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科技事业

2012年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1项,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68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拥有县级以上部门研究与开发机构1个,自治区科技转化成果基地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

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达14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4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89件。

社会保障

2012年有10.5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增长3%;有5.1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增长6.2%;有17.64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增长 2%。城镇低保金发放1.3亿元,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4.13万人。全地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9个,床位1 320张,收养人数1 297人。社会销售福利彩票7 067.8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 473.74万元。

2012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4.9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4.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5.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48万人。

2012年有71.92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12.91亿元,其中:农村居民50.7万人,发放低保资金6.89亿元,城镇居民21.2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6.02亿元。农村人口当年脱贫人口12.6万人。

2012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个,床位2616张,收养各类人员5682人。2012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522万元。

文化事业

喀什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喀什地区 博物馆

物馆1个。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46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8座。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5.69%,电视人口覆盖率94.52%。

2012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其中民营文化艺术团体7个。文化、艺术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5个。拥有广播电视台12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6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8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0950户,城市电影放映次数8283次,农村电影放映次数29989次。2012年出版报纸总印数1211万份,各类期刊图书105.5万册。

体育事业

2012年,喀什地区在自治区及以上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32枚金牌、52枚银牌、56枚铜牌。2012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6919万元。2012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4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3个,拥有病床1770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7202张。卫生技术人员15077,其中:医师4851人,护士4971人。

喀什地区乡镇卫生院166个,床位5270张,卫生技术人员41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3人,护士1225人。

教育事业

喀什地区普通高等院校1所,招生人数3330人,在校学生11699人,毕业生数2613人。专任教师70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2人,占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53人,占49%。
成人高等学院1所,招生人数112人,在校学生255人,毕业生110人。
中等专业学校27所,招生人数10997人,在校学生28749人,毕业生7291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9所,招生人数5184人,在校学生13454人,毕业生2730人。职业高中学校12所,招生人数5813人,在校学生15295人,毕业生4561人。

普通中学校211所,招生人数8.42万人,在校学生24.9万人,毕业生8.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校44所,招生人数2.07万人,在校学生5.49万人,毕业生1.43万人。普通初中学校167所,招生人数6.35万人,在校学生19.41万人,毕业生6.87万人。
小学学校976所,招生人数6.96万人,在校学生41.1万人,毕业生6.63万人。
学前教育923所,招生人数7.47万人,在校学生13.07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99.78% ,初中学龄入学率 99.42% ,小学毕业升学率 98.81%,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 33.61%,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 62.28%(高中阶段含技工、中职等学校学生数)。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学校地点

办学层次

1

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喀什

本科(师范类)

2

喀什财贸学校

喀什地区教育局

喀什

中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3

新疆喀什地区卫生学校

喀什地区教育局

喀什

中专

5

喀什地区体育运动学校

喀什地区教育局

喀什

中专

6

莎车县卫生职业高中学校

喀什地区教育局

喀什

中专

著名人物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十一世纪中国维吾尔族的语文学家,十一世纪后半期编译了《突厥语词典》。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喀喇汗朝(Qaraxanilar Sulalisi, Karakhanid Empire)时期著名维吾尔族诗人。

阿曼尼莎罕 ,奇女子,她是中亚突厥人民中许多著名诗人中的佼佼者,她的有关妇女和品德方面的作品《美德》、美学作品《心灵的协商》和抒情诗集《精美的诗篇》都引人注目。

伊帕尔罕(香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时为和贵人、容嫔、容妃。

交通

航空

喀什机场有喀什至乌鲁木齐、成都、西安、上海的航班。旅游旺季时,每周增加四个航班。

铁路

南疆铁路的终点就在喀什火车站,位于喀什城东,可乘火车前往乌市。距离市区约6公里,从市区打车前往需10元,或者在市区乘坐公交车前往。

汽车

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交通业比较发达。喀什公路四通八达,全区12个县(市)均通汽车。

旅游景点

帕米尔高原石头城香妃墓卡拉库里湖莎车
艾提尕尔清真寺叶城喀什大巴扎喀什老城红旗拉普口岸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达瓦昆沙漠疏勒公主堡高台民居
公格尔峰莫尔佛塔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卡拉汉王庭遗址乔戈里峰
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张骞公园喀什博物馆莎车王墓东方红游乐园
核桃七仙园国玉城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喀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西南部。地处在东经71.39?~79.52?、北纬35.28?~40.16?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与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皮山县相连,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总长888千米。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个国家。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东西宽约750千米,南北长535千米。 /div>

