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课堂,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一个教师一生中要上12000多节课。我们天天打交道的课堂,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人会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这些说法并不错,但是在回答课堂本质这一问题时,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全面。课堂的本质应该是: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我想这句话大概老师们都知道,但又有多少老师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对课文进行繁琐的分析,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落着点东西,给学生有足够的个体学习时间,自悟自得.
“思维型”课堂
思维型课堂的关注点在“思维”,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知识”这个“媒介”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的是认知过程(方法及体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心刘濯源主任提出,它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传统课堂的关注点在“知识”,教学的目标是把知识“学会”,强调的是认知结果。传统“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看无关的书、打瞌睡等现象。其本质原因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体系强调思维训练,因此其课堂必然是以“激活思考—引导思考—碰撞思考
—享受思考”为主线的。与本项目匹配的课堂模式是“小组多元竞合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与现有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本质区别有两点: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因过度强调学生的“学”而压制教师的“教”,教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强调“教学相长”之原则,虽然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但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本模式也更重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的四层理论(2)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依然停留在知识表层,没有深入到“规律层”及“能力层”,因此课堂是“外热内冷”的状态。而”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在课堂上会将学生的“学”向纵深推进,贯通“知识层——规律层——能力层——心态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有效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及快乐,是一种“外静内热”的状态
课堂上的小笑话
1、学位英语考试,作弊的很多,我去考试时,右前方出现监考老师检查准考证和身份证时与学生的如下对话:
老师:你是他吗?
学生:我是他啊!
老师:......出去!
2、老师:当别人已经不感兴趣,而他还一个劲地往下讲的人,我们叫他什么?
学生:老师。
3、课堂上,老师让解释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有同学回答:太简单了,第一次遇到这么好吃的葡萄,谁还有工夫吐皮,第二次又抓一把放入嘴里,没想到都是葡萄皮。
4、一次,我们班上一个女生坐在后排听“随身听”,耳朵塞着,所以说话声音很大。她对同桌说:“老师来了告诉我一声。”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听到了,连在黑板上写字的老师都听到了。
老师回过头,看看那位同学说:“我不过去!”
5、一位生物老师给学生讲了怎样区分狼与狗。
老师:狗会摇尾巴,而狼不会摇尾巴。
讲完后,老师在教室里闲转,看看学生的课堂笔记,只见一个上面写着:“狗会咬尾巴,而狼不会咬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