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家
方向
方向,男,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5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职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金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回展“金奖”、“傅抱石奖·首届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评委个人提名奖等奖项。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外交部等机构收藏。在过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深圳水墨双年奖”、“百年中国画展”、“上海美术双年奖”、“新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等大型展览。出版有<春风夏雨·方向>、《当代中国画丛书·方向》、<理想家园>等画集十余种。
展出记录
1993年参加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合肥);
方向
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北京);
1997年参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回展并获金奖(广州);
1998年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上海),世纪之星-中国画双年展(南京,多伦多),首届国画家学术展(北京),98中国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北京);
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银奖(北京),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金奖(广州);
2000年参加深圳水墨双年展(深圳),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北京),中国艺术节国际水墨画邀请展(常州),新中国画展(上海);
2001年参加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北京),百年中国画展(北京);
2002年参加大河上下-全国著名山水画家邀请展(郑州),深圳水墨双年展(深圳)。
在广州、深圳、伦敦、曼谷、菲尼克斯、路易斯维尔、墨尔本、三藩市、纽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拍卖数据统计:总拍品“153件”;预展中拍品“2件”;已成交拍品“106件”;未成交拍品“45件”;总成交金额“5,319,340元”,成交比率·70%
主要学术著述:《春风夏雨-方向》、《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方向》、《理想家园》、《当代中国山水画新篇章-方向卷》、《静园》、《旧梦新花》、《闲庭信步》、《当代中国画精品集-方向》、《宁静的南方》、《南方心境-方向》、《方向画集》、《当代中国艺术家画库-方向画集》。
作品评价
方向
在广东青年画家方向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用画家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是他的“理想家园”。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作为一名受过系统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青年画家,他的观察生活的视角以及选择的题材,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
历代文人画士对园林多有偏爱,与园林有关的诗文不胜枚举。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景物描写表述了恬静的心境,虽然这只是一句田园诗,但其中关于“借景”的描写,很是传神。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所创造的辋川别墅也充满着诗情画意,可惜今天已经无法见到了。清中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所营造的园子中仅仅有“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虽然朴素无华,但充盈着别样的情趣,也令人神往不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向对园林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是继承了古人的传统。然而,与古人的园林相比,方向的园林既与之有相通之处,亦有所区别,在审美价值取向以及表现形式上,方向有自己的选择。在中国文化土壤里孕育产生的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田园诗歌、山水画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所追求的意境,早在东晋就比较明确了。史载,东晋简文帝游东华林,对侍者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这已道出了园林的意境。后世的倪瓒、计成、李渔等人在诗、文、画、遭园等诸多方面均有综合的修养,但总的来说,古人钟情于园林的目的在于寄托其出世的理想,抒发其隐逸的情趣,而文人们尤其喜欢借一石一木来表达孤芳自赏的情调。然而,方向笔下的园林却充盈着强烈的入世情怀。岭南地肥土暖,四季不乏绿色。方向常在绿荫清流间徜徉,饮珠江水,吸岭南风,他热爱这片土地。他绘写的园林不是一个孤立的院落,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景观,院墙、花窗、隔扇、回廊、曲径,里里外外无穷无尽:厢房外边是院子,走出院子连着小巷,小巷尽头是石板桥。。。。。。这些被反复利用的、极有意味的形象符号引人遐思,其中流露出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换句话说,他所描绘的园林是温暖的家居,散发出人间烟火气。
