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英文名称:Pencil

拼音:qiān bǐ

分类

按形态分可分为“ 普通铅笔 ” 和 “ 带帽铅笔 ” 2大类。

因为现代铅笔由笔帽和笔杆两部分组成,如果要准确的定义‘普通铅笔’,普通铅笔只能叫做“铅笔杆”。

国内正规考试常常规定必须使用2B铅笔,否则无法阅卷。

带帽铅笔

带帽铅笔,是新一代木杆铅笔,因为携带方便、安全卫生,广泛适用于各种用途;更适合儿童和绘画专业人士长期使用。

由于木质铅笔的主要材料98%是优质椴木,仅一家年生产铅笔1亿支的企业,就需要消耗森林3400亩。而中国的每年铅笔生产在200亿支以上,消耗了上万亿亩的森林资源;人们在使用传统铅笔杆时,往往只使用一半就将传统铅笔头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中,非常浪费;如果能使用铅笔帽就可以在保护笔尖的同时还能延长笔杆长度,带帽铅笔与传统铅笔杆相比,能大大提高铅笔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木材资源。

正确使用铅笔

大多数儿童在用铅笔时曾被铅笔扎伤。铅笔的使用方法好像很简单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人们发明了铅笔刀后,削铅笔的过程就安全了许多;但由于铅笔刀削出来的铅笔越来越尖,也就给使用者特别是正在发育的儿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大量的铅笔伤害儿童事件在不断发生,给正在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和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如果是儿童使用的铅笔,建议最好能给铅笔套上保护套,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养成好的用笔习惯。

认识铅笔的误区

铅笔中并不含铅,所以也就没有“有毒”的说法。

原料

1564年,在英格兰的一个叫巴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石墨。由于石墨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痕迹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因此,人们称石墨为“黑铅”。

历史与分布

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石墨铅笔。因此,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因此,拿破仑·波拿巴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然后造出石墨铅笔。

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使石墨铅笔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1790~1793年,法国N.J.康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使石墨的纯度提高,并用粘土将石墨粘结制成笔芯,此法被称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石墨铅笔厂,为铅笔工业奠定了基础。

黑铅心用起来会弄脏手指,还容易摔断。1812年,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心,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杆。

配料比例

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且颜色深浅也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铅 笔上标有的H(硬性铅笔)、B(软性铅笔)、HB(软硬适中的铅笔)的由来。H数字越高,硬度越高,石墨含量越少。

用途

以石墨或加颜料的粘土做成的笔芯为书写介质,用于学习、办公、工程制图、美术、绘画、各种标记等的书写或绘画工具。

新技术—鹅式铅笔

2012年,名叫 “栾立宇” 的中国人发明了 “带帽铅笔”,并获得中国专利授权。“带帽铅笔”又名“鹅式铅笔”,此技术特征是:其笔帽采用尾端涡旋式开放设计,解决了铅笔的不便携带、不卫生、不安全等问题。鹅式铅笔的笔帽涡旋开放工艺,被公认为一项重大的突破,为铅笔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鹅式(带帽)铅笔的涡旋开放笔帽适用于,三角、五角、圆形等各尺寸笔杆;如同时配合纸制环保铅笔杆使用,将较传统木制铅笔杆在环保方面有本质上的突破。

原料

笔杆

给铅笔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美国的工匠门罗来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种能切出木条的机械,然后在木条上刻上细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将两条木条对好、粘合,笔芯被紧紧地嵌在中间。铅笔杆用料主要包括木材和胶合剂。木材用于制作笔杆,要求纹理正直,结构细而匀,质软或稍软,略带脆性,少含树脂,吸湿性低,胀缩性小,不变形。主要有铅笔柏(红柏)、香杉、西达木、椴木、桤木等。胶合剂应有适当粘度、流动性和润湿性,硬化后胶层有韧性,对刀具损伤小,具有一定耐水、耐热、耐老化性能,常温下易固化,硬化时间短,无毒等。主要有动物胶、聚酯酸乙烯乳液、热熔胶等。

铅笔帽

铅笔帽是伴随着 “笔帽铅笔” 的出现而被人们所认识的。伴随着普通铅笔的伤人事件层出不穷,恶性铅笔伤害儿童事件也屡见不鲜,笔帽铅笔应运而生,铅笔帽采用尾端涡旋式开放设计,用聚酯材料制成,可塑性好。

