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百强 - 我的故事
曲:陈百强 词:向雪怀
藏着以往故事的脸
走进再走出一天
双眼的茫然 偷看每天
似是完全无记忆
似是完全无认识
沉默里回头 望身边的改变
时候对我继续欺骗
总会等到新一天
一个青年人 为谁眷恋
似是完全无意识
似是完全无目的
然后却仍然 愿企在遥远
问 可否感到
给你望见到的不是我
问 问声我为何
只会日日过 想得更多
谁道至爱永远不变
只要彼此都相恋
苦痛的谣传 累人不浅
往事全无痕迹
困在重重墙壁
谁没有从前 让快乐重建
陈百强(1958年9月7日-1993年10月25日),英文名Danny Chan,所以被称为丹尼仔。他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香港已故流行歌手,1993年10月25日因为逐渐性脑衰竭而撒手尘寰。陈百强与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同获认为是198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的主要歌手,他亦是一位擅长音乐创作的歌手。
琼瑶作品我的故事
作者:琼瑶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5437427
·条形码:97875354374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同名电影
简介
名称:我的故事
外文名称:Wo De Gu Shi
导演: 王品 WangPin 编剧:
马继红 Jihong Ma
高军 Jun Gao
主演:
濮存昕 Cunxin Pu
史兰芽 Shi Lanya
朱琳 Lin Zhu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上映:2006年
制作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
剧情:
炮兵团长贺援朝(濮存昕饰)是一个锐意改革又具传统美德的新型军官,高科技战争的崭新模式使他受到强烈震撼。在指挥学院深造后,贺援朝进入总部机关工作,他对军队改革的超前意识,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锋芒毕露使他屡遭挫折。年轻的女计算机专家季风的支持和理解,令贺援朝对其产生爱慕之情,但他又对离婚了的前妻张洁心存同情和愧疚,面对来自孩子和家庭的压力,他的情感长期处于两难之境。历经风雨,贺援朝与季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顶住压力潜心事业,又使贺援朝走进共和国将军的行列,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我出生
第二章 四岁以前
第三章 祖父和“兰芝堂”
第四章 小锦旗
第五章 在山沟里
第六章 在柴房中
第七章 “中国人”
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线
第九章 曾连长
第十章 骑马
第十一章 大风坳
第十二章 弟弟失踪了
第十三章 投河
第十四章 老县长
第十五章 难民火车
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
第十七章 别了!曾连长!
第十八章 打摆子
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
第二十章 糍粑与红薯
第二十一章瞿伯伯
第二十二章捡柴
第二十三章一个猪头大家啃
第二十四章强盗与县长
第二十五章《红薯熟了!》
第二十六章抗战胜利了!
第二十七章泸南中学
第二十八章在上海
第二十九章再度回乡
第三十章初抵台湾
第二部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
第二章 绝望的“初恋”
第三章 落榜
第四章 无法“死别”,毕竟“生离”
第五章 二十岁
第六章 初试写作
第七章 庆筠
第八章 结婚
第九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十章 离别与儿子
第十一章 小庆
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
第十三章 二十五岁
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云满天
第十五章 初见鑫涛
第十六章 1964年,离婚·写作·出书
第十七章 “梦想家”与“实行家”
第十八章 生死一线的体验
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
第二十章 浪漫与残酷
第二十一章衔云衔不住,筑巢筑不了
第二十二章幸福的“声音”
后记
内容简介
《我的故事》讲的是,真实人生中的琼瑶,就是书中写到的那样。回顾她的一生往事,她的所作所为,有对有错。就像她自己说的,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为,不管怎样,都充满了戏剧化,“人生如戏”。在她生命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扮演不同的角色。琼瑶写这本书,不可避免的要写她生命里的人,尽量求真,记载一些真正发生过的事。由于发生过的事实在太多太多,必然作过删减和选择。她说,在我写的时候,我笔端心底,满溢着爱。但愿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爱过我的,不再爱我的,关心过我的,不再关心我的,仍在我身边的,已远离我而去的……都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我的“错”,包涵我的“真实”!
