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
从文化研究观点消费主义被视为是一种获得愉悦的活动形式消费Consume一词可追溯至14世纪意同挥霍用尽而在16世纪出现的消费者consumer一词也有相似的负面意思然而到了19世纪中期伴随消费者一词替代原来的个体化的顾客customer消费者已转化成中性词用来指涉相对于生产者producer的抽象实体而到了20世纪这种抽象的用法进入日常的生活领域成为大众的代称且具有支配性的意涵大众的需求是由满足他们需求的一方所创造的因此消费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再指涉过度购买行为
从社会学观点消费主义是物质极大丰富前提下人们处理物与人的关系的方案之一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物品是劳动的直接成果而物品的生产与交换通常在一地之内完成这个时候物品的价值是它的实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市场的形成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人为的估量一物的价值扭曲了体现劳动的实用价值消费主义可能会造成公民社会的消逝因为消费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是市场关系也就是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市场逻辑成为指导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变成需要透过消费所获得如此一来一般人必须要是积极的消费者才能是好的公民这便排除了经济上弱势的中下阶层民众在公民社会本应享有的那些不论贫穷或富有都享有同等待遇如教育医疗保障等
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对财富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动力它具体表现在对资本利润的获取而利润的获取不能不依赖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即产品有消费者购买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了这种情况在战后西方更是突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并变成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因此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
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第二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英国学者卢瑞Celia Lury认为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不限于商业系统商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卢瑞援引另两位学者的话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论点商品都具有价值其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每个人既是价值的评判者也是被评判的对象……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等级……
第三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美国文化里的消费主义恰呈现这一特征美国就是由消费者构成的国度美利坚式的消费主义灌输给美国人的是个人成功只有通过金钱上的成功来实现财富是通过购买商品体现的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语境里消费是再正宗地道不过的行为了美国人无处不与消费打交道美国人有时也担心失去更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对消费主义的不适和抨击从来不很强烈
文化意识
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使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人群将消费主义价值观体现在现实的购买行动上而那些尚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则在消费观念上有了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观念上的消费主义是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现在还不能实现高消费但已经在极力追求或模仿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甚至常常超出经济能力或压抑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去追求心理或观念上的消费城市青年群体是观念上的消费主义最主要的接收者他们首先在观念上认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崇尚个人享乐和所谓的个性向往高消费高端品牌把高端品牌与高品位等同起来把高消费与美好的个性生活结合起来
消费主义来源
消费主义在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并继而在全球流行开来可从如下方面找到原因
经济因素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由此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这使许多人都以为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便产生出来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产生了日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腰包鼓了起来这成为消费主义在中国流行开来的物质基础
政策因素
随着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鼓励和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就相继出台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消费主义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在我国为拉动内需也一度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些政策被误读为消费主义甚至浪费的依据
哲学因素
消费主义的滋生蔓延还与西方哲学思想有密切联系西方哲学在发轫之初就与东方哲学大异其趣在西方哲学看来人是一种真正的理性动物人类的使命就是以其体力和智力了解世界进而征服和控制世界成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并使其为人类服务这种哲学思想不是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和睦相处互助互利的朋友关系而是看作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剥夺与被剥夺的对立关系表现在消费领域它主张人类有权无限地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所以西方哲学思想是消费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一指导思想消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市场因素
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许多人对勒博的号召做出了反应也可以说是生产商和销售商在为消费主义推波助澜我们面前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2004年国内市场手机换机周期是18个月2005年5月份的调查显示该周期已经缩短到1年
心态因素
暴富者心态在当前国人心态中表现地比较明显刚刚富起来的人们对财富还没有树立起正确恰当的观念表现欲强烈这也为消费主义的流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新消费意识
中国传统的崇尚节俭量入为出的观念正在被适度奢侈适度透支理念取代但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和现行制度体系下它又不同于西方的零储蓄大比例透支的消费观传统的收敛中庸观念正在被张扬个性风格取代但与西方的开放标新立异的观念又有区别这是一种与传统观念差异较大但又不同于西方消费理念的新消费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