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不 bù
不只有一个读音四声bù,但是如果后面的字也是四声,需要变调,变成bú。
例如:不(bú)是 不(bú)对
部首笔画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五笔86:GII 五笔98:DHI 仓颉:MF
笔顺编号:1324 四角号码:109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4E0D
基本字义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详细字义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明 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退不忘君,有楚尹毁家之志。”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
(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南朝·刘峻《世说新语·方正》
〈助〉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
1. 通“丕”(pī)。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辨析
“不”的变调
“不”在同去声(第四声)字搭配时声调发生变化,凡用在去声字前,一律读第二声(阳平);其他情况下,声调不变,均读去声。“不”读阳平的常用词有:不必 不变 不错 不大 不但 不到 不定 不动 不断 不对 不够 不顾 不过 不见 不尽 不快 不愧 不利 不料 不论 不妙 不配 不日 不善 不是 不外 不像 不要 不用 不在 不正 不致 不至 不做 不作
用法提示 不及 不如
“不及”只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前后只能是名词 示例:写字我不及他:“不如”既可比较人或事物,也可以比较动作行为,因此除名词外,前后可以是动词或主谓结构 示例:走路不如骑车。
用法提示 不必 未必
两个词词形相近,词义不同。“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如“你不必来”,意思是你不用来。“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如“他未必来”,意思是他不一定来。
常用词组
1. 不碍 bú ài
[without prejudice]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2. 不安 bù’ān
(1) [unstable;intranquil;unpeaceful]∶不安宁的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 [uneasy]∶感到烦恼、不宁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 [sorry]∶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
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3. 不安分bù’ānfèn
[be discontented with one’s lot] 不守本分,不老实
这个人不安分
4. 不白之冤 bùbáizhīyuān
[unredressed injustice;unrighted wrong] 白:弄清楚。指遭受不明不白、无中生有的冤枉,不获得昭雪的屈就
蒙受不白之冤
5. 不搬陪bùbānpei
(1) [unmatched] 不相称
既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搬陪些!——《金瓶梅词话》
(2) 现多作“不般配”
6. 不卑不亢 bùbēi-bùkàng
[be neither humble nor arrogant;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 不卑下也不高傲,态度言语有分寸
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老舍《四世同堂》
7. 不备bú bèi
(1) [inexhaustive]∶不完备,不详实
(2) [unprepared;off guard]∶没有准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8. 不悖bú bèi
[be not contrary] 不相违背;不相抵触
并行不悖
9. 不比 bùbǐ
[unlike]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10. 不必 bùbì
[need not;not have to]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11. 不避 bú bì
(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12. 不变 bú biàn
(1) [abide]∶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hold the line on]∶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freeze;immutable;invariable]∶使 [某物]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13. 不便 bú biàn
(1) [inconvenient]∶不方便,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
在场的人太多,不便与他细谈
(2) [unsuitable]∶不适宜,与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没有什么不便的话,我想把时间提早一点
(3) [be short of cash;be hard up]∶手头紧、缺钱用
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14. 不辨菽麦bú biàn-shūmài
(1)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辨不清大豆和麦子。比喻愚昧没有识别能力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成公十八年》
(2) [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形容愚昧,缺乏实际知识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抱箭集·银杏》
15. 不…不… bù…bù…
(1) [nor…or]∶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否定(稍强调)不干不净
不明不白
(2) [neither…nor]∶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
(3) 表示适中,恰到好处
不多不少
(4) 表示尴尬的中间状态
不方不圆
不明不暗

