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语段
第一部分第1段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
[品味] 以连续两个问句开头既交代了和摄影作品的关系又引发读者的思考
[体会]引出话题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
第二部分第28段证明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第2段点出本文的文眼简洁醒目
[品味]这个句子单独成段起强调作用
[体会]文章一开始就反弹琵琶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第3段从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
[品味]以我们能在电视上看见的动物大迁徙类比给人直观的感受前方在召唤着它们紧扣文题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 家的意识指人类心理上要获取的精神上的安慰形式指人类实实在在的躲避风雨的地方
[体会]写迁徙的恢弘场面说明人离家的坚决
第4段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品味]习性这个词说明人从很早就有迁徙远行的传统
[体会]人有了家还要离家迁徙是人的习性
笫5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诱惑
[品味]呐喊呼应按捺不住说明人们走出家门的欲望之盛
[体会]外面的世界之所以诱惑人的原因是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
第6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二出自无奈分为两种情况 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品味]用必须强调离家的无奈之甚
[体会]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无奈原因
第7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诱感
[品味]这一段点出 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体会]这一段的内容呼应第5 段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进而指出前方具有诱惑力的原因是其情景具有不确定性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接下来设想人们如痴如醉的表现生动形象给人具体的感受
第8段回到摄影作品上来收束第一部分这段构思很巧妙由 前方到 路到交通工具汽车从而完成了从联想回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品味]破旧而简陋是远游的物质条件但人们仍然向往前方
[体会]这一段是过渡和照应的段落结构上的作用显而易见
第二部分围绕前方写紧扣题目着眼于人的精神状况
第三部分第911段转入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人生的实质
第9段上承第8段由路入手着眼于 路与 家和 前方的关系由日常生活的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品味] 家指现实的境况路指人们执著的追求 眼前与心中指人们的意识范围之内前方指人们的无限追求
[体会]这里的家路眼前与心中前方的含义有了更多的内涵
第10段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品味]用钱钟书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的类似场景再加以证明表明作者观点的普遍意义但是境遇舒适的人的心情不一定比上述 苦旅中的人好证明精神上的苦旅的普遍意义反问加强了语气结尾句由具体的经历上升到人生历程进一步点明苦旅的普遍意义与本段开头句呼应论证严密本段中旅途有不同含义理解其含义的关键词是人生凡与之有联系的旅途都指人生历程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他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这辆车指拥挤不堪的生活空间
[体会]本段以哲理性的观点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开始接下来以摄影作品前方的场景加以证明拥挤不堪的车坑洼不平的路车里的人 东歪西倒 受着皮肉之苦从人的境遇上对苦旅作了充分证明然后重点写画面上的男子他 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的动作他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的眼神从人的精神上对 苦旅作了深刻的诠释汽车有共同的特点陈旧拥挤经常抛锚作者写这些汽车是为了说明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的道理
第11段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之中另一方面精神家园的无处找寻更是人生悲剧不可避免的原因
[品味]精神家园即他崔颢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走 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而非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前方是人追求的无休止的归宿人生旅途是苦旅一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总是难以实现二是因为被家所束缚家成为一种羁绊和约束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人无法还家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是人的主观感受家中应有温馨和安宁如果这些都不具备即使回了家也不会产生家的感觉作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家园的归宿
结尾写他崔颢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形象地写出崔颢无法寻找心灵家园的伤感也是不断在外闯荡的人们的普遍感受
[体会]作者通过分析崔颢诗歌所蕴涵的内心感受来证明精神家园的无处找寻引用写家园之思的古代诗歌来证明人处于走向前方和惦念家乡的矛盾之中这一段中家也有不同含义与心有关的是抽象意义上的心灵家园
[品味]开头猜测他们归家还是远行是浅层次地从生活的经历入笔结尾反问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是从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层面发问可以理解为实际的家和旷野深层次的家指心灵家园不一定与实际的家相符也可能在远行的前方找到这个家反之回到实际的家也可能处在心灵的旷野之中这样的结尾意蕴深厚雅俗共赏
[体会]第一节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 归家和 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 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摄影散文
前方
作者:曹文轩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间)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段落概括
第一部分第1段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 归家和 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
第二部分第28段证明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部分围绕 前方写紧扣题目着眼于人的精神状况
第三部分第911段转入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人生的实质
第四部分第12段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说明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画面内容描述
引发的联想人生哲理 第1自然段 他们去哪儿? 第8自然段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第10自然段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的所有惶惑与茫然 第12自然段这坐在车上的人们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作者简介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释义
词目
前方
拼音
qiánfāng
基本解释
1. [The front]∶前线,两军之间冲突或作战的地带
开赴前方支援前方
2. [The forward direction]∶前面
望着前方
详细解释
1. 谓前部为方形
礼记·玉藻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 郑玄 注圜其上角变於君也韠以下为前以上为后
2. 前面
丁玲 奔﹝他们﹞只凝着痴呆困乏的灰色眼珠茫然的望着前方 萧殷 美国点滴·差距宴会厅坐落在这奇景的正前方
写作特点赏析
1结构完整
作者由摄影作品开笔分析作品人物的趋向得出远行则是离家而去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远行对前方的独到理解最后又回到摄影作品发出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的疑问发人深思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引用诗句增强文章表现力
为了证明人们流浪时总惦念着家园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诗句如崔颢宋之问卢纶李益韦庄等并由其中的一个作者崔颢延伸开来证明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三重悲剧
到处流浪惦念家乡,无法还家,还家无家, 为什么说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这里所说的家已经不是物质意义上那个可避风雨的实在的家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与慰藉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场所
思 考 前文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后文却阐述了人的三重悲剧到处流浪惦念家乡无法还家还家无家这里又在讲归家的问题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发点而前方又时刻召唤着我们我们总是围绕家进进出出为了追求理想我们离家为了寻觅精神家园我们又归家漂泊的欲念和归家的思绪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让人一直在路上徘徊流浪在离家与归家的进出中我们有了精神追求有了寻觅精神家园所以前方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 曹文轩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 山羊不吃天堂的草获第三届宋庆龄文学奖 草房子获冰心文学奖并改编成电影 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 提示着眼于照片的内容注意文中的语言提示和细节描述 画面内容描述 为什么人有离家的欲望 从第3-7段找找原因 这里的前方还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吗
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然而却不愿再回去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和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孙犁 老家 在作者眼中人生就是一场苦苦寻觅精神家园的旅程想要到达它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悲剧那么作家是不是要我们视人生为畏途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