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女宇航员刘洋的故事 - 蓝月

1978年10月,出生于河南。

1997年,选至长春第一飞行学院学习,也是建国以来,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2010年5月7日,刘洋被选拔为中国第一批女航天员。[1] 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2012年6月15日,刘洋成为神舟9号航天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组成“神九”飞行乘组,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九”返回舱顺利着陆,景海鹏、刘旺、刘洋顺利结束为期13天的太空之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

成长经历

出生

父母都是本分工人

高清独家揭秘:神舟九号女航

刘洋[1]的父亲刘士林原为郑州市第一食品机械厂技术科的助理工程师,母亲牛喜云原是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职工,都已退休。他们的左邻右舍说:“家庭关系好,她爸特老实,刘洋长得像她爸,小妞长得谈不上多漂亮,但是很精神,对人也有礼貌。”“一家人非常朴实,你看他们穿的衣服就知道。”“不像别的小孩,穿得花花绿绿爱打扮。”

求学

一个小题拿不准都会问

她已是74岁高龄的白凤枝是刘洋一年级班主任,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洋从小就是个好苗子。”说起刘洋,白老师一脸骄傲。李风云当年是刘洋的高中语文老师。李老师说,刘洋很低调、内敛,“衣着、用具都非常朴素,做啥事儿都特别认真,一个字、一个小题拿不准都会问。”

入航校

身体素质较差历苦无数

刘洋回忆:“第一次跑万米的时候,非常非常痛苦。因为有一种上不来气的感觉,我当时一直鼓励自己,我说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再跑一百米、一百米,就用一百米、一百米鼓励自己不断跑下来的。

涅槃

每一次飞行升空都是涅槃

“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刘洋曾感慨。 2002年,当时24岁的女飞行员刘洋第一次正式亮相,她已经飞过四种气象。在18名同批的女飞行员中,执行远程跨区重要保障任务,她是第一个。沉稳低调,是刘洋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

空军生涯

神九16日18时37分发射 景海刚入航院的刘洋在同批学员中身体素质比较差,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刘洋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2001年6月,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

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进行仪表飞行,飞机刚离地,刘洋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时,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是飞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动机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危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飞行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分钟后,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第七批女飞行员中80%都是独生女。刘洋也不例外。但刘洋从来不娇气,四年的航校学习,从来不让父母看望她。还记得第一次跳伞之前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跳完了,反而不急于打电话报平安。到晚上打电话,才知道,爸妈一天都等在家里没有上班。听到刘洋的声音,爸爸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好,好,好,平安下来就好。”妈妈拿起电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双泪长流。“雏鹰在家的庇护下,怎么也不能高飞。”第一次跳伞后,刘洋写信回家这样对父母说。

四年航校毕业后,2001年6月,刘洋和姐妹们被分配到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从此,刘洋更加刻苦地钻研飞行技术,珍惜每次飞行的机会。

作为跨世纪的飞行员,刘洋并不满足于“两杆一舵”的生活,在飞行之余,她还擅长朗诵和演讲。在部队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无限憧憬地说:“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外/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园。”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也将搭载飞船进入太空。有专家称,神舟九号已确定第一发射窗口,将于16日下午发射。据报道,刘洋被定为神九首选女航天员,与景海鹏、刘旺搭档。

神舟九号飞船定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载人航天

调皮玩漂浮

从16日晚入轨,到17日傍晚完成三次变轨,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了第一个24小时,太空生活平安顺利,身体状况良好。

按照预定测控计划方案,后续还将根据飞船运行情况实施数次变轨控制,导引神舟九号飞船到达距离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今天神九将与天宫进行对接。截至17日18时,神舟九号飞船已在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16圈。

神舟九号飞船入轨后,航天员景海鹏顺利开启飞船返回舱舱门,3名航天员分别进入轨道舱,将舱内航天服更换为蓝色工作服。

在神九进入运行轨道后,舱内进入失重状态,三位航天员显得非常镇定。刘洋看到身旁景海鹏的笔慢慢飘过来,拿起自己的笔,顺手打了一下。景海鹏的笔转了几个圈,又慢慢飘了回去。看到这一幕,刘洋的脸上露出俏皮的笑容。最后,看到神九安全抵达预定轨道,三人相互握手庆祝。据专家称,三位航天员传回的身体检测信息显示,心率平稳,身体状况良好。据地面工作人员介绍,地面人员很高兴听到女航天员状态很好,也看到她笑得很开心。

