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群众艺术馆
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6,755平方米,拥有舞蹈房、琴房、大教室、卡拉OK厅、舞厅、游戏厅和饭店服务设施。承担闵行区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对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和书法等方面,开展创作、表演、培训活动。年举办活动20余次,参与人数达14余万。
闵行体育公园
闵行体育公园,上海五星级公园,位于上海市外环线西侧,莘庄镇与七宝镇的交界处,距市中心约20公里。是上海市首座以体育命名的公园,也是上海市第一座大型城市主题公园。公园所在地原为一个废弃的建筑垃圾堆场,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绿色城市森林,闵行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其改建成大型开放式公园。公园从2001年11月开始建设,并于2004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
烈士陵园
闵行区烈士陵园闵行区烈士陵园位于莘庄中春路沁春路西侧莘庄工业区休闲公园一湖中小岛上。闵行区烈士陵园为纪念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牺牲在闵行地区的革命先烈、颂扬他们的历史功绩而修建。1981年4月,上海县烈士陵园在莘庄镇莘西路66号破土动工。于1985年6月建成,占地11000平方米。将原安葬在北桥烈士墓和部分散葬在外的144位革命烈士的遗骸迁葬于此。陵园被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自东向西依次为祭扫广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烈士墓区。祭扫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开展祭扫活动,陈列馆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烈士遗像和纪念物。陵园对市民参观免费,同时可对青少年举行各类仪式活动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和帮助。
都市农业
闵行区农业 种植业——全区共有耕地5848公顷。粮食总产量9470吨。蔬菜播种面积3055公顷,蔬菜总产量283175吨。 林业——全区现有林地2319公顷,其中草地576公顷。四旁植树计124.1万株。在册古树71株,另外树龄在80-100年的古树后续资源371株。超千亩的苗木有香樟、杜英、雪松、广玉兰、玉兰,占总苗木面积的64.6%。全区果树面积3677亩,年产量4790吨。 养殖业--全区共有淡水养殖面积3980公顷,其中精养塘410公顷。水产品产量1010吨。年上市生猪10.44万头,其中供港猪场外贸出口4488头。家禽374.96万只,鲜蛋产量345.5吨。
人口
2012年末,闵行区全区常住人口250.8万人。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2.65岁,其中女性84.87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地理
地理位置
闵行区地图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北纬31.05度,东经121.25度。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境边沿,坐落于毗邻的长宁境内。吴淞江流经北境,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区界为浦东、浦西两部分。闵行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主要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
闵行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沿,在上海市腹部,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以外的西南部区域,形似一把“钥匙”。北纬31.05度,东经121.25度。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相连。闵行、吴泾地区为一坦荡的堆积平原,其所占地域东西宽不足 14 公里,处于以“冈身”为标志的地貌单元分界地带上,闵行地区西部处于湖积平原,闵行地区中 ——东部和吴泾地区处于滨海平原上。
气候条件
闵行区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半年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控制,下半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风带系统影响,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每年6月中旬中到7月上旬初为本地梅雨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地貌特征
闵行、吴泾地区为一坦荡的堆积平原,其所占地域东西宽不足14公里,处于以“冈身”为标志的地貌单元分界地带上,闵行地区西部处于湖积平原,闵行地区中——东部和吴泾地区处于滨海平原上。
湖积平原
湖积低平原。闵行地区西侧东西宽近 0.8 公里,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3 ~ 3.5 米。区内潜水位较高,土壤湿度较大。
海积、湖积平原。即潟湖平原,分布于昆阳路以西的彭渡地区,东西宽 1.55 公里、陆地面积约 2.5 平方公里的范围。海拔高程 3.4 ~ 3.5 米。
滨海平原
闵行区板块 古滨海平原。位于昆阳路至沙港一线。东西宽约 3.5 公里,占地约 11.4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3.6 ~ 4.2 米,大体西低东高。这里是冈身带分布地区,原在沙、竹两港的西侧分别有沙冈、竹冈两列贝壳砂堤分布,走向北西-南东。砂堤一般埋于表土下 0.4 ~ 0.8 米,宽 50 ~ 60 米,厚 50 ~ 60 厘米。
老滨海平原。西起沙港、东至沪闵路东侧的横泾港,在区境内宽约 2 公里,陆地面积约 7.2 平方公里。地面海拔高程 4.1 ~ 4.6 米,呈由西向东略微升高之势。其地表和浅部沉积物与古滨海平原相似。
早滨海平原。地跨闵行地区东部宽 1.8 公里的范围和吴泾地区全部。海拔高程在 4.4 ~ 4.8 米。