历代喜爱园林画家很多,然而,在古代,直接以园林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却不多见,在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偶有涉及园林题材者,也多是工整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界画”,而含有“写意”成分的作品很少。而方向则以浓墨重彩写园林,色彩绚烂夺人,色调与主题相吻合,而笔墨则与色彩结合起有机的整体。如在<春雨>中,他以粉绿、翠绿为基调,表现出南国草木春雨后的昂然生机,难过草木葱茏、空气湿润的特色得到了充分表现。在《秋庭》中,他以赭黄为基调。作品如同一首清丽的小诗,出色地表现出南国乡居生活的朴实与静谧,和谐与安逸。从用色之大胆来看,方向似乎继承了岭南派的传统,可是,他的色彩更接近西画,其布局也流露出西方某些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子,带有装饰趣味。不过,方向在借鉴外来语言的同时不忘传统的文脉,力图用鲜活的笔法描述他所熟悉的环境。看他的画,往往能有一种温暖与怡和的感觉。
方向的作品亦不象某些传统的作品那样大面积留白,他的作品是“密”为特征的,但这种“密”并非是造型元素的繁复堆砌,而是以实写虚,院墙回廊、格窗、花木或隐或现、或藏或露,布局中不乏空灵之气。他的作品中一般不出现人物形象,但通过某些细节暗示出人的活动,如<待奕>中描绘了棋盘,虽然空室无人,却能使境生象外,突出了安闲随意的生活。
方向
远理现实的喧嚣而遁入自我构想的田园诗中寻求慰籍,当然也可被看作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消极因素,那就是对显示社会中不断膨胀的物欲的反拨,其中,画家必然要重视感性,有意识的排斥“科学”与“理性”的东西。其实,这类做法在西方美术史中已经出现过,早在9世纪中叶,英国的拉斐尔前派就以唯美的创作信念。反拨了工业文明的弊端。此外,强调主观情感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从异国情调中汲取营养,特别强调作品的形式感。或许是因为一直生活在领改革开潮流放广东之缘故,方向对人被“异化”的现象有着更为直接的体验。他曾经感慨道:“艺术领域已非一片净土,艺术品和工业产品的距离在逐渐减小,艺术的独立性逐渐式微。先进的科技在人和自然界中筑起了一道屏障,灯光代替了太阳,飞机代替了双脚,空调代替了户外的新鲜空气,人的思维进一步趋向精密,逻辑有序,艺术中感性成分不可避免的在悄悄隐退,明星不断被创造又不断的坠落,艺术家在显示和理性中苦苦挣扎。”他自称“生性爱静”,“随不赖大流”,自认“没有资格充当现代大潮的弄潮儿”。这些看似谦卑的话语实际上表明了一种明朗的态度——既远离种种光怪陆离的“实验美术”潮流,又与狭义的“传统派”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他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不能感赋予传统的园林题材、田园题材以新的魅力。 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在他的名作<牡丹亭>中借杜丽娘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们也可以说,不到方向笔下的园子一游,怎知在年轻一代的广东画家心底居然还保留着这样一片宁静安适、让人陶然忘机的角落。
方向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融为一体。实现了“俗”与“雅”的有机结合,从而解决了高雅艺术缺乏可爱可亲,民间艺术又缺乏“诗情画意”的问题。同时,方向意在追求中国画笔墨与色彩的融合,并力免重蹈前人“忽左忽右”的通病,即往往在色彩上有所突破,就忽略或淡化了笔墨,或在笔墨有突破时又忽略了色彩。
方向的画就像田园诗,其实是他对十分熟悉的潮汕农庄的净化话语,寄寓着一个怀乡者的原始情感,他对一幅幅记忆中的图象赋予虔诚的原初感觉,让他们升华到自已的精神性高度。一位当代诗人说,乡村生活,构成一个生命中“温柔的部分”,方向把记忆中对故土的依赖、眷恋,经由他的笔转化成随时随地置身其中的精神家园,方向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陶渊明式的“桃花源”,这种东方文化的冥幻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体行,区别于高更的“塔希提岛”或者已逝诗人顾城的“激流岛”,精神的漫游在中国宣纸特殊的材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社会影响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外交部、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泰国国王钦赐淡浮院等收藏。在北京、广州、深圳、伦敦、曼谷、菲尼克斯、路易斯维尔、墨尔本、三藩市、纽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十余种。
江西画家
方向(1920—)美术界人士。字奕志,江西遂川人。江西立风艺专毕业。曾任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国民党军十一师政治部秘书等职。1949年随军赴台.退役后转任金门<正气中华日报社>副刊主编,1953年入政工干校艺术系执教,累升教授,兼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版画学会理事长。专攻木刻、版画,颇多成就,曾获书画会金爵奖,文协文艺奖章等。
个人生平
方向
1955年,参加巴西圣保罗市双年国际画展;1956年,出版《方向木刻选集》上下两册;1957年,参加巴西圣保罗市双年国际画展;1959年,出版<木刻研究>理论书一本;1962年,代表台湾赴日本东京参加第三届国际版画展;1963年,参加巴西圣保罗市双年国际画展;1964年,参加罗马国际画展;1965年,参加中日美术交流展,出版《初中美术教材》六册;1969年,参加西班牙国际画展,参加秘鲁国际版画展;1970年,参加日韩香港百人画展,出版《版画研究》理论书一本;1971年,参加法国二十世纪版画展,1971年,参加第一届全国版画展;1972年,参加当代百人展,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参加第二届全国书画展,参加韩国汉城国际版画双年展。1973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版画展,第二十二届台湾省全省美展;1975年,第四届全国版画展;1976年,美国圣若望大学邀请赴美参展中国当代版画展,第二十三届台湾省全省美展1977年,第五届全国版画展,中韩现代版画交流展,出版<论中国人物画>理论书一本;1978年,著有《论点、线、面、色》;1981年,《论中西绘画之比较》;1984年,著有<调色盘>散文;1950年,在台湾省宜兰县举行方向个展;1962年,在日本东京、横滨举行个展,1969年,在台北市国军文艺活动中心举行个展;1987年,方向版画个展;1988年,历史博物馆,方向七十回顾展(历史博物馆主办并并赠奖牌乙面);1992年,创作五十年回顾画展。著有<方向木刻选集>,《木刻研究》、《版画研究》、《飞论中国人物画》,<初中美术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