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

文学社团

网络写作的意义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文学革命。中国当代文学发展30年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网络文学的出现。网络写作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已成为了一种社会形态。

那些在网络上创作,探讨,辛勤的工作者们,他们需要一个身份的定位,有一个合法的社团归纳了他们。

在全国成立一个引领、指导、和规范网络文学创作、研究的国家级社团。中国文联或者中国作协成为它的主管部门,民政部成为它的登记部门。以中国作协会员做它的领导者。

随着互联网网络文学而兴起的网络文学社团从时间上说与传统文学社团相比,可以说尚处幼年。

网络文学社因背靠着强大互联网,依托高科技的支持,网络文学社已经显示出了以纸张为载体、印刷技术为依托的传统文学社无可比拟的巨大的媒体优势。首先表现在相同的时间空间里,网络文学社能发表容纳比传统文学社数量大几十倍的作品。从而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机会和更大展示自己文学才能的的空间。

市场动态

起点的重大人事变故搅动了整个网络文学产业,不仅踢爆盛大文学的“内忧”,也让盛大看到真正的“外患”:盛大文学难以再一家独大,网络文学整个产业版图正悄然改变。腾讯科技获悉,低调蓄力已久的腾讯正对旗下文学业务做全新整合,并与原起点创业团队达成合作,“腾讯文学”开始浮出水面,使网络文学产业首次产生真正的震动。

用户付费的形式一直是移动阅读类应用的主要盈利模式。同样走付费阅读的塔读文学,因背靠传统手机渠道商天音通信集团,在手机客户端的抢占上已占有先天的优势。塔读作为在线原创文学阅读平台,内容大多来自于自己的签约作者,已有一个近千人的作家团队。塔读虽然起步时间远远落后于盛大,但已经实现了营收平衡,收入主要来源是付费用户的贡献和自有内容的分发。

中国产业洞察网《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腾讯文学”涵盖腾讯网读书频道、基于QQ空间的社会化阅读平台“QQ读书”、WAP阅读平台“QQ书城”及手机阅读应用“QQ阅读”等多个平台资源,成为腾讯泛娱乐战略接下来的发力重点之一,整体业务布局统一由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牵头负责。

优势介绍

网络文学具有更新快速,传播广,阅读群体庞大,不受传统限制等。

同名书籍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7月1日)

外文书名:TheWisdomLiterature

平装:232页

正文语种:汉语

开本:32

内容简介

《网络文学》内容简介:“网络文学”是公元前数世纪间出现于古代近东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独特文体。“网络文学”是《圣经》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箴言》、《雅歌》等;它们是人类自下而上对自身命运和意义的追问,是写给所有寻求智慧、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们的共同箴言。

媒体推荐

伟大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它们自己的时代,却反映着永恒的真理。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通过这个悖论,在理解我们自身和文本之间的差异和距离的实践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永恒的动人真理。

——克利福德(RichardJ.Clifford),波士顿神学院

克利福德将文本化繁为简的能力极强,其亲切的文字足以说服每一位读者相信:古代网络文学亦颇值得一读!

——克伦肖(JamesL.Crenshaw),杜克大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克利福德(RichardClifford)译者:祝帅

克利福德(RichardClifford),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麻省剑桥威斯顿神学院,现为美国波士顿学院神学院院长、《旧约》教授。代表作《恳谈与说服——对第二以赛亚的一种诠释》(1984)、《古代近东与(圣经)中的创造叙事》(1994.)、《网络文学》(1998)等。

目录

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我们的探求与《圣经》的智慧

第二章古代近东地区的网络文学

第三章《箴言》

第四章《约伯记》

第五章《传道书》

第六章《便西拉智训》

第七章《所罗门智训》

第八章《雅歌》

第九章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智慧

犹太教

新约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序言

圣经文本释读丛书①旨在向读者介绍圣经的文本世界。因此,这一目的就决定了本书不同于其他关于圣经网络文学的研究著作。这样,不同于罗兰·默菲所写作的那本让人称赞的导论性著作《生命之树:圣经网络文学探秘》,也不同于詹姆斯·克伦肖的《旧约网络文学导论》,本书并不是一系列的关于圣经网络文学及其形式和观念的论文结集。本书仅仅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阅读圣经网络文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本书所在的这套丛书认为,对于读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直接阅读神圣的文本本身。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使读者能更好地阅读圣经网络文学所必需的背景信息”呢?对于不同的网络文学书卷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