体验太空骑车

2012年6月18日三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航天员在组织体内每90分钟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从昨晚23点开始,航天员开始实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每天8点至20点为工作时间,安排交接班,一日三餐轮流值班,每天工作约8小时,睡眠约8小时,生活照料约6小时,个人休闲等约2小时。在天宫中的第一天,按照工作安排,景海鹏值班,刘旺和刘洋进行了休息。19日早上6点航天员刘旺和刘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值守了一夜的景海鹏上午进行了换休。在全天的工作中,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照料与管理,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刘洋还第一个体验了太空自行车,15点46分航天员乘组成功接受到地面向他们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抽吸冷凝水

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之前,刘洋等三名航天员已在神九舱内按计划进行抽吸冷凝水的试验,以确保在舱内生活环境良好。神九升空后在密闭的空间中,航天员排出的汗液和呼吸产生的水气通过冷凝后产生冷凝水,因为在空间中缺乏微重力,冷凝水因温度低形成的小液滴会再被航天员呼吸时吸入,对人体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在神九舱内必须通过特殊的装置将空气中的水气冷凝成水,在通过静态的气液分离方法固定到一个容器内,吸水材料饱和后,航天员就必须将吸水材料中的水以负压的方法人工抽吸到储水容器中,这样才能确保舱内的生活环境良好。[18]

夜班忙的欢

经过了一天的劳累,晚上10点,航天员景海鹏和刘旺就早早地进入梦乡。按照飞行计划安排,20日晚是刘洋第一次值夜班,在完成与地面通话和各种仪器设备的监测后,细心的刘洋发挥女性的优势,对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刘洋手拿白色抹布,飘到了上部擦拭天宫一号的“墙壁”。凌晨3点左右,刘洋翻看起了相册,还玩起了魔方。

刘洋的夜班并不孤独,地面上支持的工作人员一直相伴。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人员密切注视组合体的飞行情况,和刘洋朝夕“相处”的医生、教员、环控生保专家等也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刘洋提供地面支持。

太空翻筋斗

太空锻炼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事情。景海鹏用特制的太空拉力器锻炼上肢肌肉,而刘旺在一旁用摄像机记录。刘洋在为自己调好了摄像机的机位后,还来了一个太空筋斗。刘洋在和丈夫进行天地对话时就应邀在太空中翻了筋斗。

太空过端午

端午节到了,刘洋等三位航天员上太空时带有八宝饭,过端午节时可以当粽子吃。不过,这个端午节对刘洋他们来讲还有着特殊的意义,节日期间,航天员还将迎来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生理指标正常

2012年6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刘洋作为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从这次任务到8天的时间看,她整体表现非常优秀。刘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太空的失重环境,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体健康,各项生理指标也完全正常"。

舱室打太极

2012年6月26号晚上是刘洋在天宫一号值守的第二个大夜班,在忙完工作后,她利用值夜班间隙,展示了一段中国功夫。

所获荣誉

...刘旺、刘洋与记者见面--最2010年3月8日上午10时,空军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刘洋作为第七批女飞行员代表出席大会。

2012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航天员景海鹏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刘旺、刘洋“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全国妇联下发表彰决定,授予在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女航天员刘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女航天员登上太空,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妇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刘洋作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中华女性孜孜以求的飞天梦想,展示了当代中国妇女的时代风采。全国妇联决定授予刘洋中国妇女的至高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13年2月1日获得“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关于出舱  

出舱训练

杨利伟说:“按照航天员三年半到四年的训练周期,刘洋完成了航天员的基础训练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然后就进入了这次任务的训练,对其他的一些训练我们采取了一些压缩,将来回来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训练,比如出舱,她还没有进行过训练”,所以其实刘洋回来还是需要补课,继续学习出舱等相关技术。

 微笑出舱

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时许,神舟九号返回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主着陆场,依次经历制动飞行、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着陆四个阶段,于11时许,三名航天员依次平安出舱。刘洋出舱后微笑着挥手向大家致意。

训练故事

挑战极限飞天训练不分性别

当上飞行员,刘洋觉得自己已飞向天空。迈入航天员队伍她才知道,从天空到太空,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进入航天员中心,首先接受12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航天医学基础、交会对接技术基础、力学、数学等20门基础课程,并参加国学讲座、救生生存训练和体质训练。一年后,刚开始某些项目只达到三级、二级标准的刘洋,平衡素质、力量素质、速度、耐力、肌力等全部体质指标均达到一级水平。2011年6月起,刘洋转入航天专业技术和任务训练阶段,针对交会对接技术、目标飞行器与组合体飞行管理、空间科学实验及飞行程序进行训练。

