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杯"是北京的一项传中小学赛事,迄今已举办了27年。不仅在北京影响很大,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迎春杯"的时间在每年年初,属于普及型竞赛,学生们可以自愿参加,竞赛不排名次,比赛的结果也不直接与升学挂钩。然而,在"迎春杯"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各个中学都是很认可的。
迎春杯意义"迎春杯"数学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推动北京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青年报报道,"迎春杯"被家长热捧,源自北京市小学升初中的改革。北京市于1998年实施了小学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的政策。但由于一些重点学校对在"迎春杯"等数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同学格外关注,不少家长开始把"迎春杯"等杯赛作为孩子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途径。
去年叫停,进而转入民间,涉嫌违规问题,已被叫停!
已经更名为:"解题能力展示"
1、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
2、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
3、初一学生
迎春杯的题目类型和难度的设置都具有比较高的水准,这是很多重点中学都非常很看重迎春杯成绩的原因之一。今年的初赛试题就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将试题难度控制在了很高的标准。比如西城某顶级重点中学,就把迎春杯的初赛和复赛成绩作为其培训班六次综合成绩中的二次进行加权平均;东城顶级学校甚至就以迎春杯的成绩作为一部分学生的录取标准;海淀的很多重点中学也都将迎春杯的成绩纳入到其培训班的成绩考核体系。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缺什么
这个阶段必须把历年试题做一遍,了解"迎春杯"考试考什么,同时必须有一套系统的测试,了解自己知识点的缺陷;同时,必须在找出问题的同时在老师建议下补一下相关专题。
第二阶段:变弱项为强项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习应该心里有数,就是知道考什么,自己缺什么。第二阶段主要就是把重点难点专题理一遍;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理。同时,最好能把《导引》上五六年级的题目做完,这样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可惜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了。
第三阶段:注重考试发挥
前两个阶段是靠实力的,但第三个阶段确需要凭技巧。
这部分工作包括:做模拟试题、学应试技巧、减轻心理压力。最终目的是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竞赛,把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把该做对的题目做对,把该得到的分得到。
"迎春杯"是北京市的一项传统中小学赛事,开始于1984年,首届杯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部主持,由北京市数学会协助,中小学数学教学报承办。"迎春杯"数学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起,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推动北京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等主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迎春杯"数学竞赛更名为"迎春杯数学科普日"。2002年,"迎春杯"增加了团体奖项,并于2003年新增了参与奖,这些变化使得"迎春杯"的获奖面大大地提高了,2003年达到了90%,但是由于增加了团体奖项,使得"迎春杯"的获奖者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迎春杯现在已经更名为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迎春杯参赛对象:
1、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
2、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
迎春杯考试时间:
初赛:每年的11、12月份。
复赛:次年的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