地形地貌

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

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轮廓是由稳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地槽褶皱带为主的构造单元组成。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也较难穿透,造成喀什地区干旱炎热的暖温带的荒漠景观。而山区的冰雪融水给绿洲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形成较集中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两大著名绿洲。境内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海拔1100米,喀什市城区的平均海拔高度1289米。

水文特征

喀什地区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响,各河系的源头都位于冰川、山区积雪带,随着山区水分的融冻而使各河的年内枯洪变化明显。各河都为融补型河流。全区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条。

叶尔羌河是喀什地区最大的河流,支流众多,较大的支流为塔什库尔干河、克勒肯河。它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属融雪补给型,河流全长1 000千米,流域面积10.81万平方千米喀什地区

,灌溉着全区农田面积最大的绿洲——叶尔羌河平原。即莎车、泽普、麦盖提、巴楚、农三师11个团场及叶城、岳普湖部分农田。夏洪期有余水灌溉下游胡杨林区,在阿瓦提县汇入塔里木河(占塔河水量的17%)。年径流量为64.33亿立方米,少水年份为54.9l亿立方米。克孜勒河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特拉普齐亚峰,河长778千米,中国境内流长900千米,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千米。克孜勒河进入平原及疏附县苏乎鲁克处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喀什噶尔河,北支克孜尔保依河。

库山河源于慕士塔格、公格尔冰峰,以融冰补给为主。河长200余千米,流域面积 0.892万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干两条支流汇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铁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区包括疏勒、英吉沙及东风农场,并消失于疏勒和英吉沙两县。年径流量为6.3亿立方米,库山河流域易春旱。

依格孜亚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不勒干积雪带,虽有融雪补给,但其径流形成主要依赖于降水和泉水补给。河长76千米,年径流量2.02亿立方米,灌区只有英吉沙县依格孜来乡农田,下游消失于山前洪积扇。另有恰克马克河,因上游引水量大,至喀什地区境内基本上断流,只有在暴雨时才有山洪下泄(历史上曾流入克孜勒河),平时河床干涸。吐曼河为地下水补给河,由山前洪积扇、冲积平原的降水下渗补给,灌溉疏附县英吾斯坦乡,阿克喀什乡。

提孜那甫河发源于昆仑山的阳吉峰,属融雪补给型。河长430千米,流域面积1.456万平方千米。提孜那甫河流经叶城县境界,最后消失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河水灌溉叶城县农田及少量麦盖提县农田。年径流量7.768亿立方米。春季水量少,个别年份甚至断流,时有春旱发生。乌鲁克河、柯克亚河、棋盘河均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沿河谷北下,属降水、地下水混合补给型。乌鲁克河年径流量5.01亿立方米。柯克亚河年径流量仅为 0.132亿立方米。

喀什地下水的动储量约在50~60亿立方米(包括上层滞水)。地下水径流主要补给区是在洪积扇、冲积扇。各大河流在出山口后的砾质洪积物上大量渗漏,其渗漏量约占河水的30%以上,是平原区地下水径流形成的主要来源。地下水运动规模在上游扇形地上主要为补给形成区,至下游则为蒸发消耗区。

气候特征

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境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春夏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5个区:一、喀什平原气候区。包括喀什北部、中部广大冲积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4℃~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降水变化显著。日照长,蒸发强,气候干燥。冬季低温期长,夏季长而炎热。春季升温快,常有倒春寒;秋季短促,降温迅速。春季多大风、沙暴。浮尘日数频繁。二、沙漠荒漠气候区。喀什南部、麦盖提东部和叶城东北部,属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区。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上,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冷暖变化剧烈。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40毫米以下。风沙多,日照强。三、山地丘陵气候区。叶城中部,巴楚和伽师北部,疏附、英吉沙和莎车西部海拔 1500~3 000米处山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下,冬季较长,夏季短促,年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时有大雨甚至暴雨山洪发生。山区河谷地带气候适宜,夏季温热,冬季偏暖。四、帕米尔高原气候区。主要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风日数多,光照充足,辐射强,天气晴朗。五、昆仑山气候区。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和叶城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山峰终年积雪,气候严寒,空气干燥,低压缺氧,风大雪多,天气多变。全年可分为冷暖两季。