经过近3000个学时的学习,到执行任务前夕,预定训练内容全部完成。“刘洋训练时间虽然比我们短,现在却已经完全跟我们步调一致,超出了我和刘旺对她的要求。”景海鹏说。根据任务安排,在神舟九号飞船上,01号航天员景海鹏是指令长,对乘组和任务完成全面负责;02号刘旺为交会对接航天员,工作重点是完成飞船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03号刘洋则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我充满信心。”刘洋说“国外不少女航天员到过太空,男女航天员在执行任务的能力、特点上各有优势,两者结合起来,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神舟九号任务。”3人分工不同,但太空给人带来的挑战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别。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宇宙对我们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此我们要接受与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刘洋记得,当年一进入飞行部队,队长就告诫女飞行员们,你们必须漠视自己的性别,任何时候不能拿“女性”当借口。

她曾想,我当飞行员时是经历过严格锻炼的,航天员训练应该不在话下。然而,航天员训练超出了她的想象。转椅训练过去在飞行部队也有过,为时4分钟,而航天员的转椅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对谁而言都是一道难过的关。

“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点。听到4分钟报时,我突然浑身冒汗,像晕车一样说不出的恶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看夕阳,看浪花。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离心机训练同样艰苦。最初,刘洋不知道如何用力、如何对抗。“离心机从启动到停止不超过3分钟,但我下来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

两年过去,刘洋说自己现在坐离心机就像玩游戏似的,稍加把劲就能撑过去---这“稍加把劲”所对抗的,是6个G的过载,相当于承受6倍于自己体重的压力。“每一项训练都充满挑战,没有哪一个是舒舒服服完成的。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不停地挑战极限,不停地对抗负荷。”刘洋坦陈,如果没有对飞行的热爱,很难坚持到底。学习理论中,刘洋回家将知识点反复讲给同在航天城工作的丈夫听,飞船怎么样,天宫怎么样,训练怎么样。现在丈夫一听到刘洋说这些,立刻能接上下一句,把妻子念叨的内容几乎背了下来。

自从两年前进了航天城,刘洋没有出门逛过街。“我把训练时间延长、再延长,休息时间压缩、再压缩。”刘洋说,“我没有感到累,而是很幸福---被人信任的幸福,被国家需要的幸福。”

柔中有刚历经险情锻造完善性格

2010年底,航天员中心举行演讲比赛,刘洋以《感悟于心、亲历于行》为题,讲述自己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一路走来的感动,拿了冠军。从飞行部队到航天员大队,她都是一位业余主持人。

刘洋说,她喜欢看历史、小说、散文,正在读《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还准备把“百家讲坛”录音带上飞船。她喜欢做菜,可乐鸡翅、石锅拌饭最拿手,也给父母织过围巾。

即使在航天员训练中,女性温柔也会不时流露。

“前段时间搞组合体模拟飞行,早上7点半进舱,晚上11点出来,吃饭、做实验、休息都在模拟舱内进行。”景海鹏说“按照程序应该她先就餐,但她非得让我们先吃。训练间隙短暂休息,她一定会把水杯端到我们面前。”

女航天员,柔中也有刚。景海鹏介绍,一次地面模拟训练中,刘旺和他全神贯注实施交会对接,突然出现“失火”信号---这是教员们给乘组设置的应急题目。这时,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要求将飞船撤到距天宫30米外。

“这种情况在实际飞行中概率很低,但她能清晰、迅速地发出指令,说明她自信、果断。”景海鹏说。

紧急情况考验人。像许多老飞行员一样,刘洋在驾驶运输机驰骋蓝天的那些年里,曾多次遭遇险情。

2009年一次执行任务,刘洋接到命令:以最快速度赶到西安实施人工降雨。偏偏天气不好,从武汉起飞就有小雨,没多久,机身开始结冰。那天冰层特别厚,通过加温等常规措施效果不佳。此时,飞机不能有一点晃动,一晃,速度就往下掉。

继续往前飞,危险;返航的话,久旱的西安还等着降雨。刘洋决定不返航。同事们在地图上寻找最近的机场以备降落,她则死死把着驾驶杆,针对各种气流不停修正。

“前方云层变亮了,空中好像透下一缕阳光。我豁然开朗,知道飞机有救了。”刘洋回忆说,“两分钟后,云缝真的慢慢打开,太阳一出来,飞机上的冰很快融化了。”

这次经历留给刘洋这样一个信念,在坚持不了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成功也许就在前面。

两年前面试刘洋时,杨利伟发现,与大多数飞行员的家庭相比较,刘洋家很有生活气息---每盏灯都不一样,有羊皮纸外罩的,有美人鱼图案的;屋子虽小,还在角落里垒起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榻榻米”。

