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升学指进入比原来高一级的学校或年级学习。升学的途径是通过升学考试的选拔。

考试

升学考试是一场选拔赛,有人金榜题名,有人落榜。尽管高校扩招使近几年的升学率大幅度提高,但仍满足不了所有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考生的愿望,全国每年都会有四百多万考生落榜。有的考生没有上线,有的考生与理想的名牌大学失之交臂,有的考生分数很低以至于没有复读学校愿意接收……一些人悲观沮丧,寝食难安;但更多的人重整旗鼓,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如何应对升学考试
高考应试像体育竞技一样,硬件讲实力,软件讲心态。考生能否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关键取决于考生的应试心态是否平稳。 ?
升学
(1)充满自信进考场 ?
信心充盈永远是高考成功的最大筹码。每一位考生都应该这样积极暗示自己:“高考临场与平时考试一样,没什么可担忧的”、“只要把平时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别人都不紧张,我若紧张不就太可笑了吗?”、“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

(2)开考前学会给自己预热 ?
面对开考前的怯场情绪,考生应有意识地去想想该学科的主干知识与重要定律,致使思绪专注在该学科之中,这样不仅能避免“杂念”在发卷前侵入大脑,而且会帮你及时进入状态。并且,以往的临场经验会提醒你:虽说开考时总会心慌那么一阵子,一旦做出几道题之后,情绪便会立马平稳下来。 ?

(3)高考当平时,答卷如练习 ?
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试卷中的所有试题,依然需要看考生的心态是否平稳。那些总是担心答卷时间不够而慌恐匆忙的考生,一是容易出现将答案填错的失误;二是容易形成反复检查的滞留习惯;三是容易导致知识迁移受阻、无效劳动增多的思维无头绪状态。在这种情形之下,答卷时间肯定会浪费不少。为此,诚望考生记住4句话:冷静思考寻找感觉,大胆猜测完整认定;选项仔细作答缜密,一旦确认不再回首;循序渐进步步向前,依据实力灵活跳跃;心态坦然发挥正常,沉着应战节省时间。 ?

(4)遭遇难题,要作冷静思考 ?
考场上遇到难题,你可暗示自己:“要难都难,大家一块难,慌什么!”每当这个时候,谁能稳住自己谁就会以好的状态继续前行,谁心慌谁就会发挥失常。此外,面对难题,亦可采取“退而求其次”的策略:能做几步就尽力做几步。如果该难题在短时间内“拿”不下来,还可采用绕过难题“回头再说”的办法。 ?

(5)前科失误,要有大将风度 ?
高考期间,出现某一科考试失误的现象,是常有的事情。考生一要冷静地看待前科考试的失误:既然“失误”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若内疚不已、自责不休,对于赢得后几科考试的正常发挥是十分不利的;二要以平常心态看待前科考试的失误:偶尔失误不要放在心上,多学科应试不以“一城一池”得失论输赢,如果后几科发挥得好,前科丢分的损失一定会夺回来的;三要明白:当一科考完后,不再过问其答案的正确与否,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下一科考试中去,才是明智之举。 ?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每年的高考中,总有许多考生因为情绪紧张而造成自我感觉“失常”,常常以为自己某一科考得奇差无比,然而分数出来后结果却并非如此。所以,在考试期间,千万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就断言“考砸了”。 ?

哪个“插座”能接通你的“电源” ?
正向内在语言的自我暗示,对高三学生的考前、考场心态调适,作用极大。考生们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把自己的高考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下列十条自我暗示语言,可帮助考生实现心态平稳: ?
——我曾经赢过,还会再赢! ?
——适度紧张是好事,别神经兮兮的。 ?
——考前失眠莫心慌,顺其自然由它去。 ?
——坚持纵比不横比,车走车辙马走马路。 ?
——浏览试卷胸中有数,循序渐进心绪平和。 ?
——选项仔细作答缜密,一旦确认不再回首。 ?
——遇到难题,要难都难,不必慌乱! ?
——高考又不是人生的惟一,状元中还有复读生呢。 ?
——考不上名牌还有重点,保“本”就更没啥问题。 ?
——狭路相逢勇者胜,把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

志愿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于高(初)中升学志愿的问题都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大多数人都认为:关键是成绩,只要分数高,就可以报更高层次的学校,就可以有更好的人生前程与发展。这是一种陈腐落后的个人发展观,是对应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个人发展观。 升学


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的升学、就业均由政府包办,也就是说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事项完全由政府操控。我们的主流人群只能在国家规定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这就是常说的从小学读到大学,然后国家分配工作。这样以来,从个人的角度讲,升学就意味着就业。在此环境中,个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求学时的竞争,只要成绩好,考上了层次高(名牌或重点)的大学,就业的层次就比较高,个人发展的层次也比较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学生个人来讲,关键就是学习成绩,升学志愿仅仅是一个事务性的工作,填报一下即可,分数越高,所报学校的层次越高。这并不需要过多的观念、方法和策略。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确切地说是1998年)以后,现实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升学就业制度在总体上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状态,这一标志性的政策就是大学生全面地交费读书、毕业后不再分配工作。也就是从过去的“两包”(包学费、包分配)到现在的“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学生自费上学,毕业后自己到人才市场上求职。这时大学生就业的本质就是把人才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出来,并不是必然就能销售出去。要实现商品的顺利销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符合市场需要;其二,生产的商品是性价比最大(物美价廉)的、富有竞争力的;其三,适当的销售策略。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销定产),考虑自己生产什么才能有市场,怎样才能生产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又怎样实现销售等等。应该说,这些观念在产业市场上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人才市场上却是春风不渡玉门关。看看现在的求学者,有多少人在求学(人才生产)之前决策(填报升学志愿)时,认真的筹划过我要学什么,我将怎么学,我要在哪里学等等,才能确保自己将来顺利地就业(人才销售)和可持续发展。没有,更多的是看我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学校,能上一本决不上二本,能上本科决不上专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上大学再说。选择学校时,先看地区,我决不去西部,我只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去读书。持这类观念的求学者,你们想过没有,你上大学是去干什么?你是去吃喝玩乐,还是去求学?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既然是为了后者,那么只要能让自己通过四年求学,以最小的成本将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那么我为什么要非一本不上?或者非本科不上?或者非发达地方不去呢?

现实环境的变化令升学志愿的重要性得以根本性地提升,升学志愿从原来的事务性填报变成了事关我们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所以,我们的认识亟待一次革命,一次与时俱进的革命!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潮流,勇做时代的强者。高(初)中的毕业生们,我们应当怎样面对时代的新潮呢?那就是在自己的升学志愿决策时,一定要充分准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及发展禀赋,同时要考虑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就业)目标,进而确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业路线,也就是确定所学的专业、所要报考的学校。唯有如此,我们所学的才是我们有兴趣的,能发展成为顶级人才的专业,我们所选的学校也将是求学成本最低的,也才能为实现自己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以上过程就是贯彻了学业规划思想的升学志愿决策。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421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