编辑推荐
一种南方小女子的情怀,在《琼瑶全集41-我的故事》中提到的苦难衬托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用最柔弱的一面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与灿烂。当前尘往事, 在我脑中一一涌现,我真不相信自己已经走过这么长久的岁月,历经了这么多的狂风暴雨,目睹过生老病死,体验过爱恨别离…… 对于琼瑶来说,悱恻温婉是她的本性。历尽劫难,痴心终而不改。
幕后团队
1985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解放军总医院卫生员、护士、新闻干事,总后勤部政工研究室研究员、创作室专业作家,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一级编剧。中国电视家协会理事。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全国首届百佳电视艺术家。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制片人”。2003年获“中国电视金鹰突出贡献奖”。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本300余万字。出版长篇报告文学《石门开》,散文集《画一个太阳》,长篇小说《红十字方队》及《剧作选》等文学图书11本。报告文学《写在她远行的路上》(合作)198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组织创作和拍摄的作品主要有电视剧《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向前,向前》、《岭南药侠》等16部150余集等。曾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飞天奖”、“金鹰奖”、“第十届金星奖全军最佳编剧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最佳编剧奖。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高军 男,山东沂南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多次被《读者》《传奇文学选刊》《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作品收入漓江版2002、2003、2005、2007《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长江文艺版2003《中国微型小说精选》、北京十月版《小小说金榜》等30余个权威选本,已出版小说集《紫桑葚》、文学评论集《小小说内外》等。
王文杰,同名人士分别为:知名导演;著名演员;《解放军报》记者;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上海文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知名律师;军人;中共长葛市委书记;数学教师和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均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
主演简介
濮存昕
濮存昕
濮存昕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苏民在离休前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 1970年,濮存昕跟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1986年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并涉及影视圈,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他主演的电视剧《来来往往》《男人底线》,《英雄无悔》,《光荣之旅》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史兰芽
史兰芽?????????史兰芽,影视演员。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是一位著名学者,父亲史践凡是一位导演,她和父亲还合拍过电视剧《鲁迅和许广平》。1988年,16岁的史兰芽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后来她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被分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
朱琳
朱琳????? 朱琳出生于北京,1978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自幼喜爱艺术,学习过舞蹈体操,80年代初又就读于电影学院,再加端庄秀丽,文文静静,天生一股书卷气,因此导演常让她演知识分子形象:《叛国者》里的实验员,《白栅栏》及《凯旋在子夜》里的护士、《二十年后再相会》中的技术员、《远离战争的年代》中的歌剧演员……这些生活: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做实验,急诊室打针发药,排练厅说戏合乐,她都经历过,演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Chiu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白羊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电影 作词家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人物简介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电影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创作长篇小说 《幸运草》 、《烟雨蒙蒙》 、《 几度夕阳红 》、《彩云飞》 、《心有千千结》 、《在水一方》 、《月朦胧 ,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片。
笔名由来
琼瑶出自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年历事迹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1959结婚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与平鑫涛结婚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1988首度返回大陆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写作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书摘
后记
真实人生中的我,就是这样的。
回顾我的一生,我的所作所为,有对有错。我的遭遇和经历,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为,不管怎样,都充满了戏剧化,使我至今深信,“人生如戏”。我生命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在我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写这本书,不可避免的要写我生命里的人,我尽量求真,记载一些真正发生过的事。由于发生过的事实在太多太多,我必然作过删减和选择。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我写的时候,我笔端心底,满溢着爱。但愿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爱过我的,不再爱我的,关心过我的,不再关心我的,仍在我身边的,已远离我而去的……都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我的“错”,包涵我的“真实”!