教育
2012年末,闵行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279所,在校学生19.4万人,闵行区教职工1.9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万人。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3 %,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7.0%。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此外,闵行区另有成人教育培训中心2所,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13所,进修学院1所。
扩大教育资源总量,顺利开办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星河湾双语学校、协和双语万源城学校、马桥实验小学、马桥实验幼儿园等9所学校(幼儿园);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建成华师大紫竹教育园区、上师大附中浦江校区;完成“建立中小学食堂实时监控系统;普及小学三年级游泳教育”区政府实事项目;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40所实验学校的“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积分制入园”试点,创建优质幼儿园,新增6所一级幼儿园。
经济
农业
2004年闵行区共有耕地5848公顷。粮食总产量9470吨。蔬菜播种面积3055公顷,蔬菜总产量283175吨。闵行区现有林地2319公顷,其中草地576公顷。四旁植树计124.1万株。在册古树71株,另外树龄在80-100年的古树后续资源371株。超千亩的苗木有香樟、杜英、雪松、广玉兰、玉兰,占总苗木面积的64.6%。闵行区果树面积3677亩,年产量4790吨。 闵行区共有淡水养殖面积3980公顷,其中精养塘410公顷。水产品产量1010吨。年上市生猪10.44万头,其中供港猪场外贸出口4488头。家禽374.96万只,鲜蛋产量345.5吨。
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畜牧业产值0.86亿元,比上年下降0.6%。
2011年内完成设施农田建设4185亩,建成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新增10家农业合作社,闵行区累计达到82家,区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闵行区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达74%。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2.51万亩,粮食生产总量1.32万吨,其中单季晚稻种植面积1.92万亩,平均亩产达585.2公斤,比上年增产4.4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四年连增”。新增种植类农产品认证面积296公顷,闵行区种植类农产品认证总面积累计达1438公顷。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17个,4个品牌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4家企业合作社的品牌农产品获得4个金奖、3个银奖和1个“市民最受欢迎奖”。闵行区共有13家农业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各景点全年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506万元。
商业
闵行区1958年前,闵行地区商业主要集中于闵行镇。1958年辟为上海工业卫星城后,逐渐以新建的闵行一号路商业街和以后形成的吴泾二村商业街为主,并呈现城市商业的特点。商业网点向工厂和新村延伸,方便生活,有利生产。1960年闵行区有商业网点217个、从业人员1934人,为闵行区总人数的3%。
1983年闵行区商业系统有核算单位118户、零售网点182个,社会商业86户,个体商业51户。1992年闵行区有商业网点1189户,社会商业零售额8.02亿元,上缴税金1756.52万元,从业人员5551人(不含社会商业),为闵行区总人数的3.6%。其中区财贸系统设商业网点257户,营业面积9.4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598人,年营业额6.23亿元,利润1488.36万元。社会商业587户,有证个体商贩783户(有店面的345户),从业人员1073人,营业额2776.21万元。农贸市场7个,年营业额5808.1万元。
2004年,大卖场继续在区内扩张,年内正式营业的有江川地区的置业广场、莘庄地区的山姆士社区服务中心、梅陇地区的春申购物中心、永乐生活家电漕宝店等。全区大型购物中心、建材专卖店已有14家,各类连锁超市、便利店共481家门店,比上年增加43家。
财政
1960年设区财政局、税务分局,负责全区区级财政、区属企事业单位、个人税收工作。1960~1963年区财政收入1038.74万元,支出462.83万元。1964~1981年闵行、吴泾地区财政税务由徐汇区财政税务局管理,闵行设税务分支机构,其间闵行、吴泾地区征收总额为6178万元。1982年仍由区财政局、税务分局管理。1982~1992年区财政收入44814.86万元,支出31160.76万元,区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建设3969.80万元;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事业8152.03万元;用于科技事业145.48万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4440.65万元,四项费用占总支出53.62%。
201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34.1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9.07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完成税收收入39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4.3%、31.6%和26.4%。2011年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公共安全支出9.25亿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6.77亿元,增长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5亿元,增长4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79亿元,增长19.0%。
