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徽派

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且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世称"新安理学"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县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之父朱松祖居歙县篁墩曾在歙县城南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入闽任政和县尉自署"紫阳书堂"后因被任武职举家迁到婺源他以紫阳名其居朱熹亦题名其书房为"紫阳书房"

学者因而称朱熹为"紫阳先生"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从师李侗接受程颐的思想观点后加以发挥建立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融道家入儒学之中使儒学蜕变出古代社会的又一经典理论--理学他提出天"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朱熹所说的"理"实际上指道理而且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理永恒化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朱熹广收弟子亲自讲学门生遍布各地有学术成就政治建树者颇多这使朱熹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他是理学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甚巨朱熹曾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学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歙县祝穆吴昶休宁程光程永奇汪莘许文蔚祁门谢琏等等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推崇追封死后的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歙县"紫阳书院"题额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

元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学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徽州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是以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教子弟不以为学"并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当时徽州"书院林立以紫阳为大"紫阳书院被视为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清代曹振镛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之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见者必推我新安故徽州被称为"理学之邦"新安理学家除朱熹及其门弟子外还有休宁理学九贤歙县钱时曹泾郑玉唐仲实姚琏吴曰慎祁门汪克宽黟县李希士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有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性理率训讲义太极图书近思录注有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四书发明太极篡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理学家恪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做为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的新安理学分不开

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朱熹

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清朝被统治者刻意篡改扭曲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程颢

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湖湘理学

东晋以后由于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不断骚扰中原地区战火不断迫使中原地区文人士子纷纷南下中原大地方兴未艾的理学思潮也随之在两宋之时渗透到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湖南湖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二大高峰湖湘文化的奠基者湖湘学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就不是湖南的土著民而是后迁到湖南来的移民一般来说学术史上以某个地域命名学派的常常是既与这些学者的籍贯有关又与该学者在哪里讲学有关二程是河南人并讲学于此故称洛学张载是关中人并在此创建学派故称关学朱熹是福建人并主要在福建讲学故称闽学不过湖湘学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不是湖南人胡安国胡宏胡寅一家是福建人张栻是四川人但是由于他们的主要学术教育活动皆在湖南一带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湖湘学派 清末湘军的兴起与郴商的兴起与湖湘理学不无关系

发展过程

湖湘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是理学兴起并走向鼎盛的宋代这一时期理学派别林立为什么独有胡张的湖湘学被湖南人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绵延至明清而不绝的湖湘文化这当然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但是湖湘学派务实的学术风格与湖南人崇尚实际的民性之契合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了回应佛教文化信仰之挑战因此理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一切外部事务的解决都放在内在的生命和心性上即都化约为内在的生命问题与心性问题来解决也正因为此一些理学家往往忽视实际问题简单地认为只要内在的生命问题与心性问题得到了解决外在的社会政治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一些走向极端者更是抛弃了儒学的经世传统日益萎缩在生命与心性的领域内优游涵泳潜沉玩索湖湘学派虽然也是一个理学学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热心讨论性与天道而流于空谈没有因为追求内圣而忽视外王而是注重体用合一力求保持内圣与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所以他们对理学内部出现的多寻空言不究实用的倾向展开了批判胡宏批评说

伊洛老师为人心切标题天理人欲一句使人知所以保身保家保国保天下之道而后之学者多寻空言不究实用平居高谈性命之际亹亹可听临事茫然不知性命之所在者多矣

也就是说对天理人心的内圣追求是为了保国保天下的外王事功但是许多学者过多沉迷于内圣只会多寻空言高谈性命结果是不究实用临事茫然这就违背了儒家的经世致用精神而湖湘学派努力追求得其体必得其用也使得他们能在派别林立的理学学派群中显示出经世致用的特色

为湖湘学派形成义理经世相结合的学术风格打下重要基础的是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他用毕生精力研治春秋著有春秋传在春秋传中胡安国反复强调春秋大一统华夷之辨这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中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状况试图达到加强中央集权抵御金军收复中原的现实目的从而把春秋义理的阐发同两宋时期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结合起来

胡安国的这一治学特点影响了他的后代和弟子们胡安国季子胡宏虽然终身不仕但是始终没有忘记经世致用的要求积极倡导有体有用之学关注由体而达用的政治事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口诵古人之书目睹今日之事心维天下之理深考拨乱致治之术胡安国养子胡寅所著崇正辩也是倡儒批佛的力作读史管见更以理学观点评论历史以历史事实阐发经书义蕴均含有匡时济世之意

为湖湘学派扩大规模做出突出贡献的张栻同样注重经世致用他与乃师胡宏一样也要求把内圣的道德精神和外王的政治功业统一起来在孟子讲义序中张栻提出嗟乎义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在这里内圣的修己功夫和外王的施之天下是统一的因此张栻十分重视当时社会现实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兵政兵法等军事方面的知识都非常关注使得湖湘学派的经世致用特色更加突出鲜明

