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目】中心

【拼音】zhōng xīn

【英语】center

【注音】ㄓㄨㄙ ㄒㄧㄣ

【同义词】中央、核心

【反义词】边缘、周围

【近义词】主旨

引证解释

1、心中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代陈亮《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董褐私谓赵鞅曰:‘臣观吴王口强而色惨,中心似有大忧,或者越人入其国都乎?若不许其先,必逞其毒于我;然而不可徒让也。必使之去王号以为名。’” 清代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2、重要地位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延安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1983-8-3:“北京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3、衷心

《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国语·鲁语上》:“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三老撺掇一声,说陈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4、正中央

唐代徐夤《题福州天王阁》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万历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张居正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老舍《四世同堂》四六:“瑞丰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

5、核心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李善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陈毅《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词:“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6、机构团体

《中国青年报》1983.8.6:“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

7、犹称心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8、金在中和沈昌珉的王道组合简称中心(沈在韩语里的发音为“心”)。王道是韩国娱乐界宣传组合的一种方式,即以团体中两人为一对,以两人之间相互关怀照顾,深刻真挚的感情为看点进行宣传。金在中和沈昌珉均为韩国男子组合东方神起的成员。金在中是队中的大哥(1986年1月26日),沈昌珉则是年龄最小的成员(1988年2月18日)。但是身为大哥的在中时常看起来迷迷糊糊,而最小的昌珉却很成熟懂事。两人在一起总会发生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中心是一对充满欢笑友爱的王道组合。

基本解释

(1) [center;heart;middle;nucleus]

(2) 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主要机构

商业中心

(4) [central]∶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heart]∶内心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文章描述

题目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中心“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头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段落的分析,就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段落是抢时间,攻天险。想一想战士为什么能摸黑带雨抢先到达泸定桥呢?再想想战士为什么能攻下长江天险呢?不难看出体现出战士的英勇,在党的领导下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重要人物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主要事件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 有一句话是:“的确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人物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我受父亲启发想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数学信息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性质:重心把每一条中线分成到顶点部分x和到底边部分y,x:y=2:1

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到三边距离相等

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性质:由三角形的垂心可以造成的四个等(外接)圆三角形

外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性质: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旁心三角形两个外角平分线与第三内角平分线交点

通常在三角形外

性质:到三边距离相等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91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