人口民族

人口

1998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27.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97%。

做礼拜(2张)

2000年,据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喀什地区总人口3405713人。其中:喀什市 340640人、疏附县 345282人、疏勒县 284853人、英吉沙县 213338人、泽普县 181721人、莎车县 620329人、叶城县 370229人、麦盖提县 201810人、岳普湖县 129441人、伽师县 311733人、巴楚县 375883人、塔什库尔干县 30454人。

2001年,全区年末,总人口342.6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2002年末,,总人口348.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58万人。

2003年底,喀什地区总人口3501198人,其中城镇人口81.95万人。辖1个市、11个县,共有8个区公所,26个镇、4个街,141个乡,2310个村民委员会、96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全区年末总人口369.4万人,比上年增长7.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02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女性人口181.64万人,占49.17%。人口出生率13.08‰,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13.09‰。

2012年末总人口(不含图市14.04万)415.1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13.81万人,市、建制镇人口146.8万人,非农业人口94.39万人。男性人口209.33万人,女性人口205.8万人;人口出生率20.5‰,死亡率4.53‰,人口自然增长率15.97‰。

民族

喀什地区自然人文风光(19张)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经济、文化。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各个民族互相协作、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逐渐完成了现代民族的发展进程。截至2003年,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 31个民族。

经济

综 合

2012年,喀什地区地方生产总值达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6.6% ;第二产业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33.9%,第二产业27.7%,第三产业38.4%。人均生产总值12817元/人,比上年增长13.1%。

第一产业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其中,农业产值(含水果、坚果)249.16亿元,增长12.03%;林业产值(育苗、造林、木材采运)7.99亿元,增长5.31%;畜牧业产值94.16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1.21亿元,增长3.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2亿元,增长6.24%。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1.48万亩,比上年增长5.54%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32.65万亩,增长1.46% ;棉花播种面积321.17万亩,增长1.63%;瓜播种面积99.55万亩,增长8.31% ;蔬菜播种面积91.52万亩,增长8.57% ;林果结果面积504.11万亩,增长11.93%

2012年粮食产量267.92万吨,增长4.03% ;其中小麦产量129.81万吨,玉米产量125.58万吨;棉花产量36.98万吨,增长6.62% ;蔬菜产量259.98万吨,增长2.59% ;瓜产量266.87万吨,增长11.46% ;林果产量166.19万吨,增长14.65% 。

2012年肉类总产量36.22万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831.7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3% ;奶产量25.41万吨,增长19.24% ;禽蛋产量7.75万吨,增长5.83% ;水产品产量0.88万吨。

201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48%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02万台,增长12.96% ;小型拖拉机3.6万台,下降9.73% 。2012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81万吨,增长5.98% 。农村用电量4.3亿千瓦小时,增长19.53% 。

第二产业

2012年全区工业户数1090家(不含个体工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新增26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007家,新增295家。

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1.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29.3%。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105.6% ,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7.9%。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87亿元,增长25.8%,2012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9家,新增4家,共完成总产值58.43亿元,增长1.92%

第三产业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8%。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32亿元,增长2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15亿元,增长30.15% 。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6.26亿元,增长22.29%,餐饮业收入额14.21亿元,增长32.22%。

2012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出口10.67亿美元,同比增长3.84%,进口508.4万美元,同比增长235%。

2012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达6.8万户,从业人员9.3万人,注册资金13.5亿元;私营企业7346户,从业人员6.39万人,注册资金162亿元。

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5.28亿元,同比增长22.22% 。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63.99亿元,比年初增加90.66亿元;个人存款余额383.72亿元,比年初增加67.13亿元。

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2.07亿元,比年初增加94.96亿元,同比增长43.74%,其中,短期贷款135.59亿元,增长39.4%;中长期贷款171.96亿元,增长45.94%。

2012年保费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1.6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3.39%;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58%。赔款支出4.7亿元,其中财险赔款2.7亿元,寿险赔款1亿元,各险种综合赔付率为35%,较上年上升3.4% 。

历史沿革

古代

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侯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

