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脊梁(报告文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降大任共和国的工业化从这里起步
黑龙江重工业发展是中国工业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她与祖国血脉相连
玉汝于成,黑龙江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毅然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
作者简介
孟久成 (1945~) 北京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垦大学财经系。1965年赴北大荒垦区,历任农工、会计员、财务科长,《北大荒文学》编辑部编辑、主编,1988年任职于《北方文学》杂志社。现任黑龙江省作协组联处处长,黑龙江省作协第四届主席团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名医》、《飘逝的轻烟》,散文集《篱笆那边人家》,报告文学集《移动的雕像》等多部,创作各类体裁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小说《名医》获丁玲文学奖。
影视
纪录片
基本信息
《脊梁》:展现中国共产党85年光辉历程
片名:脊梁
类型:大型文献纪录片
联合摄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发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公映日期:2006年6月23日
摄制背景
200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为向党的85岁生日献礼,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脊梁》。2005年9月2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第30号令批准本片立项。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成立时的数十人发展到6000余万人,前后85年的风雨历程,无数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时刻默默奉献乃至献出生命。一部90分钟的电影要贯穿85年的时间,展示这样一些人、这样一段历史,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脊梁》摄制组认为本片必须有恰当的结构方式:选择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点带面,勾勒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在电影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揭示历史细节,以普通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牺牲为线索,展示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的壮丽历程。从而,更进一步展示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所起到的先锋队、领路人的作用……
创作方向
一、影片以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为重点,同时兼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那些已经被人遗忘或鲜为人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中华民族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历史事实。
三、以点带面,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分别选择一些为人民默默奉献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优秀共产党员作为典型,反映重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四、音乐创作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要有特色,最好能反映出共产党各个阶段的特点。
五、影片不仅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还要表现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共产党人勇于承担的不屈精神。从建国初期就开始的治理水患;1998年爆发特大洪水;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沉着应对非典等内容都在影片中有所表现……
专题片
片名:脊梁
片长:8集
类型:国产大型系列专题片
摄制: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省电视台
发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公映日期:2009年9月21日起在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每晚21:30两集连播;26日起,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将于每晚21:00重播2006年6月23日
摄制背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辉煌》讲述了建国前后黑龙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对全国的贡献,为全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石油、木材、煤炭、重型装备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全国工业的发展;下部《振兴》着力于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黑龙江起步较晚,但是依然艰难突破,崛起于中国大地,涌现出哈尔滨电气集团、大庆油田、齐齐哈尔一、二机床厂等一批国内顶尖企业,老工业基地再次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
主题曲
作词:石顺义作曲:吴旋演唱:飞翔演唱组合
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
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
铁脊梁啊钢脊梁军人脊梁最坚强
擎雨雪啊擎风霜擎起民族魂
看我英雄好儿郎好儿郎
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
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
铁脊梁啊钢脊梁军人脊梁最坚强
擎雨雪啊擎风霜擎起民族魂
看我英雄好儿郎好儿郎
铁脊梁啊钢脊梁军人脊梁最坚强
擎风雪啊擎风霜擎起民族魂
看我英雄好儿郎好儿郎
目录
引子
祖国的北端,有一条江
上 装备制造业篇
1 强国之梦
2 创世纪
3 老工业基地的风范