工业
闵行区工业分布闵行区属工业由商办工厂、集管局(工业公司)工厂、开发实业总公司、合作联社等组成。商办工厂由解放初的前店后工场式的小作坊经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发展起来。集管局工厂由1958年为工厂服务的家属生产、生活组发展成工场、工厂,1982年后成为区属工业的主体。开发实业总公司是为安置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农民征地工,于1983年由区政府组建的大集体企业,成为区属工业的重要部分。合作联社是为安置返城知识青年,于1982年由区政府组建的集体企业。
1992年闵行区全区有区属企业79家,其中隶属区工业总公司22家,隶属区开发实业总公司18家,商办企业6家。以上46家企业合计占地13.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职工3574人,固定资产原值5414.7万元,工业总产值17285.8万元。此外,还有合作联社工厂4家、街道直属工厂3家、福利工厂6家、校办工厂20家。
201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3.8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工业总产值4003.07亿元,可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30.18亿元,可比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1%。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漕开发闵行园区和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大主要园区实现产值2069.41亿元,同比增长6.0%,占闵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2%。实现税收130.73亿元,占闵行区税收收入的32.7%。
简介
闵 上海市行政划分图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西南部,位于整个上海版图的中心,诞生过马桥古文化,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现有面积371.68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约31.5公里,西北-东南狭长,人口180.47万,周边与浦东新区、徐汇、长宁、嘉定、青浦、松江、奉贤等区接壤。全区下辖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虹桥国际机场分布在区境沿。闵行区是上海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该区,也是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创业区、现代居住区和区域性商业、物流中心,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城,与宝山同为城市化较快的郊区之一。
区域内的虹桥国际机场、铁路、港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外环线、城市道路,构筑成独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闵行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贯穿区境,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与区内200多条河道组成纵横交织、百川归江的水运网络。黄浦江源自太湖和淀山湖,江宽水深,全长113公里,其中流经闵行区境段长达26.8公里,再经上海市区注入长江。
闵行区现共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区工业经济为镇村、区属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包括外资),现有工业行业30个 虹桥机场,涉及电子通讯、电气机械、新材料、化学制品、服装纺织、金属压延制品、食品等行业。区内现有莘庄工业区、四个区级工业区和13个镇级工业园区。区、镇、村、街道工业协调发展,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闵行区创建都市型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广泛开展科技兴农,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变,使农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闵行区确定四大产业比重高项目,对花卉、杂交水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和观赏鱼进行开发。以都市型农业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优化结构,完善设施,提高档次,建设一个集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闵行区商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创新,加快了大市场、大商场、大餐饮和社区便民商业“三大一小”的商业网络的建设步伐。闵行区拥有麦德龙闵行店、乐购七宝购物中心、好美家梅陇建材装潢有限公司、易初莲花虹桥店、友谊南方商城5家大卖场,超市、便利店遍布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方便了社区居民日用消费品的购买。在莘奉公路、沪青平公路、七莘路、漕宝路等主干道旁,大商城、大卖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形成集群效应,行业类别已涉及到建材装潢、汽车配件、电脑家电、轻纺服饰等16个门类,规模较大的有东方国贸西部批发城、红都建材市场、梅陇家庭装饰市场、九星综合批发城、莘庄旧车交易市场、七宝商城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七宝商城闵行区拓展外商投资新渠道,完善投资环境,使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拥有上海莘庄工业区、闵东工业区、闵北工业区等三座布局超前、基础设施配套一流、投资服务系统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德国曼内斯曼公司、巴斯夫公司,日本的伊藤忠株式会社、丸红株式会社、东棉株式会社,荷兰的ING集团,韩国的现代株式会社,法国的圣戈班化学公司、阿尔卡特-阿尔斯通等一批跨国公司、知名公司纷纷落户区内。