刘洋说,这都是丈夫的功劳。舍弃武汉的安逸生活,随刘洋来到北京,丈夫是她的坚强后盾。

“大多数女性在投身轰轰烈烈的事业与过小日子之间,可能会选择后者。你的职业决定了不可能享受到太多相夫教子平淡生活的快乐。你幸福吗?”记者问。

刘洋答:“我喜欢孩子,也热爱生活。相夫教子是一种幸福,但我在飞行中获得的幸福也许别人体验不到。”[2]

人物评论

杨利伟:诚实·可爱

选拔刘洋的时候是我去面试的,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在他们部队进行面试的时候,有个环节是考她们的英语口语。我们先面试的是另一个女飞行员。当面试刘洋的时候,没想到,她很坦然地对我们考官说,先面试的那个飞行员已经和她讲了你们要问的一些口语题目,请你们出新的题目。这一刻,我顿时感到了她的诚实和可爱。她认为战友互相之间竞争是良性的,诚实是第一位的。

母亲:孝顺·懂事

刘洋从小就特别孝顺。上初中那会,家里经济条件差。初二考试她考得好,学校发了10块钱奖学金。她也没告诉我们,就问她爸穿多大的鞋,过了几天她就买了一双回力鞋给他爸。那时候,一双回力鞋就是10块钱,她全花了,没给自己买一点东西。到了初三,她又得了10块钱奖学金,给我又买了一双回力鞋。她还说,你们要锻炼身体啊。

当了飞行员,她害怕我们担心,有什么事都不告诉我们。有一次飞机被鸟群撞到了,她也不说。我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当时把我和他爸吓坏了。

教练员:阳光·勤奋

刘洋是个很阳光的女孩,多才多艺,亲和力很强。在航天员中心,她可是各种娱乐活动的主持人。前段时间,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烈士陵园,她把看到胡杨、戈壁之后的感言朗诵给我们听,把我们都打动了。她的文采也很好,平时喜欢写写东西。

在训练场上,她很勤奋,很认真,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善于同教员沟通、和同伴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记得有一次我们演练一个故障的时候,和手册写得稍微有点不太一样,她马上来问我,并将相关的内容也问了一遍。

景海鹏:为人谦和

刘洋是二批航天员,说到她,景海鹏觉得虽然年轻,但她的专业能力绝对不逊于两位前辈,尽显赞誉之情。

景海鹏:刘洋才两年的航天员,工作训练要追上我们十几年学的内容,不太可能。但是她利用两年时间,周末都没有休息,把所有的课程、十几个系统都赶齐了,和我们步调一致,完全达到了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能力。

虽然我们三个人都属于说得少的性格,但是她的口才非常好,她经常演讲,知识非常渊博。刘洋也是一样为人非常谦和,比如训练时,她一定会快走几步把门打开让我们先走,上车下车一定会先请我们,训练休息期间,会择机帮我们加热饭、冲饮料等等。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都是从生活、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这么几个点就能看出刘洋的为人处事非常好。

李风云:朴实·较真

刘洋给她的印象朴实较真而且大胆,刘洋的话很少,平日里衣着打扮很朴素,单从外表看,很是不起眼。不过,无论是那位老师讲完课,如果心中有疑问,刘洋总是会在下课后,在讲台边拦住老师,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但从这一点来看,刘洋还是一个很较真也很大胆的孩子”。

刘洋在高中期间成绩一直非常好尤其是英语,是班里的团支书,做事情很是认真,在她的印象中,刘洋高中三年从未请过假,也从未迟到早退,纪律性非常强。

中学班主任:几乎没变

刘洋毕业后曾经回到家乡看望过自己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武秋月,武秋月的丈夫庞人龙至今还清晰记得刘洋当时到家里的情景。

“她当时穿的是便装,样子和上高中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庞人龙说,当时刘洋给武秋月带了几块巧克力,刘洋告诉他们,那是专门发给飞行员的巧克力,平时自己不舍得吃,专门存下来带回来给老师尝尝的。庞人龙当时还和妻子开玩笑说,托她的福,自己也吃上了飞行员吃的巧克力了。

那次相见,刘洋只在武老师家里呆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庞人龙就再没有见过刘洋,只是从妻子的嘴里偶尔会听到刘洋结婚了,曾经有一家民航公司动员刘洋转业要把刘洋挖走、刘洋谢绝了之类的消息。

“这几天看到了媒体报道,我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么多年了,这孩子几乎没有怎么改变。”庞人龙说,自己的妻子这几年一直重病在床,知道刘洋成了航天员的候选人后,妻子也高兴,妻子还希望能告诉刘洋,希望刘洋能够梦想成真、平平安安,也希望刘洋能够再回来看看她。