张栻的弟子们发展了这种经世致用精神正如全祖望所评价的南轩弟子多留心经济之学其最显者为吴畏斋猎游默斋九言而克斋陈琦亦其流亚云特别是吴猎他把内圣工夫和外王事功统一起来非区区迂儒章句之陋而其好用善人则宰相材也可见由于吴猎能将内圣的求仁之学和外王之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故被称为难得的经世之才

以湖湘学派的特征为基本风格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化湖湘文化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湖外风气若不相涉

综合宋元明清各代湖南地区的文化思想学术风尚人材特色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发现湖湘文化包含以下三大要素

推崇程朱理学

理学这里主要指理学的主要流派程朱理学自宋理宗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因而推崇理学并非只是一种区域文化现象但是湖南地区推崇理学却有自己的特色

湖湘文化的开创者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奠基者湖湘学派是一个理学家群体他们尊崇理学自不待言他们在湖南各地讲学传道使理学大盛于湖南湖南自此有潇湘洙泗之称正由于他们广泛深入的影响数百年来湖南学界一直标榜理学为正学并以此来激励劝勉湖南的士子理学家真德秀安抚湖南时就曾专作劝学文要求湖南士子潜心理学在湖湘学派的著作中探寻为学的根本因此当全国的学术思潮教育风向发生重大转换之时湖湘地区仍然谨守张栻朱熹学统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心学风靡一时王阳明及其后学季本罗洪先张元忭邹元标都曾到湖南讲学但是由于受到湖湘学统的制约始终无法取代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清乾嘉以后讲求训诂考据的汉学风行天下湖湘尤依先正传述以义理经济为精闳见有言字体音义者恒戒以为逐末遗本传教生徒辄屏去汉唐诸儒书务以程朱为宗即使有一些湖南学者研治汉学也不像吴皖等地的汉学家那样把汉学和理学对立起来而是坚持以义理之学为本将汉学统于理学的指导之下如道光年间创办的湘水校经堂即强调汉宋兼采不仅如此在湖南理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除了渗透在政治教育等领域内还影响到日用伦常与社会风俗使湖南从上到下普遍形成崇尚理学的传统

强调经世致用

湖湘文化强调经世致用的特色最早由湖湘学派所奠定胡安国著春秋传通过注释春秋宣传康济时艰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首开湖湘文化强调经世致用之风胡宏虽然终身布衣但是却始终关心现实政治所著知言皇王大纪皆透露着强烈的经世致用的精神胡寅有匡扶社稷之志对古今政治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卓识的议论其中上皇帝万言书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张栻身为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不仅自身政绩卓著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经世之才的弟子其中赵方吴猎等人还是能带兵打仗的卓越将领

明清时期涌现的湖湘人材也多以经世著称明代主持岳麓书院的山长叶性陈纶熊宇张凤山吴道行郭金台等人承袭湖湘学派的经世学风进一步弘扬了理学经世的传统明末清初之际更有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崛起于湖南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潜伏山林著书立说以表达自己的经世之志对晚清的中国思想界特别是湖南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再度兴起留心时政之士夫以湖南为最盛著名者有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唐鉴等他们以陶澍为核心形成了湘系经世派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晚年自号髹樵又号桃花渔者谥文毅湖南安化人他的经世思想及成就对当时和后世均影响深远清末清流派代表张佩伦对此有如下评论

道光来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其源约分三派讲求吏事考订掌故得之者在上则贺耦庚长龄在下则魏默深源诸子而曾文正国藩集其成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之者林文忠则徐蒋砺堂攸铦相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则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直凑单微

魏源贺长龄贺熙龄唐鉴等人聚拢在陶澍周围日以文章经济相莫逆他们鄙弃空谈主张学以致用敢于针砭时弊倡导变法改革进一步发展了湖湘文化的经世特色

主张躬行实践

躬行实践本来是湖湘学派的学术思想特色胡宏以躬行实践为教育宗旨提出力行是为学的最高境界说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后发扬了注重躬行实践的学风在哲学上强调知行互发在教育上主张学贵力行使湖湘学派以重视躬行实践而著称于世

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躬行实践这一湖湘学派的学术思想特色逐渐扩展为湖湘文化的特色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心学兴起出现了自悟本体放荡不羁的浙中王畿一派但是王学在湖南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湖湘学风的制约基本没有出现空谈心性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现象明清之际王夫之发扬了湖湘文化重视躬行实践的传统特别强调行的作用认为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并批判了离行以为知的治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湖湘文化中的躬行实践主要以伦理道德为特征这与湖湘文化尊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有关如王夫之知行观中的行即是行于君民亲友喜怒哀乐之间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与楚文化相比湖湘文化中的浪漫色彩大为减弱而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意识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与理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宋以后绵延至晚清而不绝的理学经世传统理学发展到后来往往由于过分注重理气的哲学思辨和心性的伦理体悟出现弊端但是在湖南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研治理学者多注意把理学与经世之学心性修养与躬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少有空疏之弊晚清湖湘理学群体之所以能够以理学家而从政从军正是湖湘文化这一特色的体现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98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