关于此书中的人物,相信读者们有兴趣知道得更多,我把他们的现状,再一一简述如下:
一、我的父亲,已从教育界退休。年虽八十,身体还很健康。母亲身体却不太好,常常出入医院,要强好胜的个性依然不改。去年,他们搬离北投,迁入我给他们买的新居之中。新居坐落于台北东区,在一栋十四层楼的大厦里。这样,我和两个弟弟都可以就近照应他们。因母亲多病,不良于行,我们为他们请了护士和女佣,二十四小时,终日照顾着。
二、麒麟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曾留在美国八年,当工程师。然后回台湾发展,弃学从商,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专营小五金的进出口贸易。和小霞的婚姻恩爱,有一子一女。
三、小弟在美国念了一年书,就回国了。他天性洒脱,不喜拘束,完全是艺术家的作风。回国后就专心从事艺术生涯。早已结婚,也有一子一女。
四、小妹和阿飞在美国结婚,双双取得博士学位,留在美国发展事业,一帆风顺。自组一家顾问公司,目前有职员数百人。优秀的小妹,毕竟是优秀的!
五、我的老师十年前去世。去世前,我们曾辗转取得联系,间接通信,彼此都没有勇气再见一面。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我哭了好几天。
六、庆筠和我离婚数年后,再度结婚,这才得到真正的幸福,从此不碰赌。又生了两个儿子,妻贤子孝,生活非常美满。只是,他彻底放弃了写作,不再梦想,也不再失意。他终于从写作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七、鑫涛的前妻也已再婚,嫁给一位画家,她自己也学画,夫唱妇随,平静安详。
八、鑫涛的三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由于鑫涛事业发展得很快,当初那小小的“《皇冠》杂志社”已扩建为七层楼的大厦,包括“杂志社”、“出版社”、“舞蹈工作室”和“画廊”,正名为“皇冠艺文中心”。三个子女,在“中心”里各司其职。都遗传了父亲的事业心和冲劲,在那儿努力的“冲刺”。
九、小庆顺利考上大学,毕业于辅仁大众传播系,服完兵役后,立即加入我们自组的“怡人传播公司”,去当执行制作,拍摄电视连续剧,忙得不亦乐乎。小庆天性乐观,笑口常开,完全没有“单亲家庭”的后遗症。他和鑫涛之间,宛如亲生父子,这一点,是我最大的安慰。去年年底,他和同班女同学何琇琼订婚,预计明年要结婚了。
十、我心爱的小雪球,活到十一岁病逝,我大哭不止。鑫涛见我如此伤心,又买了一对小冲狗送给我,我给它们取名叫“欢欢”、“乐乐”,整日伴我写作。
我身边的人,大概情形就是这样。年轻的一代在冲刺,年长的一代已退休。我自己,仍在“传统”中,找寻一些“反传统”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比以前开朗,我喜欢开怀大笑,常常一笑就不停。我仍然很爱哭,心肠越来越柔软,碰到一些感动的事,就会掉眼泪。我已停止感怀自伤,把以前的伤心事都当成生命里的必经之路,能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回想过去,迎接未来。对我所做过的选择,不论是对是错,我都不悔!我似乎有些“成熟”了,但,有时还是会做一些傻里傻气的事。我依旧认为,人来世间,是一趟苦难之旅,如何在苦难中找寻安慰,是最大的学问,我一生中,坎坷的岁月实在不少,痛楚的体验也深,我能化险为夷,完全靠我自己的迷信,迷信人间有“爱”就是最大的原因。假如有一天,我发现世间的人,都失去了爱的本能,我相信,我的精神支柱也就会随之倒塌了。我但愿,这一天永不会来临的!
人,是群居的动物,没有生命会从石头里蹦出来。我,不是由一个单纯的“我”造成的!我,是由我生命里所有的人造成的。因而,这本《我的故事》,牵连着许许多多的人,对他们每一个,我都有爱,我都有感激!
琼瑶
一九八九年二月廿五日深夜写于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