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

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马可波罗行纪中曾对喀什专门做过描述,其也被翻译为可失合儿国(Kachgar)。文中对喀什的记叙如下:“可失合儿(Kachgar)曾经是一个王国,面积为五天的路程。不过,现在臣服于大汗,居民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信奉回教。其境内有许多被高墙厚垣围绕着的城镇,当然,这其中最大、最壮丽的就是可失合儿本城了。此地也在东方和东北方之间,居民多为工匠商贾。这里有幽美的园林,有葡萄园,有制造业,棉花产量很大。有不少从此地出去的商人,他们到世界各地去经商。不过,此地的居民都非常吝啬,生活窘迫,饮食很差。当地有不少聂思脱里派的基督徒,并有其本教的教堂。 ”

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近代

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于疏附。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还有第十(莎车)行政区。

解放后

喀什地区

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三师所辖16个团场以及自治区属管单位、农场、石油基地、军事机关等单位。

名称由来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 (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诸国地。

行政区划

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28个镇、140个乡,155个社区、2296个村委会。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行政区面积人口
喀什市294.21平方千米35万人
疏附县3482.94平方千米37万人
疏勒县2262.75平方千米29万人
英吉沙县3420.9 平方千米23万人
泽普县999.66平方千米18万人
莎车县9036.55平方千米62万人
叶城县28928.64平方千米37万人
麦盖提县11022.53平方千米21万人
岳普湖县3165.76平方千米14万人
伽师县6600.68平方千米33万人
巴楚县18490.59平方千米39万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4088.82平方千米3万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喀什土地总面积1 394.79万公顷,约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1/12。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以下。全区现有耕地57.5万公顷,园地3.3万公顷,牧草地161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1.48万公顷,其中改良草场2.96万公顷、围栏草场1.38万公顷,水域面积79.9万公顷。后备耕地资源58.81万公顷,年均开发约2万公顷。

水资源

喀什地区各河系的源头位于冰川、山区积雪带,随着山区不同季节水分的融化而使各河的年内枯洪变化明显。全区有叶尔羌河流域和喀什噶尔河流域,大小河流共有10条,其中较大河流有叶尔羌、提孜那甫、克孜勒、盖孜、库山等5条。全区河水年径流量114+5.7亿立方米,还有地下回归水1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760万千瓦,易开发120万千瓦。河流的来水特点是枯、洪期差异较大。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为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到80年代初、中期,全区修大、中、小型水库102座,总储水量 13.39亿立方米,冬天储水量最高达10.7亿立方米,夏天储水一般在8~10亿立方米。主要储水季节在7~9月,总储水面积600平方千米,可灌溉农田390.5万亩次。在102个水库中能储水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小海子水库,储水4.55亿立方米;西克尔水库、永安坝水库、前进水库各储水 1亿立方米左右。分布在苏吉卡克、依盖尔其、小海子的水库水源主要来自叶尔羌河。全区水库库容变化大,所有水库除苏吉卡克水库有1500立方米死库容外,其余水库很少有死库容。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有高山植被、平原绿洲植被、荒漠植被、沼泽植被等。全区现有林地面积35.5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22.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5%。树种有杨树、柳树、桑树、沙枣、槐树、梧桐、松树、杉树、柏树、红柳、胡杨、沙棘等。果树有桃、杏、梨、苹果、巴旦木、葡萄、无花果、石榴、樱桃、阿月浑子、核桃等。甜瓜和西瓜质地优良、含糖量高。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还有水稻、大麦、高粱、油菜、胡麻、葵花、花生、芝麻、小茴香等。药用植物有甘草、党参、麻黄、雪莲等数十种。动物家畜有羊、牛、马、驴、驼、骡、猪、兔等。野生动物有狐狸、野猪、黄羊、雪豹、雪鸡、野兔、松鼠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07年,已发现矿产67种,矿产地224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地热、铁、铬、钛、锰、钒、金、银、铂、铜、铅、镁、钻、钨、美矿、白云岩、萤石、熔剂灰岩、硫铁矿、自然硫、岩盐、蛇纹岩、重晶石、皂石、方纳磷、膨润土、水泥石灰岩、饰面大理石、石英岩、砂岩、粘土、宝石、玉石、东陵石、黄玉、石榴石、电气石、水晶、金刚石、玛瑙等。其中,石膏储量居中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中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水泥石灰岩、熔剂灰岩、饰面大理石、花岗岩、磁铁矿、硫铁矿、玉石储量丰富。

城市荣誉

1986年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4年,喀什市在《环球时报》启动评选中,荣获2013年环球时报总评榜“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奖。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17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