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蒙古国,别称草原之国,蒙语原意: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蒙古国首都为乌兰巴托。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乌兰巴托(ulanbator),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原名库伦,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 4704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2013年)。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蒙古国的春节蒙语称“白月”,蒙古国日期与中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地理位置

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属东亚,乃世界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大为哈萨克斯坦),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为山地,阿尔泰山自西北向东南蜿蜒。位于中蒙边界上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为全国最高峰。其他埃恩赫塔伊万山海拔3905米、阿格拉山海拔3738米、尚德山海拔2825米、扎卢丘特山海拔2799米。群山之间多盆地和谷地;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地;南部是占国土面积1/3的戈壁地区。

自然气候

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 -250 毫米,70 %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旅游景区

蒙古国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点、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

鄂尔浑峡谷曾经是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的首都所在,见证了蒙古帝国几个有意义的历史阶段,也反映了原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当时蒙古商业贸易、军事、政治、宗教的发展状况。峡谷内几处宗庙的遗址反映了当时的蒙古已经受到佛教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融合的趋势。

旅游指南

蒙古国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担负着全国货运量的3/4和客运量的1/3。铁路:总长1810公里(2006年);公路:总长约49250公里(2002年);机场44座(2007年);河运航道580公里(2004年)。

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聚蒙古国 国旗居的蒙古高原位于今天中国北方,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一说,匈奴即蒙古的先祖,后分化为各个部落。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蒙古帝国,是曾统治过欧亚大陆强大的且是人类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后来蒙古帝国分裂,在1271年蒙古本土的可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就进入了蒙元时期。1370年,蒙元势力被明朝瓦解,蒙元附近诸国逐回了蒙古本土。元朝时蒙古征服宋朝,将其纳入版图。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清朝覆灭。元朝时中国和今西伯利亚大部都属于蒙古版图。 1660年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国投降。

清朝时,蒙古地区再次纳入中国版图,除了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的现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约70多万土地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中割让给俄罗斯外,其余蒙古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今蒙古国(外蒙古)清朝称喀尔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并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今内蒙古之南部地区并入内地省份,其余部分清朝留为“盟”、“道”,皆未建省。

外蒙古的分裂,只是上世纪初的事。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初期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一直影响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清朝称“喀尔喀蒙古”,于17世纪归附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省级行政区)。东面临近黑龙江将军辖地,西端至阿尔泰山连接新疆,南边到达翰海与内蒙古相连,北面与俄罗斯接壤。

1911年中国发生了武昌起义,有十五个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同年的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也宣布“自治”。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中华民国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然而中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外蒙古的独立活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1911年外蒙古叛军,在沙皇俄国鼓动下,驱逐清政府官员,侵入内蒙古,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袁世凯出兵收复内蒙古,但没有收复外蒙古。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彻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进入了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1920年代,外蒙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而独立,随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俄红军的帮助下,外蒙古叛军击垮驻扎在外蒙古的中国北洋军队,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包括内蒙古王公在内的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外国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蒙古国 服饰一次重要会议。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然而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是中国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无理要求。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随即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而在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压力下,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政府)暂时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1950年后拒不承认。1949年10月,中国的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亦对此予以承认。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蒙古1961年加入联合国。当时的中华民国代表并未反对,对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无奈予以默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1961年10月25日参加联合国。外蒙古经苏联策动,20世纪从中华民国独立出去。外蒙古从中国辛亥革命之后就寻求独立机会。1945年,苏联控制之下的蒙古10月20号经过全国全民投票决定从中国独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失去资助,国力逐年衰退。1992年2月12号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多党制的总统制民主,实行议会制。新宪法当天生效,国名改为“蒙古国”。

语言介绍

喀尔喀蒙古语 (详见蒙古语), 目前通行文字是以西里尔字母(Cyrillic, 斯拉夫语系) 拼音写成的蒙古文。老一辈懂俄语、新一辈懂英语。除了官方语言外,另外有15%人口说其它蒙古方言,少数民族使用土耳其语系方言,西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人们说哈萨克语。