铅笔芯

石墨铅芯原料和辅助材料原料有石墨和粘土。石墨为着色剂,利用其滑腻性和可塑性,制成铅芯能划出黑色痕迹,牢固粘附在纸面上,并能用橡皮擦掉。应选用含碳量高、颗粒细的石墨。粘土为粘结剂,利用其可塑性和粘结性,将石墨颗粒粘结起来。要求可塑性好,含铁量低,烧结范围宽的粘土。辅助材料包括成型材料和改变铅芯性能材料。成型材料用于提高可塑性和粘结力,改善铅芯成型性能。常用的有饴糖、黄耆树胶等。改变铅芯性能材料用于铅芯烧结后油浸处理,借以改善铅芯物理性能(如磨耗、浓度、芯尖受力、滑度、硬度等)。常用的有石蜡、牛羊油、凡士林等,通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搭配使用。颜色铅芯原料有色料、体质原料、胶粘剂、油脂和蜡。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起着色作用,要求着色力好,遮盖力高、质软、细度高,耐热性好,无毒等。常用的有钛白粉、炭黑、酞青蓝等。体质原料起粘结、骨架和调节硬度作用。

外观

外观装饰用料主要有硝基纤维铅笔漆、印花油墨、电化铝箔、橡皮头和铝箍等。制作工艺可分为铅笔板、铅芯、铅笔杆、成品装饰等工艺过程。铅笔板加工将原木开解、截断,开方锯解成木块,经水热处理后通过切板机切成铅笔板。板长184mm,宽73mm,厚 4.8~5.2mm。再经加热(60~120℃)干燥和高温(130~200℃)变性处理,使铅笔板达到软化易卷削的程度。铅芯加工石墨铅芯是以石墨与黏土按一定比例配好,经捏练机、三辊机调混后,通过压芯机挤压出一定规格尺寸(如HB~3H铅芯直径为1.80~2.10mm)的铅芯,经加热(50~150℃)干燥和高温(800~1100℃)焙烧,使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硬度,最后经油浸处理而制成。颜色铅芯加工和石墨铅芯类似,但不需进行烧结。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黏土、滑石粉、胶粘剂、色料、油脂和蜡等混合均匀后,经成型、干燥而制成,称为混合法;另一种是将瓷土、滑石粉、色料及胶粘剂等混合均匀后挤压成铅芯或将经干燥的铅芯放在油芯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充分吸收油脂而制成,称为油浸法。铅笔杆加工用刨槽机将铅笔板刨削成厚度为4.1~4.2mm,并有与铅芯直径相适应的芯槽的槽板,然后使用胶合剂将铅芯和铅笔板胶合起来,在夹紧状态下加热(50~120℃)干燥1~8小时后,经刨杆机加工制成长度为178~180mm的白杆铅笔。外观装饰加工将白杆铅笔进行油漆和印花装饰,以及切光、打印商标、装橡皮头、装铅笔帽等加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规格、外观颜色和花纹图案的成品铅笔。

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第一次, 石墨铅笔的诞生:此时的“铅笔”还处于仅仅满足可以书写的原始阶段;

第二次, 木杆铅笔的诞生:经历百年的发展后,此时的“铅笔”进入了其自身演变的初级阶段;

第三次, 带帽铅笔的诞生:伴随第一支‘完整铅笔’的诞生,铅笔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高级阶段。

铅笔标识

6B,5B,4B,3B,2B,B,HB,H,2H,3H,4H,5H,6H B--BLACK黑度 H--HARD硬度 B数越多铅笔就越黑越软,H数越多就越硬颜色越浅。HB是中间的。铅笔规格通常以H和B来表示,“H”是英文“Hard”(硬)的开头字母,表示铅笔芯的硬度,它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它的铅芯越硬,颜色越淡。“B"是英文“Black"(黑)的首字母,代表石墨的成分,表示铅笔芯质软的情况和写字的明显程度,它前面的数字越大,表明颜色越浓、越黑。

铅笔的分类正是按照笔芯中石墨的份量来划分。一般划分为H、HB、B三大类。其中H类铅笔,笔芯硬度相对较高,适合用于界面相对较硬或粗糙的物体,比如木工划线,野外绘图等;HB类铅笔笔芯硬度适中,适合一般情况下的书写;B类铅笔,笔芯相对较软,适合绘画,也可用于填涂一些机器可识别的卡片。比如,目前我们常使用2B铅笔来填涂答题卡。另外,常见的还有彩色铅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蜡笔,主要用于画画。

铅笔的未来发展

安全、便捷、环保,无疑将成为铅笔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4187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