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义:说话人所在地区。

引证解释

1. 本来的心性。

《论语·子罕》“子绝四”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今为其迹涉兹地,为物所嫌,恐心实如此,故正明绝此四,以见本地也。”

2. 当地。对异地而言。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原来不是本地,是徽州新安县人氏,姓陈名商,小名叫做大喜哥,后来改口呼为大郎。”《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这里差两个衙役把这妇人解回 绍兴 ,你到本地告状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前面再没有地方藏车,必须返回本地山洞子。”

3. 佛教语。又称法身。指能现出化身之真身。

晋 道安《舍利礼文》:“本地法身,法界塔婆。” 宋 觉苑 《演密钞》二:“本地法身者,即实相法身也。一真实相为万化之本,犹如於地为万物之依,故曰本地。言法身者,谓此实相能轨持万化,即此轨持,假名为身。法即身,故本地即法身。”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89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