宗教介绍

蒙古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信奉萨满教。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毗部时,萨满教仍为主要宗教。据史书记载,蒙古帝国成立之初,在上都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是由萨满(即巫师)主持的。吐鲁(西藏)归顺元朝以后,藏传佛教(喇嘛教)萨斯迦教派法王八思1253年谒见大汗忽必烈,忽必烈即帝位后封其为国师。此后,元朝历代皇帝均继续聘封八思巴的转世人为国师,喇嘛教遂在宫廷逐渐盛行起来。但是,广大蒙古族人民仍信奉萨满教。一直到16世纪,格鲁派喇嘛教传入蒙古,蒙古各部首领先后皈依喇嘛教。他们秉承清王朝的旨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力扶植喇嘛教,并大量兴建寺庙。这样,蒙古从统治阶层到普通百姓,由信仰萨满教纷纷改信喇嘛教。以后的数百年内,喇嘛上层拥有与世俗封建主同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统治势力。喇嘛教成为渗入蒙古社会每一角落,支配全蒙古族人民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唯一宗教。1921年前后,蒙古有寺庙1118座,喇嘛逾10万人,占总人口的1/6(男性的1/3)。蒙古人民革命后,信教的人逐渐减少,剩余的寺庙也不多了。不过,喇嘛教仍在蒙古老百姓的信仰中占有主要位置,牧民凡移营、婚嫁、生老病死,有时还要请喇嘛卜凶问吉。乌兰巴托的甘登庙,仍有喇嘛百名,定时诵经。朝拜者络绎不绝,但多为牧区来的信徒。除喇嘛教以外,蒙古有极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节日习俗

蒙古国的鼻烟文化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用富有高级油分和香味的干烟叶加入名贵药材,磨成粉末装入密封容器陈化而成,以手指送少量到鼻孔。鼻烟在清朝初期传入中国,并在游牧的蒙古民族中流行起来。如今,在中国北方的近邻蒙古国,吸闻鼻烟一直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习惯,并形成特有的鼻烟文化。在蒙古国参加各种会议,总可以见到一些人拿出鼻烟壶放在桌上,不时取出少量鼻烟吸闻,甚是享受。

蒙古国人的鼻烟壶种类繁多,并成为一种装饰品。他们尊崇凤凰石、玛瑙、珊瑚、玉石、水晶、琥珀等材料制成的鼻烟壶,其中凤凰石、珊瑚、玉石制成的鼻烟壶都极为贵重。有的蒙古国人则相信鼻烟壶可以为主人防病或者祛除顽疾,如白玉鼻烟壶可以保佑主人身体不受外伤,珊瑚鼻烟壶将为主人带来好运,会给孕妇带来健康和平安。 在蒙古国,鼻烟壶一般被装进荷包里,揣在怀里或挂在腰间。荷包做工十分讲究。蒙古国喀尔喀地区的鼻烟壶荷包一般用绸缎做成,上面绣上福寿、花等吉祥图案。荷包有很多种颜色,青色代表长生天,黄色代表爱情和感激,红色代表喜庆,白色代表纯洁。

猎鹰节

居住于蒙古国西部的哈萨克族居民传承了祖先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文化传统。蒙古国哈萨克族人驯服的猎鹰大致属于隼类,也称海东青。成年猎鹰体重可达6.5公斤,通常母鹰比公鹰更凶猛。

风俗礼仪

1、蒙古国居民饮食习惯特点浓郁,食品以牛、羊肉蒙古国为主,经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包括马铃薯、白菜、圆葱、萝卜等,喜饮酒;

2、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

3、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

4、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

5、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

政治经济

政体

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采用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制。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16个注册政党。在2006年,执政党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其最大的反对党蒙古民主党在1991年到1997年曾执政。2009年5月25日,蒙古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以微弱优势在总统选举中胜出。

宪法

现行宪法为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2月12日起生效。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视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蒙古国境内和通过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该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建立议会制。

1992年通过宪法规定,蒙古国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的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的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认为总统已经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职务;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结构、成员及权力;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由76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资格参选。国家大呼拉尔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每次例会不少于75个工作日。 政府为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军制

蒙古人民军于1921年3月18日创建。总统兼任武装力量蒙古国 女兵总司令。1996年起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独立于国防部。1996年蒙古议会通过的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将建立一支精干的职业军队,强化边防军,在国防政策中优先运用政治-外交手段。武装力量总参谋长为策·达希泽伯格中将(1998年8月起)。实行义务兵役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偿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为一年。

军力

1997年总兵力共有2万人,武装力量基本建制改为旅级单位。2008年总兵力共有2万人。1997年开始对武装力量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其编制体制由师-团制转入了旅-营制。

经济结构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7年,蒙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蒙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9.9%。2008年,蒙古国GDP为49.91亿美元,列世界143位;人均GDP为1980美元,列121位。

国际关系

对华关系

习近平出访蒙古国

蒙古民众历来有反华情绪。2005年末,以“泛蒙古运动”为名义的团体袭击了大量华人所开的超级市场和酒店。泛蒙古运动等极右团体主张排斥中国或韩国的文化及其民众。其主张的支持层广泛存在。例如,街头的广告或招牌上有汉字与蒙文并列使用,被极右团体发现便会要求取缔,甚至破坏店面。在首都乌兰巴托,汉字已几乎消失(连日本商店的汉字也改为使用假名或英文)。华人店主为避免遭袭而将店招牌换成为社会普遍容忍的蒙文与英文并列。

