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

直接民主

又稱為純粹民主,是一種人們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的制度,例如決定是否接受或廢除某種法案。之所以稱為直接是因為決策的權力直接由人們所行使,而不經過任何媒介或代表。在歷史上,這種形式的政府相當少見,因為在實踐上要將人們全部聚集起來投票相當困難,所花費的成本和時間都非常高昂。所有直接民主都屬於較小型的共同體,例如城邦。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雅典民主。

代議民主

是較常被採用的制度,之所以稱為代議制是因為人們並非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而是選出民意代表來參與政府實體或議會。民意代表可能是由全體選民選出(如比例代表制)或代表特定的區域(通常是依據地理劃分的選舉區),一些制度則混合了這兩種方式。許多代議民主制也結合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成分,例如公民投票。

許多一黨執政的共产主义国家也會以民主自稱,例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他們明顯的將政治權力給予統治階層的共产党成員,稱之為民主集中制。

在今天,民主通常用以稱呼代議民主制的其中一種形式—自由民主制,在自由民主制裡被選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數人的民意在行使決策權力時必須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憲法加以管制,以強調對於個人和少數派的自由和權利的保護。這種形式的政府在近年來越來越常見,目前世界上將近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權之下。

非自由民主制

相反的,非自由民主制則用以形容那些「有民主」、卻沒有保障自由的制度。這在許多後蘇聯的國家相當常見,不過這種現象並非最近才出現的。

歷史

主条目:民主的歷史

由於民主有著許多不同的概念和定義,因此民主的歷史也相當複雜,民主一詞所代表的制度也相當廣泛。

雅典民主是最早期而又最知名的民主制度,民主一詞也是在前五世紀於古希臘出現的。在這段時間之前的記載都斷斷續續的,不過希俄斯島(Chios)的記載顯示島上在公元前575-550年之間就出現了公民的議會和大會。投票的權利逐漸擴展,從原本的一小群地主貴族擴展至所有受過義務軍事訓練的公民,公民的年齡限制通常是20歲以上。而婦女、奴隸、和外籍人士則無法擁有公民權,使得全雅典只有10分之1或更少的人口才有資格投票。所有雅典公民都有資格投票決定創立法律、向某個國家開戰,同時所有公民都可以在大會上進行演講。這種形式的政府被稱為直接民主制。雅典城邦在前323年遭到馬其頓的擊敗,民主制度隨之被徹底廢除。

代議制的民主可以說是從罗马共和国時期的元老院展開的。在中世紀時期也有幾種不同的民主形式出現,從近乎寡头政治的制度到試圖實行完全民主的制度都有。包括了冰島的國會(Althing)、中世紀義大利的城邦、中世紀愛爾蘭的大會制度(Tuath)、斯拉夫國家的人民議會制度(Veche)、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議會制度。除此之外,一些人認為印度的十六王國(???????, 前500年左右)和北美的易洛魁聯盟(約西元前2世紀一直至現在)也都擁有民主的原則或成分。

英國是在中世紀裡第一個邁向徹底民主制度的國家,也是世界现存的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大憲章限定了國王的權力,替民主紮下根基。英格兰在1265年產生第一屆民選國會,原本只有少數比率的人口才能投票,同時選舉制度也有許多弊病如腐敗選區(Rotten borough)的存在。召集或解散國會與否則是全憑國王的意願(通常是當國王或女王需要資金時才會召集)。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後,现在英國境内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同时成為了君主立宪制的國家,并在1707年正式完成合并。英國國會从此定期的召開,不過仍然會受君主權力的影響。在這段時期輝格黨和托利黨互相競爭的兩黨制度也開始發展。隨著時代進展,國會在決策和立法上的權力也逐漸增加,到了维多利呀女王的時期,君主已經變成有名無實的領袖了。

美國可以被視為是第一個自由民主制的國家,有著較為寬鬆的選舉權限制(雖然最初仍有針對財產和性別的限制、以及奴隸的存在)美国宪法也保障了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在幾年之後,法国大革命發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也出現了由男性選出的國民大會,不過僅只維持了短暫的時間。

在19世紀晚期之前,自由民主制的國家並不多,而且維持的時間大多相當短暫。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自稱首先實行了普遍選舉權。

20世紀的民主化浪潮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國家接受了民主制度。這張2008年3月的地圖顯示世界上的政府對於民主的態度。 ?????政府宣稱擁有民主制度 ?????政府並不宣稱擁有民主制度(民主指數亦低於2.0)

