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

名称:准则

读音: zhǔn zé

词义:准:准许。则:原则。准许的原则。

基本解释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

详细解释

1.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唐梁宝《与赵神德互嘲》句:“ 赵神德 ,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 汉 魏 古诗,以尽乎 郭景纯 、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陈毅《六国之行》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2. 以为标准或原则。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 亮 。’” 明方孝孺《郊祀颂》:“准则 尧 禹 ,绍述 商 周 。”准则

3. 犹标志。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鸡笼山,葱翠层迭,而南山南北峙,泛海者以 鸡笼 为准则也。”

4. 标准;原则。

《南齐书·张绪传》:“ 晋氏 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梁宝赵神德》:“ 宝 面甚黑,厅上凭案以待。须臾神德入,两眼俱赤。至阶前, 宝 即云:‘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答云:‘入门来,案后唯见一挺墨。’”

5. 以之为准则。

《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仲尼慎祭,常若神在,君准则大圣,亲之 桐柏 奉见庙祠。”

作品

王克煜笔下的《准则》

做人做事有个准则好

王克煜

马路人行道上有个塑料水瓶,一个年轻人一脚踢得远远的;办公楼走廊里有个烟头,一位中年人捡起放进垃圾箱。登山途中用来休息的石凳,偏偏让进山取水的人放上水桶,弄得湿湿的;却有外籍教师义务上山捡拾垃圾,十几年如一日……凡此种种现象,不用评说,丑陋美好均已自见,真是让人喜来让人忧。

由此笔者陷入深思,人生在世,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最应该做的事情又是什么?翻阅胡锦涛同志的几篇讲话,回想读过的圣贤书,结合身边师长的修行,并与朋友家人商榷探讨,重新考虑审视这个问题,断然认为:修身养性,把握自己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国家社会和单位领导要求我们要做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我想每个人要做到这点,把握好自己是个关键。也就是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有个行为准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然后再加上自己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工作热情,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如何把握自己呢?窃以为悟透下面三条,则大体掌握做人做事之精髓。第一、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第二、做人讲过程,做事讲结果;第三、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一个有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的人,应敢于跟是非混淆的人较真,敢于跟违背原则的人较劲,敢于跟破坏和谐社会的人较量。老百姓看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有没有敢于较真、较劲、较量的品格。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可以没有职业,一个有职业的人必须在职业中有作为。

诚恳地提醒大家时刻要把握好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做到政治上把握方向,感情上把握原则,行动上把分寸,生活上把握小节,这样方能做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1]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38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