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宗旨
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
竞赛背景
1984年邓小平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了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简称:NOI),1984年参加竞赛的有8000多人。这一新的活动形式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中央领导王震同志出席了首届竞赛发 奖大会,并对此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每年一次NOI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其中。十几年来,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和发现了大批计算机爱好者,选 拔出了许多优秀的计算机后备人才。当年的许多选手已成为计算机硕士、博士,有的已经走上计算机科研岗位。
系列活动
信息学竞赛NOI系列活动包括: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网上同步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冬令营、选拔赛和出国参加IOI。
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NOI)是国内包括港澳在内的省级代表队最高水平的大赛,自1984年至今,在国内包括香港、澳门组织竞赛活动。每年经各省选拔产生5名选手(其中一名是女选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在计算机普及较好的城市组织进行比赛。这一竞赛记个人成绩,同时记团体总分。
NOI期间,举办同步夏令营和NOI网上同步赛,给那些程序设计爱好者和高手提供机会。为增加竞赛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以及可视化,NOI组织进行团体对抗赛,团体对抗赛实质上是程序对抗赛,其成绩纳入总分计算。
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自1995年至今。每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NOIP在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以各省市为单位由特派员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卷。初、高中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可报名参加联赛。联赛分初赛和复赛 两个阶段。初赛考察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以笔试为主。复赛为程序设计,须在计算机上调试完成。参加初赛者须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联 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难度不同,分别面向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获得提高组复赛一等奖的选手即可免试由大学直接录取。
冬令营: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简称冬令营)自1995年起。每年在寒假期间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冬令营共8天,包括授课、 讲座、讨论、测试等。参加冬令营的营员分正式营员和非正式营员。获得NOI前20名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为正式营员,非正式营员限量自愿报名参加。在冬令营授 课的是著名大学的资深教授及已获得国际金牌学生的指导教师。
APIO:?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Asia Pacific Informatics Olympiad)简称(APIO)2007年创建,该竞赛为区域性的网上准同步赛,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每年一次的国际性赛事,旨在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赛 事机会,推动亚太地区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的发展。APIO每年5月举行,由不同的国家轮流主办。每个参赛团参赛选手上限为100名,其中成绩排在前6名的选 手作为代表该参赛团的正式选手统计成绩。APIO中国赛区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参赛,获奖比例将参照IOI。
选拔赛:选拔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代表队的竞赛(简称选拔赛)。IOI的选手是从获NOI前20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获得前4名的优胜者代表中国参 加国际竞赛。选拔科目包括:NOI成绩、冬令营成绩、论文和答辩、平时作业、选拔赛成绩、口试。上述项目加权产生最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