不好不坏

(5) [no…no;no…without…]∶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如果不…就不…”
不见不散
不破不立
16. 不才 bùcái
(1) [incompetent;without capability]∶没有才能
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三国演义》
不才者得以自容,才者亦无以自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
(2) [good for nothing]∶不成才,无能力或一技之长
今有不才之才,父母怒之弗为改。——《韩非子·五蠹》
(3) [disgraceful]∶丧失体面、荣誉的,带来耻辱或使丢脸的
如此看来,倒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红楼梦》
17. 不才 bùcái
[my humble self] 没有才能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禅,常觉得头昏脑闷。——《老残游记》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18. 不测 bú cè
[contingency;accident;mishap]∶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
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19. 不曾 bùcéng
(1) [never]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
20. 不差 bùchā
(1) [all right]∶全对,无差错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2) [not bad]∶不错,不坏
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21. 不差毫发 bú chā-háofà
[accurate] 毫发:毫毛和头发。一点儿也没有差错,也作丝毫无差
这种测量不差毫发
22. 不差累黍 bùchā-lěishǔ
[to a hair;not an iota of diference] 形容丝毫不差(累黍:微小数量)◎ 不臣 bùchén
[unfit for an official's word and deeds in feudal times] 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23. 不成 bùchéng
(1) [won't do]
(2) 不行,使不得,不可以
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曹禺《北京人》
(3) 无甚成就
学书不成,去学剑。——《史记·项羽本纪》
24. 不成 bùchéng
[don't you mean…]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25. 不成话bùchénghuà
(1) [ridiculous;be really too much] 荒唐、可笑的
竟然做出这种事来,真不成话!
(2) 亦称“不像话”
26. 不成器 bùchéngqì
[neer-do-well;good-for-nothing] 谓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后用以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学记》
多听得人说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水浒传》
27. 不成人bùchéngrén
[villain] 古称肢体、器官等有缺陷的人,后用来比喻行为恶劣的人
28. 不成体统bùchéng-tǐtǒng
[behave badly;in a state of dishonour]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此时官厅上乱烘烘的,闹了个不成体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9. 不逞 bùchěng
[fail in one's schemes] 失意,不得志
30. 不逞之徒bùchěngzhītú
[the unruly;desperado] 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丁玲《水》
31. 不吃 bùchī
(1) [eschew]∶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鱼、肉和禽类
(2) [miss]∶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
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3) [do not give in to;refuse to obey]∶不买帐
软硬不吃
32. 不痴不聋 bùchī-bùlóng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痴不聋,不能为公
33. 不齿 bùchǐ
[despise;hold in contempt]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巫臣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34. 不耻 bùchǐ
[shameless]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35.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6. 不啻 bú chì
(1) [not less than]∶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like]∶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 [as good as;but]∶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37. 不出所料bùchū-suǒliào
[as expected] 事由变化,未出乎其所预料之处
“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一念闪过校长先生的心头。——叶圣陶《一篇宣言》
38. 不辞 bùcí
[be willing to]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39. 不辞而别bùcí’érbié
(1) [go away without saying goodbye]∶不向人告别就离开
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老舍《骆驼祥子》
(2) [quit without notice]∶不辞而别,匆匆离去,偷偷地离开,尤指未付款而离开
40. 不辞劳苦 bùcí-láokǔ
[make nothing of hardships] 虽然劳累辛苦,也不推辞。多形容工作勤奋
41. 不错 bùcuò
(1) [not bad;pretty good]∶稍高于一般的,尚好;良好的,令人满意的,过得去的,合格的
英文掌握得不错,还懂得一点拉丁文
(2) [there]∶表示肯定
不错,是擦洗得够干净的
(3) [correct;right]∶正确
42. 不打不相识 bù dǎ bù xiāngshí
[Out of blows friendship grows;It takes a fight for people to get know each other] 谓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上次闹了点误会,还记在心里?不打不相识嘛。来,里面坐。——陆文夫《不平者》
43. 不打价儿bùdajiàr
[neither take it or leave it] 不讨价还价
44. 不打紧 bùdǎjǐn
[never mind;be not serious] 不要紧;无所谓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45. 不打自招bùdǎ-zìzhāo
[condemned oneself out of one's own mouth;make a confession of one's own accord] 原义是罪犯不用动刑,就招认自己的罪行。现在常用来比喻无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这不是小邵的理想,是他陆荃自己的理想,是他不打自招。——秦兆阳《女儿的信》
46. 不大 bùdà
[moderate] 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
他新近获得的财富对他们生活方式影响不大
47. 不大 bùdà
(1) [not very]∶表示程度不深
他不大喜欢发牢骚。——丁玲《团聚》
(2) [not often]∶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他最近不大来
48. 不大对头 bùdàduìtóu
[kick up] 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身心、机能]失调的迹象
感到他的胃开始不大对头了
49. 不殆bùdài
[without danger] 不危险,不会失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50. 不待 bùdài
[needlessly]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不fǒu

基本字义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英文翻译

1. no; not; negative;don't,do not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上】【一字部】不 ·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3
〔古文〕𠀚𠙐《韵会》《正韵》𡘋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 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 又《广韵》《韵会》𡘋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 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𡘋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绛趺。《唐诗》红萼靑趺皆因之。 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𠀤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 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二】【不部】
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方久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凡云不然者。皆於此义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读如德韵之北。音转入尤、有韵读甫鸠、甫九切。与弗字音义皆殊。音之殊、则弗在十五部也。义之殊。则不轻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之类可见。公羊传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韵书谓不同弗。非是。又诗鄂不𩏬𩏬笺云。不当作柎。柎、鄂足也。古声不柎同。从一。一犹天也。他处云一地也。此以在上。知为天。象形。谓也。象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音见上。凡不之属皆从不。

音韵参考

[上古音]:之部帮母,p?
[广 韵]:甫鸠切,下平18尤,fōu,流开三平尤帮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入声五物
[唐 音]:*bi?t,bi?t
[国 语]:bù,fǒu,fōu
[粤 语]:bat1fau2
[闽南语]:hm7,put4,m3,m7

汉字字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字是个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像花萼足(花托盘)之形。②是周朝早期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相似。③是小篆的写法,也能看出像花萼足的样子。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许说恐不妥。《诗经·小雅·常棣》:“常橡(棠梨树)之花,鄂(萼)不铧铧(wěi,鲜明的样子)。”郑玄笺:“不:当作柎;柎,鄂(萼)足也。”这就说明“柎”是“不”的后起字,“柎”为花托盘,所以“不”字实为花托盘的象形字。
“不”字的本义已消失,后世多用其假借义,作否定副词用,表示“相反”义,如《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又可以引申为“未”义,如《盂子·粱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由“未”又能引申为“没有”义,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值得注意的是“不”字还有另外三个读音。作“否”字用时应读作fǒu,如《汉书·于定国传》:“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作“丕”字用时应读作pī,为“大”义,如《诗经·周颂·清庙》:“不显(光明)不承(继承)。”作姓用时,应读作fou,如晋时有个叫“不准”的人。[出处:左民安·细说汉字]

陈百强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

陈百强毕业于圣保罗男女中学。在1977年参加山叶电子琴大赛,开始他的演艺事业;加入EMI唱片公司,推出首张唱片,其中歌曲《眼泪为你流》令他一炮而红。1983年凭《今宵多珍重》达到个人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高峰,1989年凭《一生何求》再创另一个高峰,是影响整个80年代的香港第一位实力派偶像歌手。1992年5月18日,陈百强被发现因服食过量药物,在1993年10月25日逐渐性脑衰竭而撤手尘寰﹐享年35岁。其遗体下葬在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歌曲《不》为陈百强的经典歌曲之一。由郑国江作词,chris babida作曲。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23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