闵行区将建设成为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增长、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的富有上海生态大都市特色的新城。闵行区将以其便捷的交通、齐全的市政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环境氛围。
资源
土地
1986年8月始,对闵行区全区土地展开普查,经过申报、登记和审核,对土地使用户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1990年末,闵行区全区共有使用国有土地申报户1316户(系统单位765户、公房303户、私房248户),土地1523.58公顷。发证865户(系统单位559户、公房114户、私房192户),占申报户总数的65.73%;缓发和待发248户(系统单位64户、公房169户、私房15户),占18.84%;不发和注销203户(系统单位142户、公房20户、私房41户),占15.43%。
地下水
闵行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3~4.8米。第四系覆盖层厚220~300米,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闵行、吴泾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闵行地区各层单井日出水量大于1000吨,吴泾地区第Ⅱ-Ⅲ含水层单井日出水量大于1000吨,第Ⅳ含水层单井日出水量500~1000吨。闵行第Ⅱ、Ⅲ、Ⅳ,吴泾第Ⅱ、Ⅲ层含水层均为咸水。实际开采使用的是吴泾地区第Ⅳ承压含水层。1988年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为1051.99万立方米,1989年开采量为1088.1万立方米。随之地下水位也在逐年下降,吴泾地区1991年1月第IV承压含水层水位-26米左右,1992年7月用水高峰期水位继续下降至-30.89米。闵行区必须控制地下水年开采量,以确保地下水资源能够充分得以补充。
工业园区
闵行区实施园区发展战略。已形成了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以及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闵行开发区
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位于闵行区西南部、黄浦江上游北岸。开发区的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距张华浜万吨级国际集装箱码头47公里、关港国际海运码头15公里、虹桥国际机场27公里,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附近的沪闵快速干道直通市区及国家公路网。轨道交通5号线直接把开发区和市中心连通。
园区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为主导行业,这几个行业的产值占了园区产值的61.9%。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0.51亿元,销售收入241.34亿元,利润25.82亿元,出口交货值39.89亿元。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7.32亿元,销售收入294.41亿元,利润29.92亿元,出口交货值57.52亿元。有三菱电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强生、富士施乐、圣戈班、博朗、不凡帝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到开发区投资。
紫竹科学园区
闵行区工业园区 紫竹科学园区于2001年9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园 区位于吴泾镇,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分大学园区、研发基地及产业孵化基地。园区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等六大类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重点吸引高科技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入驻园区。已完成研发基地3.5平方公里的动拆迁、基础设施与绿化建设,总长度为30公里的道路网络全部建成。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紫竹信息数码港于2004年6月底投入使用,已有2栋楼宇完成招商出租。2004年园区引进外资项目15个,合同吸收外资3439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308万美元。中国网通南方总部、汉芯半导体、尚阳科技、意法半导体研发中心、美国微软MSN公司等近200家知名企业签约入驻,其中日本东丽上海研发中心已完成建设正式开业,美国英特尔全球研发中心、美国联合基因、和勤软件、日本SMC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2004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部分学院已招生入驻园区,整个主体工程将在2006年底前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微电子学院也正在抓紧建设。
浦江高科技园区
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于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闵行区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7平方公里为产业区,其余为综合配套区。园区将重点发展以微电子设计,计算机及其软件,光电子为主的信息产业,同时注重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仪器仪表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引进高层次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2004年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含出口加工区)合同吸收外资1035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400万美元。2006年园区正式启动首期F地块的开发。