习近平出访蒙古国

现在,蒙古产出的矿物半数以上输出中国。同时,蒙古最富盛名的特产羊绒原毛也大量输出中国。蒙古已成为中国制造业重要的原料供给基地。但蒙古经济沦为中国人及中国资本的附庸,已成为蒙古社会的共同意识。早在清朝支配时期的20世纪初,汉族商人就在蒙古大放高利贷,使不少蒙古人倾家荡产。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加上现实中矿产资源被中国人窃夺的意识,一般的蒙古民众确立了中国是蒙古的诸恶之源的认识。还例如:品质低劣的中国制品、失业率高企、中国人在蒙非法劳务等等原因。因为诸多负面印象,中国成为蒙古民族主义者,例如蒙古白色纳粹十字等极端民族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

近年蒙古极右派势力的反华、反中国人运动迅速蔓延。因“与中国男人同寝”的理由,不少蒙古女性被剃光头,中国人或与中国有关系者被蒙古人杀害的事件频发。乌兰巴托市内的新纳粹主义者四处书写“射杀中国人”的标语。其中代表性的极右团体“福福蒙古”成员有数千人,在人口270万的蒙古比例相当可观。

蒙古指定3个团体属于极右团体,这些极右团体宣扬第一敌人乃中国,并对外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表示拒絶。因为中国的矿山开发及建设事业方面的影响力增加,专家指谪是蒙古排外主义增强的一因。200年被满洲族支配的历史,对中国的成长带来新繁荣的期待,对中国可能的野心的戒备。蒙古科学学院国际研究所的肖尔夫・德尔指谪“来蒙古的外国人中,主要针对中国人的违法行为的自警团的活动,在全蒙古更可能得到支持。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习近平出访蒙古国

美国国务院从2010年春以来,得出蒙古“针对外国人士的排外主义的袭击事件有所增加”的情报。同时,美国务院网页呼吁注意“因蒙古民粹主义团体对包含亚裔美国人中的华人及韩国人存在同样的误解,对其发起的突然袭击有所增多”。

日本外务省的海外安全主页中关于蒙古的安全对策基本资料呼吁注意“基于历史的背景,对于中国人,蒙古人一般有潜在的复杂情感。在街头,日本人及其他外国人因误会与蒙古人发生斗殴及摩擦的事情时有发生”。

蒙古语中对中国人尤其是汉人的蔑称是“胡扎”(hujja,伙计),此称呼在元代广泛流行。[1]

对韩关系

蒙古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来自于出国劳务者的汇款。不含通过地下管道的汇款在内,蒙古GDP的10%以上是来自出国劳务者的汇款。蒙古人最大的外出劳务国是韩国。2007年至今,官方统计有2万5000名蒙古人在韩居住。占蒙古总人口约1%。因全国总人口的半数为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的年龄层,在韩蒙古人占了蒙古劳动人口的2%。在韩国劳务的蒙古人约4成具有正规的雇用契约,另外,还有在恶劣条件下劳动、工作中的责骂及对死亡事故不予赔偿的情况。这些悲剧性事件都在蒙古的新闻中揭露。同时,韩国的大企业及零细企业亦在蒙古开展事业。据2005年末的统计,除旅行者以外的在蒙古长期滞留的韩国人有2000人以上。这是同样在蒙古长居的日本人的7倍以上。

对俄关系

中苏分裂时期站在苏联一侧,其对于包含蒙古铁路在内的公共设施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关系较为友好。受俄罗斯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深远,体现如乌兰巴托的高层公寓,原型属俄式的都市公共设施系统,以及对西里尔字母的使用等等。

对日关系

在两国相扑交流日盛的今日与日本维持了友好关系,日本对蒙古提供了高额的ODA,日本的中古车在蒙古颇有人气。1972年2月24日两国树立邦交。据2004年11月日本驻蒙大使馆实施的民意调查,“对日本有亲近感”的回答超过7成,“最感亲近的国家”中排第1位。同时,兵库县但东町(现丰冈市但东町)与蒙古交流频繁,町内有日本为数不多的蒙古博物馆之一“日本蒙古民族博物馆”。2010年4月1日,蒙古对日本国籍者实行免签入境,可停留30日。

蒙古在日的相扑选手有朝青龙明德、白鹏翔、日马富士公平3名横纲,还有现大关的鹤竜力三郎,高齢的幕内初优胜达成者旭天鹏胜等众多大相扑力士涌现,是日本历代的外国人力士辈出最多的国家。除了相扑之外,像是蒙古籍的职业拳击手Lakva Sim也在日本打败畑山隆则成为首位蒙古籍的世界冠军,之后也在日本的拳击馆活动了一段时间。

蒙古军方与日本自卫队互动频繁,一直在向日本防卫大学派遣留学生及持续参加防卫省主持的各种讲座,2004年防卫大学校长曾对蒙古进行官方访问。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34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