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词目】 经典。经典
【拼音】 jīng diǎn。
【注音】 ㄐㄧㄥ ㄉㄧㄢˇ。
【基本解释】 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如:经典著作。
详细解释
( 1 ) 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
《汉书·孙宝传》:“ 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於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载於经典。”
( 2 ) 指宗教典籍。
如:《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
(3)指文献典籍。
如: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司马迁《史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等。
【引用范例】
《法华经·序品》:“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唐白居易《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佛涅盘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且说如今三教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
丁玲《杜晚香》:“ 杜晚香没有引经据典,但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名言哲理,都融合在她的朴素的讲话里了。”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箱子里都是袖珍本的经典文学作品。”
广义解释
经典含义
现在大家常说的经典究竟是什么?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
“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补充:
首先,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态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沙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