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现象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气象定义
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霾主要由气溶胶组成,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形成因素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据研究,在中国存在着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天气分级
1、轻微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
2、轻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3公里且小于5公里;
2.中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2公里且小于3公里;
3.重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且能见度小于2公里。
区别对比
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而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灰霾危害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目前,在中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灰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1.影响身体健康。灰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由于灰霾中的大气气溶胶大部分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此外,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2、影响心理健康。灰霆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失控。
3.影响交通安全。出现灰霾天气时,室外能见度低,污染持续,交通阻塞,事故频发。
4.影响区域气候。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连连。更令人担忧的是,灰霾还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的烟雾,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现象。
健康贴士
1、在中度霾天气条件下:应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2.在重度霾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能见度低劣时更要注意交通安全。
3.在霾天气下普通市民应做到:老人孩子少出门,行车走路加小心,锻炼身体有讲究。老人孩子少出门:中等和重度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人类健康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锻炼身体有讲究: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人们在进行锻炼时容易扭伤身体及诱发心梗、肺心病等。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雾霾天用车指南
雾霾天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是有害的,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雾霾天开车外出,如何减少和避免霾的吸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个雾霾天出行技巧:
一、少开窗
雾霾天开窗外出,车主一定要尽可能的少开窗,因为汽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不开窗的状态下,污染物进入车内的数量会大为减少。
二、空调滤清器升级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雾霾也是一样的,想让汽车空调设备发挥尽可能的过滤车外有害污染物,就必须选择较好的空气滤清器。
三、开启内循环
空调是车内外空气交换的渠道,遇到雾霾天气时,应及时将空调切换到内循环模式,这样车厢内的气流就成为封闭循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同时利用内循环时空调本身的过滤作用,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车内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四、定期清洗保养空调
发动机进气滤芯和空调滤芯在污染环境下也会吸纳大量杂质、污垢,太多的污垢沉积在滤芯上不仅会降低进气效率,造成发动机动力下降、空调风量不足等状况,更可怕的后果是积累在滤芯上的污垢会滋生细菌或霉变,造成空调异味,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对健康也是威胁。因此,车主要定期清洗和保养空调。
五、使用空气净化用品
除此之外,车主还可以选择购买一些车内净化器。目前市面上对过滤车内PM2.5细颗粒物有效的净化器主要有滤网式车内空气净化器和负氧离子式净化器,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空气净化器。[1]
霾黄色预警信号——历史预警
1.南京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南京地区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请注意防范.
霾黄色预警信号2.三门峡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三门峡市气象台3月12日8时20分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大部分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请注意防范。防御指南: 1.驾驶人员小心驾驶, 2.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3.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3.江苏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08年10月28日21时46分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泰州、扬州、南京和镇江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预计短时内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4.北京发布霾黄色预警
2014年3月24日,京城又遭“霾伏”,空气质量陷入五级重污染。下午3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由于出现静稳天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3月23日夜间开始,北京市空气质量逐渐转差,至3月25日白天北京市整体为五级重度污染。预报显示,一直到27日,京城都将有持续性霾天气,空气质量重污染将持续。预计28日上午,霾将消散。24日下午3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这是继今年2月20日北京首次启动重污染黄色预警后,北京第二次启动重污染黄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民众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建议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户外运动,中小学、幼儿园减少体育课等户外运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