4 岁月并不遥远
5 挺起脊梁
6 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7 引领新时代的英模
8 六十年大阅兵
下 石油工业篇
1 大庆发现油田
2 石油开发大会战
3 稳产27年的奇迹
4 创建百年油田
煤炭工业篇
5 火红的年代
6 陷入低谷的煤矿
7 再度欣欣向荣的煤矿
8 建设绿色煤矿
森林工业篇
9 构筑栋梁
10 林区深陷“两危”困境
11 还青山绿水给大自然
12 林区改革
13 绿色的保护神
尾声 宏伟的蓝图
后记
图书
丛书
简介
溯历史长河,示民族之魂!孔子为什么被尊为“圣人”?华佗为什么被称作“神医”?陆游为什么爱写咏梅诗词?为什么燃烧的木炭不冒烟?雷锋为今天和未来带来什么?……本书遴选了中国的古今先贤、俊杰,通过短小的篇幅,运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向小读者们介绍了他们的故事。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团中央的重视,被列为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之一,向全社会推荐。对广大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增添了信心。
作者
李华章,湖南溆浦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1980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现任理事。作者长期从事少年儿童文学创作,曾与人合作出版连环画《巫山神女》、《望夫石》、《劈波斩浪》、《百鸟衣》等6册,《巫山神女》荣获湖北省建国30周年优秀少儿文艺奖;出版故事集《锅里出银元》(与人合著)、《三峡风物传说选萃》、《长江三峡传说故事》;科普作品《高峡出平湖》(荣获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传记《中华三伟人的故事》等。1980年以来,出版散文随笔集《绿韵》、《湘西,我的梦》、《追赶日出》、《生命的风景》、《生命的河》、《人生四季》、《缠人的乡情》和《文苑漫步》等其散文作品入选20多种散文选集,获奖20多次。
小说
图书信息
中文名:脊梁
作者:蒯本佑
图书分类:社会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书号:7-224-06795-4
发行时间:2003年12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作者
蒯本佑,男,1950年出生,崇川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野性的濠河》、《需要女人的部落》;中篇小说集《流年》;长篇小说《百年红屋》、《龙子龙孙》、《朝晖园》、《脊梁》;《蒯本佑文集》四卷:《濠河滩》、《铁军司令》、《秀乡》、《这代人》;影视小说三部曲:《奶娘》、《茶娘》、《酒娘》;还创作了《前夫》、《神物》等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以不同题材、不同人物的命运,再现崇川风情,描写了濠河人的的传奇爱情、婚姻和家庭及励志精神,用煌煌可观的十八部作品,六百万字展现崇川清未至今,濠河滩上的一幅幅清明上河图。
蒯本佑的影视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爰,且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根据蒯本佑影视小说改编的32集电视剧《奶娘》2008年获上海收视率金奖,2009年获中国城市收视率冠军;同年获江苏省观众最喜欢的优秀电视剧。蒯本佑影视小说三部曲:《奶娘》、《茶娘》、《酒娘》以人物命运为主线,风情与爱情为辅线,爱恨情仇、家族矛盾和民族仇恨错综复杂,是一个个充满崇川元素和传奇色彩的故亊,将会陆续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
内容
蒯本佑的长篇小说《脊梁》是一部难得的坚实而充满激情的现实主义优秀长篇小说,它是用清明上河图式的创作手法透视了洲城这个“崇川福地”的风土人情,再显了洲城解放后几十年的工业革命景观,让人们穿行在它的经济风云之间,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塑造了以南鸣为代表的一代襟怀开阔的创业者的人格力量,提出了当代小说如何建设“现代人格”这一当代文学的重大命题,而南鸣等这一批挺起坚强脊梁的现代人的人格建设,正是这部小说成功的亮点——这可以读成是一部20世纪南通变迁的历史而不仅仅是几个人物的奋斗史,就像人们把《百年孤独》读成整个南美洲的历史而不仅仅是马孔多小镇的历史。
本书展现了“崇川福地”改革开放的宏大场面。书中触及政经文史、民俗风情、三教九流甚至洲城旧时的妓:与政坛商界,爱恨情愁等。
目录
第1章崇川福地
第2章新生一代
第3章风情画卷
第4章逍遥有派
第5章大有作为
第6章爱情细节
第7章裸体风波
第8章柳暗花明
第9章也是情人
第10章黑色玫瑰
第11章人生道路
第12章英雄气短
第13章仕途险恶
第14章怀才不遇
第15章彩旗飘飘
第16章年残岁底
第17章游戏规则
第18章百川活水
第19章恩怨前仇
第20章海市蜃楼
第21章蔷薇花开
第22章黄海情事
第23章林子大了
第24章谁之天下
后记
对我而言,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朝拜。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贡献巨大,其历史渊源复杂而且曲折,内涵厚重而且深邃,面对如此之大、如此之严肃的题目,我确实心存敬畏,自知压力重重,唯恐力不能及。
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下些笨工夫了。一是走访更多的单位;二是采访更多的人;三是拿到更多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写好这本书。
当我整理出150多个采访对象近30万字的录音记录,翻阅了排成一面墙那么厚的文字材料之后,心里总算有了一些底气,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写作提纲。
有关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在这篇后记中。我主要说说在采写过程中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支持。
序言
解放战争时期我曾在黑龙江工作过,解放后,由于做经济工作,我多次到黑龙江,对这里的每块土地都有深厚的感情。在地理版图上,黑龙江处于祖国的最北端,这里有广袤肥沃的黑土地、茂密的原始大森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热情豪爽的人民。上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里成为沟通欧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开始繁荣。从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建国60周年,新中国工业化也走过了60年,在这辉煌的60年里,黑龙江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建设工业化的强大国家,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主席提出了建设中国工业化强国的构想,为实现这个伟大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