后记

“网络文学”是公元前数个世纪中出现于古代东方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独特文体,其主要形式是格言、谚语、诗歌、教谕等,最初可能广泛流通于上层社会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但今天中国的读者对于“网络文学”这种文体的熟悉,更多则是来自于《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部分)中的《约伯记》、《箴言》、《传道书》、《雅歌》这四卷以希伯来文写作的“智慧书”。这四卷智慧书(也许还包括《圣经后典》中的《便西拉智训》和《所罗门智训》)在《希伯来圣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甚至远远小于摩西五经、历史书和先知书的篇幅,但是历来却引起了非犹太教背景的学者和读者们极高的兴趣。简而言之,与《希伯来圣经》中其他类型的作品相比,智慧书卷较少着意于希伯来民族的传统、律法和宗教仪式,而是直面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生存智慧的问题。尽管《希伯来圣经》中智慧书卷的作者们也并非完全消弭了宗教的背景,但是在智慧书卷中,“耶和华”(YHwH,新译“雅威”)更多的是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不仅仅是作为希伯来的民族神出现的。

关注问题

1、网络文学一定意义上是青年人的文学,值得热情关注,应当充分重视。因为据统计,目前国内上网的约5000万网民中,21岁到40岁的占85%。网络文学兴起的背后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迅速成长。有人甚至将网络文学形容为“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网络文学的兴起能够“吹响新文明的号角“。过分的吹棒不利于新一代网络文学作家的成长,保守的指责更是无视现实的做法。这一批青年创作队伍的培养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网络文学需要健康说理、鞭辟入里的网络文艺批评。网络上关于网络文学的“e批评”十分热闹。这种“e批评”,是指在网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网民都可以张贴上去的评论,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话,一个词。几乎所有的重要文艺现象,在网上都有大量的或短或长的“e批评”。如一些网站专门开通“王朔与金庸”“我看美女作家”频道。但这些评论多数在论坛上不经任何编辑地张贴,随感式、谩骂式的批评较为常见。网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还相当薄弱,学院式、学理式的文艺批评的声音几乎没有。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大批学识渊深、学理讲究的文艺评论家投身其中,对这一现象及作品认真评说。

3、著作权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1999年王蒙、毕淑敏等6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权,引起文艺界和网络界广泛关注,判决结果引起争议。六位著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未经许可将他们享有完全著作权的文学作品,如《坚硬的稀粥》、《一地鸡毛》、《预约死亡》、《黑骏马》登载到网上,法院判决六作家胜诉。法院判决指出,作品上网是作品传播的一种新方式,作品的数字化行为本身并不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作品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并不影响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因此,被告未经允许将原告作品上载到因特网上,侵害了原告对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被告应停止侵权,在自己的主页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分别赔偿原告经济损失。此案被称为“中国网络侵权第一案”,其审理结果对网上著作权保护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度保护网上版权会阻碍国内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文网络信息资源还处于匮乏的阶段,现有作品的数字化也是促进我国科技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体而言,网络文学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还相当幼稚。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跨入电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在中国主流文坛依旧如空气般,存在却透明。鲁迅文学奖上网络文学全军覆没,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新变化是,网络小说可参评,但必须已经落地出书,且出全。按照这一规则,还未收尾的热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未能入选,这部书代表了一系列拥有大批读者的网络流行小说被推荐,曾被网友寄予厚望。参评作品中,仅有《巴山旧事》和《办公室风声》两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入围。4.网络写手的生存环境:签约率极低。写手签约获得收益的情况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于顶端的人是少数,能获得大众认可,能够有作品出版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在金字塔的底层,上传字数与收入不成比例。大量文学作品的作者,无任何回报,也没有签约。

形态介绍

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与此同时,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勃兴。

网络文学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如电脑小说《背叛》,以及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的"接力小说"等。

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多是指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电子报刊)的作品,电子公告栏(BBS)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E-mail)中的文学作品。这种网络文学又被“榕树下”等网站称为“网络原创文学”。

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粹”、“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有《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著,知识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小妖的网》(周洁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别薇安》(安妮宝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旧同居时代》(张建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智圣东方朔》(龙吟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点击1999》(顾湘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年1月版),“网络之星”丛书3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3月版)、“网络文学”丛书1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有评论形容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

媒体报道

2009年10月2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全媒体网络文学出版的相关信息后,充分肯定了一起写网的版权新模式,一起写主编张斗伟同志在镜头前形象生动的诠释了版权自助协议。中央电视台充分肯定了”一起写“网与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合作的项目,并称网络自助协议成了全媒体网络文学出版的新方向。