在20世紀裡接連出現了數波的「民主化浪潮」,許多都是因為戰爭、革命、去殖民化和經濟情況產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瓦解使歐洲產生了許多新的民族國家,其中大多數都採用了名義上的民主制度。法西斯運動的崛起,纳粹德国、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葡萄牙的萨拉查等政權的出現,都大為限制了1930年代的民主發展,使1930年代被稱為「獨裁者的年代」。而大多數殖民地國家的狀況則依然未受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則扭轉了西歐的這種趨勢。在同盟國佔領下的德國和日本成功的進行民主化,成為後來政權改革的理論模型。大多數東歐國家則成為非民主的蘇聯衛星國。二戰之後也產生了去殖民化的浪潮,而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大多也採取了名義上的民主制度。

在二戰後,大多數西方民主國家都採取了自由市場經濟,並發展出福利國家制度—反應出其選民和政黨的一般共識。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西方國家和共產國家都有相當高的經濟成長。到了1960年代,絕大多數民族國家在名義上都採納了民主制度,不過世界上大多數人口所生活的國家依然都只有不實的選舉制度,民主制度也沒有徹底實行(尤其是在共產國家和前殖民地國家)。

真正的自由民主制

在接下來的民主化浪潮中,則使許多國家出現了真正的自由民主制。南美洲的一些軍事獨裁國家在1970年代後期和1980初期轉變為民主制度。東亞和南亞的許多國家也在1980年代後期陸續民主化。在蘇聯和其他東歐共產國家,1980年代的經濟停滯和對於共產統治壓迫的憤怒導致了蘇聯的徹底瓦解,也促成冷戰的結束,這些國家也都展開民主化和自由化的進程。在這些新的民主國家之中,在文化上和經濟上接近西歐的國家(如波蘭)往往改革較為成功,現在有的国家已经成為了歐盟的新成員。民主化浪潮也在1990年代散佈至一些非洲國家,最突出的是南非。

目前自由民主制的國家數量是有史以來的最高點,而且仍繼續增長。因此,許多人推測這波潮流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自由民主制成為人類社會的普遍標準為止。這種預言成為法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終點」(End of History)的理論核心。

此圖顯示了美國自由之家2009年世界自由度調查報告內,有關2008年透過政治、言論、集會等權利,劃分每個國家自由程度的分類。 ?????自由(同時也表示擁有民主制,但部份資料有爭議) ?????部分自由 ?????不自由(自由度偏低也歸入此類)

民主指數

2008年《經濟學人》透過60條問題,對世界167個國家及地區現時的民主狀態進行調查,並以0至10分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表示各國現時的民主狀況。下表列出首18名:

民主排名國家民主指數政體
1瑞典9.88議會民主制
2挪威9.68議會民主制
3冰岛9.65議會共和制
4荷兰9.53議會民主制
5丹麦9.52議會民主制
6芬兰9.25半總統制
7新西兰,(大洋洲)9.19議會民主制
8瑞士9.15議會共和制
9卢森堡9.10議會民主制
10澳大利亚, ,(大洋洲)9.09議會民主制
11加拿大,(北美洲)9.07議會民主制
12爱尔兰9.01議會共和制
13德国8.82議會共和制
14奥地利8.49議會共和制
15西班牙8.45議會民主制
16马耳他8.39議會民主制
17日本, ,(亞洲)8.25議會民主制
18美国, ,(北美洲)8.22總統制

與議會制的關係

從以上經濟學人於2008年發表的數據顯示,不論是共和制還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現時最民主的國家絕大部份都實行議會制(Parliamentary system)。實行總統制的美國,民主指數的排名只得18,名次甚至比近年由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日本還低。

另外,民主指數低於2.00的獨裁國家中,沒有一個實行議會制,但卻有不少實行總統制,包括中非共和國、烏茲別克、乍德等等。

追求民主

许多人之所以追求民主绝不是为了幻想有一天能够去竞选总统和其它职权;唯一目的仅仅是为了那张引人注目的选票;渴望在有生之年,能认真负责的填写表达公民意愿、体现公民权益、代表民主自由、神圣而自豪的选票。

生命是宝贵的,不会再生;人生是短暂的,转瞬即逝;当我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后,当我们终于从虚无缥缈的Communist主义等诸多主义的神话与梦幻中醒悟时,我们已经走过了个人人生旅途的绝大部分历程。

回想往事,我们并不遗憾在有生之年,没能品尝过山珍海味,没能游览过天涯海角,没能享受过荣华富贵,没能谋取过一官半职。

我们只是遗憾在有生之年,没能体验过民主社会当家作主的感受,没能聆听过民主社会慷慨激昂的演说,没能参与过民主社会激动人心的选举,没能填写过民主社会令人鼓舞的选票。

当然,我们寄希望于官僚利益集团能够主动放弃既得利益,施行民主制度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少数中国公民争取民主的呼吁也可能无济于事;但如果大家都麻木不仁和沉默不语,民主将遥遥无期。

社会财富本是由劳动人民创造,但许许多多的劳动者家庭生活在看不起病、读不起书、买不起房和老无所养的贫苦生活中;相比之下,许许多多的go-vern-ment官员家庭不良财产早已超出千万元或亿万元,我们不得不面对"官富民穷"的现实情况。