   刘洋的丈夫张华也是一名飞行员。

其他活动

开学第一课

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将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以主讲嘉宾的身份首先亮相,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述太空之美、地球之美。 

“三顾茅庐”请刘洋

“开学第一课”邀请了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和多位奥运冠军。许文广说,在嘉宾选择上会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人物,这就是为什么选择航天员和奥运冠军的原因,“同样讲一节课,他们来讲可能孩子们更愿意听。”

负责嘉宾邀请的“开学第一课”另一位总导演田梅表示,邀请到刘洋和奥运冠军难度不小。节目组两个月前就开始联系,但刘洋有严格行程安排。田梅对此表示理解,但仍用节目宗旨来联系有关部门。她说,“航天员是孩子心中的英雄,没有她舞台会失色很多。”

等待刘洋对节目组是巨大挑战,“如果等到还剩一周的时间里不能来呢?”因此节目组派三名记者到刘洋所在的杭州,以防不能录制节目,那就派人前往采访,让她由“主讲老师”变身“课外辅导员”。后来相关部门同意刘洋参加节目,记者表示虽白跑一趟也很高兴。

运动会开幕

2012年9月8日,2012年天津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刘洋领衔神九航天员助阵。

神九航天员

四川凉山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建州六十周年庆典晚会盛大开幕。“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走上舞台,对凉山六十岁生日表示深深祝福,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晚凉山举行以“五彩凉山·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六十周年庆典晚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嘉宾出席晚会。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三位航天员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景海鹏代表三位航天员说,在太空我们和月亮作伴,今天我们又和月亮城相拥。西昌是中国航天城,被誉为月亮城。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有美食、美酒,还有我们的彝族同胞,这里真叫人流连忘返。

意大利演讲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演讲后与欧洲宇航局载人航天飞行与运营部主任托马斯·赖特尔交谈。当日,刘洋在不勒斯举行的第63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用流利的英语就中国神舟九号发射任务做主题演讲,并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

首回家乡

受安阳市委、市政府邀请,于2013年4月3日,“飞天”后航天员刘洋首次回到家乡安阳,与家乡人话亲情,续友谊,感受家乡新变化。

家乡祭奠烈士先祖,为中小学生作报告

2013年4月4日,在市委书记郑中华等领导的陪同下,女航天员来到位于市龙凤山的烈士陵园,祭奠了革命先烈。并到祖坟为先人扫墓。

2013年4月7日,刘洋来到林州市一中与林州市二小,与中小学生亲切互动并做报告。

“神女”送祝福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回到河南娘家啦!2013年1月4号上午,回到郑州,看望亲友,还满怀着对家乡人的深情祝愿,2013年1月5号她将重返阔别多年的母校——郑州三中,看望她的恩师,与以她为荣的师弟师妹们共话人生和理想。

作为中国第一位乘坐神九升到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已成为国人心目中飞天的“神女”,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亲手制作“神秘礼物”祝福王亚平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13日在维也纳说,她在天宫一号为王亚平准备的“神秘礼物”由她亲手制作,意在向航天员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刘洋在参加女性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向新华社记者透露说,她为王亚平准备的“惊喜”近几天将揭开面纱,不过谜底还需要王亚平自己去揭晓。这使得这份礼物目前仍保持着神秘色彩。

但刘洋披露了一些关于这份“神秘礼物”的信息。她说,礼物共有两份,一份由她亲手制作完成,另一份则由她与其他两名航天员一道完成。她强调:“两件都是手工制品。”刘洋说,她希望借这份礼物向航天员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愿他们平安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我国第一位飞天的女航天员,2013年3月,刘洋多了一个新头衔——全国人大代表。“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两会,今年作为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洋如是说。

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面向海内外华人、以“激扬民族力量”为宗旨的“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月1日在京揭晓。“神九”航天员乘务组获“年度人物”团体,作家莫言、英雄沈星等17名个人获“年度人物”殊荣;河北唐山“爱心小院”获“特别推荐人物”团体,张峥、厉莉等12名个人获“年度特别推荐人物”称号。记者获悉,为响应贯彻党中央关于简朴节约办一切活动的决定,2012年的发布仪式与以往不同:没有盛典,不搞晚会,不安排国家领导人接见,而是由组委会组织荣誉称号获得者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中揭晓,既简朴节约,又庄重不凡。

中华儿女年度人物推介公益活动经共青团中央批准,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指导,中华儿女报刊社、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和中国周刊杂志社等主流媒体联合举办,是目前国内唯一以“中华儿女”命名、面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年度人物推介活动。该活动之前已举办两届,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得到公众高度认可,已成为十几亿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年度盛事。[3]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84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