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
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杰夫汉考克研究发现,大学生四分之一的人际交往含有撒谎行为,撒谎最频繁的是在电话里,而电子邮件撒谎的比例最低,原因很简单,电子邮件留下记录,撒谎者不喜欢留下记录,所以倾向于在电话里撒谎。这个四分之一是日常生活所为,如果在特定的有目的性的场合,撒谎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识破方法
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有时候人们是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意思都一样。有的人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
对于会议的发言人来说,如果在发言时看到有听众捂着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势之一,那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停止发言并询问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有的朋友不太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听众们双臂在胸前交叉的动作,与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义。
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和遮住嘴巴一样,说话者触摸鼻子意味着他在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美国芝加哥的嗅觉与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撒谎时,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科学家们还揭示出血压也会因撒谎而上升。血压增强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美国的神经学者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克林顿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不过,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触摸鼻子的手势需要结合其他的身体语言来进行解读,有时候人们做出这个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或触摸鼻子的手势者感冒。
怎样才是正常的鼻子发痒
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的手势,而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奏没有任何联系。
摩擦眼睛
当一个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骗的人。电影演员们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男人在做我不想看它这个手势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不过,和男人一样,女人们撒谎时也会把脸转向一边,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抓挠耳朵
小孩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则是这一肢体语言的成人版本。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等。
当人们觉得自己听得够多了,或想要开口说话时,也可能会做出抓挠耳朵的动作。
抓挠耳朵也意味着当事人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查尔斯王子在步入宾客满堂的房间,或者经过熙攘的人群时,常常做出抓挠耳朵和摩擦鼻子的手势。这些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然而我们从未看到查尔斯王子在相对安全私密的车内做出这些手势。
但在意大利,抓挠耳朵的动作常被视为女人气的表现,甚至被当作同性恋的象征。
抓挠脖子
抓挠脖子的手势是:用食指(通常是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我们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每次做这个手势,食指通常会抓挠5次。食指运动的次数很少会少于5次或者多于5次。这个手势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同于当事人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
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某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时他却在抓挠脖子,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实际上他并没有理解。
快速眨眼睛
经研究发现,平常人眨眼次数很少:而疲劳过度者、发怒者、撒谎者、兴奋者的眨眼次数则十分频繁。
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者遭遇挫败的时候,也会用力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好让凉爽的空气传进衣服里,冷却心头的火气。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吧,行吗?”这样的话会让这个企图撒谎的人露出他的马脚。
手指放在嘴唇之间
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
幼儿会将自己的拇指或者食指含在嘴里,作为母亲乳头的替代品,而成年人则表现为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或者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嚼口香糖等。
详细解释
说谎话。
《杨家将》第二二回:“非小将撒谎,是那些人这般说。待与将军前去看看,便见端的。”《红楼梦》第三二回:“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没乾,还撒谎呢!” 茅盾 《残冬》:“他是不会撒谎的,有一句说一句,不能再添多。”
词语本意
词目:撒谎
拼音:sā huǎng
词义:指不说实话,骗人的行为。实行欺骗他人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口语:也称“打谎”、“说谎”。 ‘说假话;
方言:日白(湖北方言)
案例:A女想买新玩具,父母不买,后来她就把餐费通知上的数字改动了(结果当然被发现了)。
B男逃学去网吧上网,被发现后,为了逃避惩罚,谎称学校今天放假。
相关知识
撒谎到底是一种病,还是一种人际技巧呢?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情形,撒谎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麻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得蒙研究表明,60%的人在10分钟的交谈中撒谎2到3次,男人和女人的撒谎频率差不多,但他发现一个有趣男女差别:女人倾向于为了取悦对方而撒谎,男人倾向于自吹而撒谎。
他还发现撒谎高手通常人缘比较好。这个研究结果似乎违背社会道德常识,但却不难在生活中得到印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电视前向全国人民公开撒谎,但他的人缘却是无人可及。在西方社会,政治人物撒谎成性是人所皆知的事,但却没有一个政治人物公开承认自己是个谎言家。
【词目】撒谎 【读音】sa huǎng 【释义】撒谎,说假话。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却不肯说出来,只是嘴里扯谎吓人。” 【示例】《红楼梦》第五二回:“这回子又扯谎,说没带来。”
出处:四川人口中经常用的口头语?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回族人们也是用做口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