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拼读
词目:对比
拼音:duì bǐ
英文:contrast
结构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基本解释
1. [contrast;balance]: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如:新旧对比。
2. [antithesis]:比例。如:双方人数对比是一比二。
作用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後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生物学名词
1、对比(contrast,correlation)亦称反差。在同一种感觉中,两个在质或量(强度)上有差别的同一种感觉,在空间中邻接时或时间上相继出现时,会更强地感到两者的差异的现象,即某种感觉的质或强度,由于先行或邻接感觉的影响而被感到与后者的差异增大。感觉在空间上相邻并同时出现时相互影响的情况称为同时性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先行感觉对后续感觉影响的情况称为继时性对比(successive contrast)。感觉相互间的这种影响称为感应或诱导(induction),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为空间诱导(spatial induction)和时间诱导(temporal induction)。
对比在视觉中特别显著。作为同时性对比,灰色在白色的近旁看起来显得较黑,在黑色近旁则显得较白(明暗对比),而在颜色的近旁会被看成带有它的补色,即对比色(contrast color),例如在红的近旁可见到带绿的现象(色对比)。作为继时性对比,若注视白色或其它颜色后立即把眼移至灰色上,则产生同样的对比。所谓负后象无非就是这种继时性对比现象。再者,同时性和继时性对比在双眼间也是可能的,称此为双眼对比。在依靠视觉的空间辨认中也存在着对比现象,有时则成为错觉的原因。此外,对比在温度觉、味觉、听觉等上面多少也可见到,这显然有助于感觉刺激的辨别,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在脊椎动物视网膜的双极细胞上可以观察到相当于同时性对比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2、对比(contrast,correlation)亦称相关。对具有变动的地球上的地层,根据岩石的性质、地层的层叠关系、横的连续性、标准化石、生物群、地形的特征等来确定其同期性及上下层的关系,称此为相关。源于史密斯(W.Smith,181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