漕河泾加工区
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是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新增的出口加工区。位于浦江高科技园北侧,浦江镇的北部地区。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一期开发0.9平方公里。已完成出口加工区的封闭围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楼等主体建筑,通过国务院正式验收并封关运行。园区重点发展以计算机、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及网络设备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软、硬环境优、企业素质高、出口规模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园区将以英业达集团的计算机、电子产业为核心引进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化发展。园区已引进英顺达、英华达、英业达和英源达等重大外资项目,注册资本合计达1.24亿美元。其中前两个项目已经投产,2005年出口达45.80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8.1%。仅英顺达一家2005年出口额就达41.99亿美元。台湾英业达集团、德国汉高集团等相继在园区设立公司和研发机构。。其中以生产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IT产品为主的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已于2004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2004年该企业出口总额近18亿美元。
莘庄工业区
莘庄工业区是1995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区。工业区主要位于位于颛桥镇,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3.48平方公里。第一、二期9.5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成,正在进行第三期的开发。园区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配件和机电工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拥有迪比特、奥特斯、上广电NEC等知名企业。
2005年莘庄工业区引进外资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3.24亿美元,合同吸收外资1.56亿美元,到位资金1.5亿美元。至2005年底有264个中外企业落户,158个企业投产,出口总额为7.37亿美元。
交通
闵行区交通区域内的虹桥国际机场、铁路、港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外环线、城市道路,构筑成独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闵行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贯穿区境,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与区内200多条河道组成纵横交织、百川归江的水运网络。
黄浦江源自太湖和淀山湖,江宽水深,全长113公里,其中流经闵行区境段长达26.8公里,再经上海市区注入长江。
历史
闵行区 闵行区所辖地区历史上属上海县最后的辖地。上海县的历史根据马桥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为4000多年前村落遗址,考古学界据此把上海成陆史上推2000年。
至唐天宝十年(751年),设华亭县,而上海县地区(包括今上海市区淞南部分)在县境之东北。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有上海务之设,为秀州17处酒务之一。南宋咸淳年间,形成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设上海县,析华亭县东北分高昌、长人、海隅、新江、北亭五乡置上海县,今闵行区大部分地区为长人乡故地,虹桥、三林、华漕、新泾等地绝大部分地区与上海老城厢同属上海县高昌乡。曹行、三林、塘湾(包括吴泾)、陈行、北桥、马桥、老闵行地区自元明清民国至90年代向属上海县。莘庄地区自元、明、清三代均隶属于华亭县,1914年属于松江县,直到1958年8月才归属上海县。诸翟地区在解放前分属于上海县和嘉定县,1958年8月全部归属上海县。七宝地区为上海、青浦、松江三县交汇处,横沥河以东为上海县,以西为松江县。梅陇地区自明清以来分治于上海、华亭两县,至民国分属上海县和松江县。之后,经过多次市县划界,梅陇地区全部归属上海县。颛桥地区在1948年前分属于上海县和松江县,后全部划属上海县。纪王地区原属嘉定县。塘湾(包括吴泾)地区向为农村;闵行,明弘治年间始有敏行之称,正德七年(1512年)始称闵行,民国即已开始建设。
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县属江苏省, 民国17年(1928年7月1日)上海市县分治后上海县仅辖曹行、三林、塘湾、闵行、颛桥、北桥、马桥、陈行之西南8乡,县治在北桥。抗日战争上海沦陷时期,上海县地区隶属于伪上海特别市。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县复原。
1949年5月15日,上海 上海市郊划分图县解放,先后属苏南区、江苏省。因上海县辖地锐减, 1950年前后南汇县西部召楼区大部约99平方公里土地(召楼、杜行、水月、滨浦、闸港和鲁汇6乡)重归本县,改为杜行区即今浦江镇大部,及周浦区中河、苏民2乡之地24平方公里划入本县陈行区,即今浦江镇北部及三林塘南岸部分之地。
1958年1月,划属上海市。
1959年12月,以原上海县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闵行区。1964年6月闵行区撤销并入徐汇区,并改为闵行、吴泾两个街道。1981年2月恢复闵行区。
