩大了资助范围,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40个高中“宏志班”,每班招生50人,招收学生的标准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寒。国家每学年给每个宏志生3000元的生活资助,学费由开办“宏志班”的学校承担。
详细信息
宏志班有宏图大志之意,是国家助学项目之一。由国家资助,学生多为家庭贫困但成绩优秀的农村学生,也有部分为城市贫困但优秀学生。宏志班免学生学费,并且每月有一定补助.
宏志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助学行动,刚开始是在北京发起的,21世纪初全国不少城市都有这样的“单独设班”。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学生,学校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救助减免了他们的学杂费,使他们得到就学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救助,这些优秀人才生就会因为贫困成为教育的弃儿,所以高等教育更应该避免这种巨大人才损失,维护教育公平。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2002年联合通知中指出宏志班的创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贫困家庭的学子铺筑了成才之路。并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中把开办高中“宏志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加以推广。21世纪初已在全国各地办了几百个宏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