仰望天空,我们眼看同一星空;俯瞰大地,我们脚踏同一土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我们的一生已经在..和谎言下当牛作马被奴役,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将怎么样?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促使我们觉醒,履行公民义务,争取公民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已经厌倦花样翻新的阶级斗争,我们已经听腻变幻莫测的政治谎言;我们不以位卑而忘忧国,我们不以言轻而不呐喊;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我们没有理由忘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呐喊;当争取民主的呼声响彻云霄时,当争取民主的呼声震撼大地时,民主法治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

國家層次之外的民主

民主除了用作統治國家的制度之外,民主的投票和代表制度也用於管理其他許多不同的共同體和組織,包括以下所述及的:

許多非政府组织以投票方式決定政策和領導人

基督教修道院通常以投票方式來選出院長

在商業上,公司通常以投票方式選出董事會,選票的份量則是根基於每個股東所擁有的股份

工會通常以選舉方式選出他們的領導人

合作社通常給予每個人(一個勞工或消費者)一張選票

主要理論

民主的概念

投票是民主過程中的重要部份

在政治理論家之間一直有許多不同的可实施民主概念,這些概念差異也經常是爭論的話題。

其中一種理論是由约瑟夫·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一書裡所提出,他認為民主制度只不過是一種由人們定期選出政治領導進行統治的制度。依據這種概念,一般的公民沒有能力、也不應該進行「統治」,因為在大多數議題上這些平民都沒有明確的概念、而且也不夠聰明。

第二種理論是稱為民主的集合概念。宣稱政府所頒布的法案和政策應該接近於中間派選民的觀點—使其左派和右派都能得到一半的權利。這種理論是由安東尼·唐斯(Anthony Downs)在1957年所提出的。

第三種理論是以上提及的代議政制。而第四種理論則是被稱為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制度,主張公民應該直接的參與立法和決策過程,而不是透過他們的代表,直接民主制的支持者提出許多不同的理由來支持這種制度,政治活動本身便是具有價值的,它將能教育和社會化參與其中的公民,而群眾的參與能夠對掌權的精英進行監督。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除非由公民直接參與立法和決策,否則這便算不上是公民自治的制度。

另一種理論則強調所有公民之間的政治平等。典型的現代民主制度是依賴於多數派的投票者能代表大多數民意的假設上,而非多數派能統治全部人口。這個理論也被用於主張參與政治的義務,例如將投票規定為公民的義務之一,或是限制富有階層的影響力—例如在選戰中的金融限制。

這些民主的理論都是圍繞於一個民主制度應該變成怎樣的問題上。另一種相當不同的理論則被稱為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主張民主所發揮的功能是讓創造它的團體和個人能在制度裡扮演其「角色」,這種理論認為佔據這些職位並運行這些功能的人都是出於其私利的。這種理論是由經濟學家所創造,有時候也被稱為經濟學的民主理論。公共選擇學派的阿羅不可能定理便指出由於排序制投票制度的先天缺陷,透過民主制度產生的集體決策不可能反應出完整的「集體偏好」。一些公共選擇學派的學者也因此認為應該以共和立憲制取代民主立憲制,才能更有效保障少數派的權利。

還有一種民主理論則是根基於多數決的基礎上,認為多數決最能符合功利的目的。這種理論認為如此一來大多數的人口都能滿足現行的政府統治。而缺點則是少數派將生活在多數派的統治下,這有時也被稱為多數暴政或暴民政治。如果多數派沒有受到憲法和法律制度的限制,也可能會造成很大一部分的人口遭到邊緣化。

「民主」與「共和」

「民主」一詞的定義自從古希臘到現在一直都變動不定。在當代的用法上,「民主」一詞指的是由人民選出的政府—無論是直接民主制還是代議民主制。

在憲法的理論和歷史的用法上,尤其是在美國革命的開國理論上,「民主」一詞僅只用於描述直接民主制,而共和則被用以描述代議民主制。不過在現代,只有一部分的美國保守主義者和自由意志主義者才會堅持使用「民主」一詞來指稱直接民主制。

美國開國先驅們在起草美国宪法時,特別注重於避免那些他們認為是多數統治的危險架構,以免危及到個人的自由。舉例而言,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10號文裡主張共和國的憲法應該高於民主,以保護個人免受多數人的侵犯。不過,憲法的起草人們也謹慎地在憲法和權利法案的範圍內,創建了民主的制度和开放社会的改革。他們保持了那些他們認為是民主裡最良好的成分,但以憲法裡對於個人自由的保護加以抗衡,依照這套憲法產生的聯邦政府架構成為了今天人們所稱的憲法共和國。

