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基本内容

东汉时即是东安郡治所附近的大村镇,为历代军事、政治、交通重镇。1939年属沂水县第三区,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地。1944年解放,属沂北行署韩旺区。1952年8月沂水县撤销,属莒沂县韩旺区。1952年1月,由莒沂县划沂源县为第九区,同时将大泉区(七区)的前、后绳庄,前、后暖院,朝阳官庄,苇子峪六个村划入。 1957年撤区并乡,为东里乡,原属第九区管辖的铜陵、瓜峪、紫荆峪、张家坡4个小乡共37个村划出设张家坡乡,同时将第十区的西长旺乡划归东里乡管辖。1958年成立东里人民公社,年底张家坡公社并入。1962年又将张家坡公社划出。1965年东里公社改称东里区。1969年将张家坡公社的紫荆峪、孟家庄、刘家圈三个大队划归东里区。1971年复称东里公社,1984年改社设区、乡。东里区辖4个乡、镇,即东里镇、水北乡、福禄坪乡、韩旺乡,同时将唐山公社的江河南、前河南、后河南、王坪、毛峪、 东可乐山、西可乐山、上柳沟、下柳沟、梅家坡、郑家旺等12个村划东里区。1985年撤区、乡,设东里镇,同时划出福禄坪、韩旺2个小乡设立韩旺乡,韩旺乡在1994年撤乡建镇。2001年3月原东里镇、韩旺镇合并为东里镇。
地理位置
  东里镇位于沂源县东南,镇驻地距县城40公里。东与张家坡相接,西同中庄乡、西里镇接壤,南与沂水县交界,北与石桥乡相连。
自然状况
  东里镇地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大距离13.37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3.425公里, 全镇占地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3公顷,主要山脉有旋峰顶、双葫芦顶、唐山、凤凰崮、卧山(文山)、莺莺崮、跑马岭、保安崮、刘家大崮子、黄老母山顶、青山、桃花崮等。其中唐山最高,海拔为1000米。主要河流有:沂河、北三庄河、水北河、马泉河、红水河,境内流长18.375公里,流域面积95公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高粱、花生、大豆等。 特色农产品: 葡萄
辖区人口
  东里镇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5.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人口为4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9‰。全镇有江、何、曹、耿、王、李、翟、刘、杨等65个姓氏,其中翟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8.46万元,1978年为418.5万元,2 000年为4.1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4.5∶1.5。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00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该镇农业发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政府把林果业作为重要产业,不断扩大果品生产规模,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质量,拓展销路。到2000年底,全镇林果业总面积3000公顷, 年产果品10万吨,产值2亿元,逐步形成了“产、销、储、运、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工业方面,自1980年先后兴建投产了东里砖瓦厂、东里皮毛厂、东里水泥厂、东里鞋帮厂、华联公司、永新实业公司等企业。上述企业促进了东里镇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的发展。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31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