1981年,恢复闵行区。将徐汇区的闵行、吴泾地区和上海县的15个大队划归闵行区管辖。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建立新的闵行区,以原上海县和闵行区的行政区域为新闵行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设在莘庄镇。 1993年 3月三林地区划入浦东新区。
2000年,撤销华坪路街道、碧江路街道,设立江川路街道(驻碧江);撤销龙柏新村街道、航华新村街道,设立龙柏街道(驻航华);撤销吴泾街道、塘湾镇,设立吴泾镇(驻吴泾);撤销陈行镇、鲁汇镇、杜行镇,设立浦江镇(驻陈行);撤销纪王镇、诸翟镇、华漕镇,设立新的华漕镇(驻诸翟);撤销颛桥镇、北桥镇,设立新的颛桥镇(驻颛桥);撤销梅陇镇、曹行镇,设立新的梅陇镇(驻梅陇) 。
2007年,闵行区辖4个街道、9个镇、1个市级工业区,161个村委会、331个居委会。
区划
截至2013年12月12日,闵行区辖3个街道、9个镇、1个市级工业区,138 个村民委员会、379 个居民委员会。江川路街道、新虹街道、古美路街道、莘庄镇、七宝镇、浦江镇、梅陇镇、虹桥镇、马桥镇、吴泾镇、华漕镇、颛桥镇。古北新城、海申花园、振宏公寓、锦华公寓、金虹大厦、虹华苑、金斯花园、锦锈江南家园、虹桥花苑、井亭苑)、7个村(虹桥、虹二、虹六、井亭、新桥、虹四、西郊)。
江川路街道
闵行区 (老闵行地区)办事处驻鹤庆路258号,邮编200240。2000年8月,辖43个居委会,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114508人。2004年6月,辖35个居委会(北街、河东、华江新村第一、华江新村第二、高华新村第二、高华新村第三、东风新村第一、东风新村第三、新闵新村、沧源新村第一、沧源新村第二、沧源新村第三、兰坪新村第一、兰坪新村第二、汽轮新村第一、汽轮新村第三、瑞丽新村、电机新村第一、电机新村第二、电机新村第四、电机新村第五、红旗新村第一、红旗新村第二、红旗新村第三、红旗新村第四、红旗新村第五、红旗新村第七、昆阳新村第一、昆阳新村第三、鹤北新村第一、鹤北新村第三、鹤庆新村第一、鹤庆新村第二、紫藤新园、富仕名邸)。
2012年5月,辖44个居委会(东风新村第一、东风新村第三、高华新村第二、高华新村第三、华江新村第一、华江新村第二、沧源新村第一、沧源新村第二、沧源新村第三、河东、新闵、北街、鹤北新村第一、鹤北新村第三、鹤北新村第四、红旗、红旗新村第三、红旗新村第四、红旗新村第五、红旗新村第六、红旗新村第七、电机新村第一、电机新村第二、电机新村第四、电机新村第五、汽轮新村第一、汽轮新村第三、兰坪新村第一、兰坪新村第二、鹤庆新村第一、鹤庆新村第二、昆阳新村第一、昆阳新村第三、瑞丽、紫藤新苑、富仕名邸、金平、安宁一、博仕欣居、好第坊、假日景苑、合生城邦第一、合生城邦第二、合生城邦第三)。
新虹街道
2010年,由原龙柏街道和华漕镇部分区域组建设立新虹街道,办事处于1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新虹街道位于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域,行政管辖范围为:东至长宁区界,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和七宝镇界,西至青浦区界和华漕镇诸翟村、陈家角村、杨家巷村,北至华漕镇许浦村、华漕村、王泥浜村村界,行政区域面积19.26平方千米。办事处临时办公地址为原龙柏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辖区内现有常住人口3.5-4万人,未来规划常住人口为10万人。其中,位于华漕区域的爱博家园将有常住人口4万人,其余3块较集中的居住区(位于北翟路以南老华漕地区、原龙柏地区和商务区核心区内)将有常住人口6万人。
闵行区 2000年,撤销龙柏新村街道、航华新村街道,设立龙柏街道(驻航华)。2000年8月,辖31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1857人。2004年6月,辖31个居委会(龙柏一村第一、龙柏一村第二、龙柏二村第一、龙柏二村第五、龙柏三村第一、龙柏三村第二、龙柏四村第一、龙柏四村第三、龙柏五村第一、龙柏六村第一、龙柏六村二、龙柏七村第三、金汇花园第一、金汇花园第二、虹井、航华一村、航华一村第三、航华一村第四、航华一村第五、航华一村第六、航华一村第七、航华二村第一、航华二村第三、航华二村第四、航华三村第一、航华四村第一、航华四村第二、航华四村第三、航华一村第二、航华四村第四、华光城)、1个村(虹光)。2008年辖31个社区、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航华新村航西路1号,邮编201105。
古美路街道
办事处驻古美路451号,邮编201102。2000年8月,辖18个居委会,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13413人。2004年6月,辖34个居委会(江南星城、古美一村、古美三村、古美四村、古美五村、古美七村、古美八村、古美十村、平阳一村、平阳三村、平阳四村、平阳六村、平吉新村、平吉二村、平南新村第一、平南新村第二、东兰新村第一、华梅花苑、梅莲苑、古龙一村、平吉三村、平吉四村、平吉六村、平南新村第三、华一新城、平阳五村、金宸苑、春意苑、古美六村、成亿家园、和嘉公寓、古龙二村、东兰新村第二、古美九村、东兰新村)。
莘庄镇
镇政府驻七莘路889号,自2011年5月21日起,莘庄镇邮政支局服务的区域邮政编码由201100调整为201199。2000年8月,辖3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56942人。2004年6月,辖43个居委会(东街、西街、莘松一村、莘松三村、莘松四村、莘松五村、莘松九村、绿梅一村、绿梅二村、绿梅三村、水清一村、水清三村、报春新村第一、报春新村第二、佳佳花园、黎安新村第一、黎安新村第二、黎安新村第三、西环新村第一、西环新村第二、西湖苑、沁春园第二、新梅花苑、绿世界花园、星丰苑、莲浦花苑、莘南花苑、莘城公寓、团结花苑、宝安新村、新申花城、四季苑、众众家园、紫欣公寓、莘城苑、丽华公寓、圣淘沙花园、莘纪苑、新梅广场、虹莘新村、春申新村、香树丽舍、沁春园第一)、5个村(莘北、莘联、青春、莘东、东吴)。
七宝镇
闵行区 镇政府驻吴宝路8号,邮编201101。2000年8月,辖24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0257人。2004年6月,辖39个居委会(塘南、塘北、蒲汇新村、明泉、佳宝新村第一、三佳花园、园艺新村、黎明花园、宝仪新村、茂盛新村、海上新村、宏明雅舍、万泰花园第一、牡丹公寓、南国花园、金球花园、万科城市花园、大上海国际花园、万泰公寓、欣源公寓、广海花园、秀枫园、金香新村、华宝花园、东方花园、牡丹新村、富丽公寓、红明新村、京都苑、万兆家园、静安新城第一、静安新城第二、静安新城第三、静安新城第四、广达新苑、豪世盛地园、万科城市花园第二、莲浦府邸、静安新城第六)、9个村(沪星、七宝、九星、联明、红明、中华、友谊、号上、新龙)。