版权自助协议简SCA协议是由北大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北大法学院互联网版权研究中心创立制定的基于互联网的版权解决方案。“一起写网”致力于把网络文学出版-版权交易的权利从网站和中介人的手里还给作者,让作者的权利作者做主。让网络文学出版-版权交易更加公平,透明化。并与国家数字版权贸易基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起写”网针对“SCA”协议为该项目专门设计了“版权自助管理内核”,并与北大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保持版本同步,做为“SCA”协议的积极合作者和首家推广应用者,“一起写”网肩负着着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使命。

为了能够使“SCA”协议早日获得文字工作者和各界人士的的认可,“一起写”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与协议的网络应用内核开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部分举例

《此间的少年》

《异世偷神》

《网文路途》

《篮球王者路》

《创世手札》

《邪魅总裁专属爱》

《冰魄雷魂》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铁雪云烟》

《新宋》

《窃明》

《韦帅望江湖》

《尘缘》

《家园》

《紫川》

《无冢》

《脸谱》

《浮生萦云》

《极品家丁》

《三体》

《后宫·甄嬛传》

《步步惊心》

《西宫春怨》

《千山暮雪》

《芙蓉锦》

《殇璃》

《花千骨》

《三生三世》

《华胥引》

《清宫·宛妃传》

《诛仙》

《盗墓笔记》

《鬼吹灯》

《武动乾坤》

《星辰变》

《凡人修仙传》

联盟介绍

简介

中国网络文学社联盟,是由各网络文学社自愿结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下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联盟以推动网络文学社产业的发展为服务宗旨,为政府、行业、社会提供与网络文学社行业相关的各种服务。

中国网络文学社联盟联盟现有会员社团10余家,包括校办、实体文学社、网络文学社等多种创办形式的文学社,囊括了许多优秀的中国原创文学社。联盟的会员社团不仅构成了网络文学社的业界骨干,而且大多数还以核心社团的身份成为网络文学社在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发展支柱的主体。

职能与目标

联盟致力于中国原创网络文学社的培育、扶植和推广工作,在促进文学社发展和对外交流方面不遗余力。在倡导业界自律,维护联盟利益、社团利益的同时,注意与上、下游社团之间,文学社与文学社之间的沟通协调,不仅力促文学社业界的完善与衔接,而且正努力营造中国网络文学健康、活跃、务实的纯净化、专业化的社团形象。

基本定义

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

由于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介,网络文学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困难的特点。其形式可以类似传统文学,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传统文体。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由于网络文学传播的便捷,导致知识产权不易受到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互相渗透的有机体系。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作者也都接受过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网络文学通过出版进入了传统文学领域;并依靠网络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学。

相关分类

体裁

(1)网络文学中也存在一些与传统文学体裁类似的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但由于与网络相结合,这些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不少网络小说就是在作者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中完成的。

(2)新的文学体裁。新文学体裁的划分,虽未被广泛认同,但确实存在着。论坛里有些通过接龙创造出来的故事,以及利用“队形”达到特殊效果,就可以被认为是新的文学形式。

写作目的

(1)文学爱好者为获得更多认同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以小说为主,但可以看到一些很好的诗和散文。

(2)写手的创作目的首先是出于爱好,但也抱着一定的功利性。作品中小说占了绝大多数。

(3)虽首发于网络,却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板。作品也大多是小说。

(4)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感情而在网上写的作品。大多文学性较弱。体裁比较多样。

(5)为了推广自己的公司或是产品。这种就是现在网络上比较多的软文。

载体

(1)网站(论坛)纯粹以发表和交流写手的作品为目的,有时还会办一份电子刊物什么的,但不和传统媒体接触。

(2)网站(论坛)以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手段推销写手的作品。

(3)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适合纸媒的作品后出版。

(4)利用自由的,无偿的,平民性的写作平台——博客,增加广告收入。

还有一种是网站(论坛)购买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在网上进行付费下载(阅读),不能归入网络文学。

篇幅

一般是几千到2万字的属于短篇小说。3万~10万的是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底线是十几万。其中,中长篇有50~60万,大长篇80万以上,超长篇150万,巨长篇有几百万字数。

特点

以小说为主。

作者多数是年龄偏小甚至很小的孩子、但有一部分已经写得出深刻而有内涵、文学性较强的作品、

年龄偏小以抒发感情、获得认可、互动、提高为主、年龄较大的抱着一定的商业动机、

由于网络中年龄很小的LOLI偏多、导致大部分人认为网络文学没有内涵、幼稚、但这是片面的

网络文学具有大众化的典型特征。

网络文学具备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以经济资本追逐为根本。

网络文学在文化资本的争夺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编辑推荐

《网络文学》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11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