不過,現代對於「共和」一詞的定義指的則是所有由選舉選出國家元首、並且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國家,而與之相對照的則是大多數當代的世襲君主制國家—亦即採取代議制民主和君主立宪制的國家。

「民主」與「宪政」

更多資料:宪政

宪政的要素分权制衡(本图示意的是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之半总统制制衡机制)即总统-国会-内阁互相牵制防止极权

民主与宪政并非一致,民主是一种形式,而宪政则是一种制度;宪政的核心价值在于个人自由,而民主则着重于政权归属。宪政的精髓是“有限政府”,即政府应当受到约束,以避免侵犯民权;这并不涉及政府是否经过民主程序产生,例如17世纪立宪时期的英国。只有民主而没有宪政,则民主往往沦为“多数暴政”或民众被少数人引导操纵。宪政的存在,在制度层面上最大程度减少民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保护少数群体的人权,使得民主不被扭曲。

宪政国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最为明显和共同的特征是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和分权制衡。

民主國家

雖然對於民主在定義上的合法性和應用性尺度仍然有許多哲學性的爭論,但以下所列出的是一些普遍認為民主國家應該具備的最小需求:

由「人民」以某種集體的步驟達成政治決策。非屬於其成員的人則不會參與。在現代民主制度裡成為人民成員的資格是成年的國民,而成年人的公民權通常即等於人民成員的資格。

擁有供人民居住和進行決策的「土地」。在現代民主制度裡,土地指的是民族國家,由於它與國家的母國一致,人民和民主的過程也因此能保持一致。也因此民主國家的殖民地如果是由母國所治理,則不能被稱為民主制度:因為其人民與土地並不一致。

有著一種決策的過程,這種過程要不是透過公民投票直接的由人民決定,便是間接的由人民選出的國會決定。

這種過程被人民視為具有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代表的是人們接受國家決策的程度,具有合法性的過程產生的結果才會被人民所接受。

在假設擁有足夠支持者的情況下,這種過程能夠「有效的」改變政府的現狀。虛假的作戲選舉、事先安排好選舉結果的選舉都不是民主制度。

在民族國家的情況下,國家必須擁有主權:如果有其他更高層的權威能否定民主選舉產生的結果,那麼民主選舉是毫無意義的。

民主投票有普及、平等、直接、不記名四原則。

反對者

無政府主義反對包括民主在內的國家概念,認為這些註定是腐敗和具有強制性的。舉例而言,無政府主義者亞歷山大·貝克曼(Alexander Berkman)在針對他的審判法庭上便拒絕承認宾夕法尼亚州的合法性。許多無政府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工團主義者傾向於支持一種沒有等級制度和強迫制度的直接民主制。不過,無政府主義者之間對此也存在爭論。

一些無政府個人主義者反對某些或甚至是全部的民主形式,班傑明·塔克(Benjamin Tucker)說:「統治是邪惡的,換成多數統治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投票是什麼?或多或少它只不是一張代表了刺刀、警棍、和子彈的紙罷了。」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則說:「民主只不過是多數的暴政罷了,是所有暴政裡面最可惡的,因為它不是根基於信仰的權威上、不是根基於種族的出身上、也不是根基於天份和財富的價值上。它只不過是根基於一些假冒人民之名躲藏在幕後的人上。」

除了無政府主義之外,君主獨裁主義和极权主义也反對民主。極權主義政權主張並且實行對整個社會的中央集權控制,以達成理想中繁榮和穩定的目標,極權主義通常宣稱其國家和人民正受到其他威脅(如“外國勢力”),以替獨裁政權辯護。極權主義國家的宣傳機器通常宣稱民主是軟弱而無法達成大成就的,只有非凡的領導人才能帶來他們必要的紀律。

外部連接

為什麼要民主? — 公共電視民主紀錄片

民主期刊

全世界的自由指數

测评民主

Democracy 在 Open Directory Project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民主

Democracy Watch (International) — 世界性的民主觀測組織.

dgGovernance — 民主議題的資源收集

the sit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chool of Democracy 大學層級的民主系所

Brief review of trends in political change: freedom and conflict.

The Rise of Illiberal Democracy由 Fareed Zakaria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tance

openDemocracy — 國際性的民主情報網路.

批評

The Democratic State - 批判中產階級統治

Why democracy is wrong

Democracy, The God That Failedby Hans-Hermann Hoppe

Liberty or Equalityby Erik von Kuehnelt-Leddihn

Churchill on Democracy Revisitedby J.K. Baltzersen

Democracy is More Than Just Voting

替代和改進方式

Democracy with a small "d"

Democratic Manifesto

Conducting new experiments with democracy,Advancing Ethics & Democracy, 由 Ross King and Karen Vandiver-King

Democratic Deficit

On Democracyby James Russell Lowell

Students for Global Democracy

Wiki Democracy — wiki引擎的實驗,如果在美國沒有任何法律,你會想添加什麼法律?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86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