颛桥镇
(北桥)镇政府驻颛盛路18号,邮编201108。2000年8月,辖1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面积39.0平方千米,人口50831人(含莘庄工业区面积、人口、村、居委会)。2004年6月,辖12个居委会(秀龙、众安、颛溪新村第五、颛溪新村第八、银都苑第一、银都苑第三、金都新村第三、兴银花园、北桥、金平新村、银桥花园、樱缘花园)、15个村(集体、颛桥、向阳、光辉、中沟、新农、中心、黄二、五星、北桥、安乐、灯塔、新闵、黄一、光明)。
华漕镇
镇政府驻纪翟路228号,邮编201107。2000年8月,辖6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面积46.2平方千米,人口50597人。2004年6月,辖12个居委会(华漕、华漕镇二、沙茂、紫薇新村、诸新路、诸翟、金丰城第一、纪王、银杏新村、美邻苑、南华路、华漕第三)、25个村(光华、范巷、吴家巷、建设、黎明、华漕、许浦、王泥浜、陈思桥、陶家角、侯家角、卫星、赵家、诸翟、杨家巷、朱家泾、新家弄、肖王庙、纪王、红卫、鹫山、纪东、纪西、红星、陈家角、石皮弄)。
虹桥镇
镇政府驻虹梅路2888号,邮编201103。2000年8月,辖14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24108人。2004年6月,辖17个居委会(虹桥、河南、河西、虹鹿、红春公寓、上虹新村、华光花园、古北新城、海申花园、振宏公寓、锦华公寓、金虹大厦、虹华苑、金斯花园、锦锈江南家园、虹桥花苑、井亭苑)、7个村(虹桥、虹二、虹六、井亭、新桥、虹四、西郊)。
梅陇镇
闵行区 镇政府原驻沪闵路7860号,邮编201102;已迁到原曹行镇政府大院。2000年8月,辖28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59865人。2004年6月,辖42个居委会(梅陇第一、梅陇第二、梅陇第三、梅陇第四、梅陇第五、梅陇第六、梅陇第七、朱行第一、朱行第二、南方新村第一、南方新村第二、南方新村第三、罗阳新村第一、罗阳新村第二、罗阳新村第四、罗阳新村第五、罗阳新村第六、罗阳新村第七、普乐新村第一、普乐新村二、上陇新村、鸿福新村、莲花新村、莲花公寓、罗秀苑、罗锦苑、蔷薇新村第一、蔷薇新村第七、蔷薇新村第八、未名园、曹行、华唐苑、景虹苑、源梦苑、罗阳新村第三、望族苑、嘉和苑、高兴花园第一、高兴花园第二、高兴花园第三、世纪苑、上海欣苑)、19个村(陇西、华一、华二、张慕、行西、集心、行南、陇南、朱家行、曙建、五一、永联、民建、车沟、双溪、爱国、许泾、曹行、曹中)。
吴泾镇
镇政府驻宝秀路555号,邮编200241。2000年8月,辖13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50017人。2004年6月,辖7个居委会(吴泾新村、双柏新村、氯碱新村、通海新村、永南新村、永北新村、新华新村)、10个村(幸福、英武、星火、友爱、共和、南平、北平、金红、新建、塘湾)。
马桥镇
镇政府驻北松路2188号,邮编201111。2000年8月,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34829人。2004年6月,辖1个居委会(马桥)、16个村(星星、马桥、望海、三裕、俞塘、工农、联盟、旗忠、同心、联工、联建、民主、吴会、金星、彭渡、友好)。
浦江镇
镇政府驻陈南路46号,邮编201114。2000年8月,辖3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面积100.6平方千米,人口90226人。2004年6月,辖3个居委会(陈行、杜行、鲁汇)、56个村(立民、塘口、勤劳、芦胜、知新、叶凌、郁宋、丁连、浦江、东风、建中、友建、陈行、跃农、近浦、恒星、苏民、三友、为民、李巷、徐凌、联星、群益、联胜、康桥、万里、张行、联合、丰收、新华、建东、镇北、胜利、杜行、建新、建岗、亭子、勤俭、联民、跃进、革新、永丰、永建、先进、汇红、新风、光继、汇西、汇东、永胜、正义、汇北、北徐、汇南、永新、汇中)。
莘庄工业区
2004年6月,辖4个居委会(申莘新村第一、春辉新村、申莘新村第二、申莘新村第三)、8个村(新生、紫江、六磊、联农、群力、横泾、牛桥、水产)。
经济发展
2011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财税收入增势较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34.1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9.07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完成税收收入39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4.3%、31.6%和26.4%。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公共安全支出9.25亿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6.77亿元,增长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5亿元,增长4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79亿元,增长19.0%。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工业投资78.93亿元,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183.52亿元,增长5.5%。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78.96亿元,增长6.6%,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232.20亿元,下降0.9%,占74.6%。全年投资项目总数 486个,其中工业投资项目231个,房地产投资项目119 个。年内新开工项目183个,完成投资62.13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37.43亿元。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畜牧业产值0.86亿元,比上年下降0.6%。
闵行区农业 基本设施农田建设快速推进。年内完成设施农田建设4185亩,建成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新增10家农业合作社,全区累计达到82家,区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全区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达7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1万亩,粮食生产总量1.32万吨,其中单季晚稻种植面积1.92万亩,平均亩产达585.2公斤,比上年增产4.4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四年连增”。新增种植类农产品认证面积296公顷,全区种植类农产品认证总面积累计达1438公顷。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17个,4个品牌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4家企业合作社的品牌农产品获得4个金奖、3个银奖和1个“市民最受欢迎奖”。继续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启动稻-鸭-鱼生态示范种养基地620亩。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旅游水平,中华稻米文化馆、陶家湾生态农庄、马桥农耕园建成开业,城市农情园、海鲨生态农庄、北桥花博园等一批农业景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区共有13家农业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各景点全年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506万元。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实现6个涉农镇、38个村、1.5万户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合同面积3.8万亩,权证发放到户,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启动“整建制”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21个。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稳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8个村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组建虹桥镇西郊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全面启动11个村改革试点工作。
充分发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作用。继续对全区1.9万亩水稻和1.6万亩蔬菜用药进行价格补贴和统一供应。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非农就业教育为主线,全年共举办或组织培训班56期,完成各类培训4354人次。“世游赛”期间,区内2家农产品供应基地为赛区10家单位安全供应蔬菜76.74万公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3.8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工业总产值4003.07亿元,可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30.18亿元,可比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1%。
重点行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8.29元,可比增长4.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4%。
四大园区工业发展良好。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漕开发闵行园区和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大主要园区实现产值2069.41亿元,同比增长6.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2%。实现税收130.73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32.7%。
工业经济效益不佳,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5.43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88亿元,下降0.6%,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75.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达278.66亿元,同比下降0.1%,亏损企业亏损额33.22亿元,同比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产值利润为6.41元,比上年减少0.52元。
建筑业保持平缓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安装工程产值1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7.5%。全年实现建安税14.0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全年在建工程392项,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
闵行区经济收入 四、批发和零售业
商业消费亮点频现,能级不断提升。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500亿 元。
特色商圈能级不断提升。2011年,全区13个购物中心实现营业收入144.68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吴中路一条街、上海友谊南方商城有限公司、七宝商城、仲盛购物中心等6家规模较大的商业中心实现营业收入超亿元,共实现营业收入139.87亿元,占全部购物中心营业收入的96.7%。莘庄“龙之梦”购物广场、梅陇莲花国际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开业。
全区共有各类市场147个,比上年增长2.8%。其中生产资料市场8个,消费品市场139个。年内新设立沃尔玛浦江店、乐购莘东店等2个大型超市以及吴泾菜市场、森安苑菜市场、曙建菜市场等3个菜市场和海琪汽车用品市场、古美茶叶市场等2个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