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

历史沿革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

青岛农业大学校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莱阳农学院(1958—1963)

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1961年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莱阳县农业学校于1963年并入学校)。

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莱阳农业学校(1963—1976)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学校。

莱阳农业大学(1976—1978)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莱阳农学院(1978—2007)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2007—)

2007年3,4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以此为标志,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提出了“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始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政界:

孙政才孙政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蔡秋芳: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山东省副省长 副部级

李殿魁:曾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兼烟台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营市副市长、市长和市委书记、东营军分区政委,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张江汀: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明宝:烟台市副市长

吕志海:烟台市政协副主席

田明宝:烟台市政协副主席

王曰义: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华贤:中共济南市纪委书记、常务副书记、监察局长

王元榜:中共山东省纪委常委

王学文:中共威海市委常委、荣成市委书记

李峰:中共临沂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成文:中共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临沂市委常委李峰吕善勇: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仇冰玉: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桂敦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张宏伟: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

窦现金: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终身教育研究室主任,曾挂职广西梧州市副市长

孙君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学界:

李登海: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隋红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时建忠: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黄保续: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平原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王大刚:山东省农科院原院长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王金宝:山东省农业厅厅长

万书波:山东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何启伟: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蔬菜学博士生导师

禹山林: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省农科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山东省“泰山学者”花生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岗位特聘专家

李国华: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

石日众:威海工程技术学院院长

刘庆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西臣: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会连: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资深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陈金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

徐树军:美国农业部作物研究所遗传学家,获美国农业部科技奖,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秦学忠:博士,美国洛玛连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研究学者

王红军: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栾 升: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与微生物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商界:

山东同大集团董事长孙俊成张唐之:山东六和集团创始人,资深董事长

张效成:山东六和集团执行董事长

黄炳亮:山东六和集团常务副董事长

孙俊成:山东同大集团董事长

高汇刚:山东汇丰集团董事长

李朝阳: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式董事长兼总裁

刘维志: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幸福: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学校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校长

学校名称姓 名职 务任 期
青岛,农业大学,(2007,3-),莱阳农学院,(1978,4-2007,3)程玉海党委书记2011,11-
周学宝党委书记2004,5-2011,10
李宝笃校长2004,5-
于玄德党委书记1994,9-2004,5
周学宝校长1998,9-2004,5
周世浩院长1996,11-1998,9
王 敏院长1993,12-1996,6
王新波党委书记1991,10-1994,9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90,5-1991,10
李品愈院长1990,5-1993,12
许 方院长1984,7-1990,5
翁国立党委书记1987,1-1990,5
周世浩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84,7-1987,6
王绍武党委书记,院长1980,8-1983,12
李世峰主持党委工作1978,4-1980,7
莱阳农业大学(1976,5-1978,4)李世峰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6,5-1978,4
莱阳农校(1963,9-1976,5)李世峰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1,1-1976,5
徐学善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0,3-1970,12
刘,恒顺革委会主任1967,12-1970,3
徐学善总支书记,校长1963,12-1967,12
莱阳农学院(1958,9-1963,9)倪 江党委书记1959,9-1963,8
牟玉田院长1958,9-1963,8
徐宝永党委书记1958,9-1959,9
莱阳农校(1951,6-1958,9)杜 庆支部书记,校长1954,1-1958,9
周文峰支部书记,校长1951,6-1953,12

学校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青岛农业大学,原名莱阳农学院,是中国山东省省属的一所多学科性大学,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青岛农大在胚胎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属于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地处国际旅游胜地、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青岛,所在城阳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发达,是青岛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带。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2012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鲁教高字〔2012〕14号),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现已落户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连任协会主席。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70000余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

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工、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等22个教学院部。举办72个本科专业,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点78个。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7000余人,研究生1400多人。

学校拥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4291亩,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200多万册,电子图书19321GB。

青岛农业大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33人,博士366人,硕士790人。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博士生导师22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有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学校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与经纪研究院暨青岛培训中心、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会受到人们的拥戴,能承担重大使命。“厚德”指广厚之德,大德。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崇尚道德、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为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创新学习、追求真理、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意在倡导师生员工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致远”意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奋斗的目标。意在倡导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主题词

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

团结:就是虚怀若谷,宽以待人,友好相处,和衷共济。它要求师生员工具有豁达、宽容、理解、尊重、谦敬礼让的博大情怀,自信、乐观、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 平等、友爱、互助、合作、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谐创业。

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它要求师生员工具有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实干精 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畏劳苦。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它要求师生员工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 度,认真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 踏实的功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 术道德的人。苦,勇于拼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以自己不懈的奋斗攀登光辉的顶点。

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它要求师生员工时刻保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业、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才干。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贡献聪明才智。

标准字

青岛农业大学标准字为毛体

校标

校标整体呈圆形,有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图形由“AU”组合而成,是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鹰,“A”为英文“农业”的缩写,如雄鹰,又似 “人”字,代表了农科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U”为英文“大学”的缩

青岛农业大学校徽

写,以三条平行线组成,如伸展的翅膀,又似一本书,代表了多层次办学和多学科发展的大学形象;“Q”为英文“青岛”的缩写,与建校时间“1951”组合的背景图形,如大海、陆地和太阳,代表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以圆形环绕主图形周围的是中英文“青岛农业大学”,代表了学校团结和谐的氛围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校标表达内涵:青岛农业大学如昂首展翅的雄鹰,依托青岛优良的地域环境和学校50余年的办学积淀,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保持农业及生物科学的优势特色,努力促进多层次办学、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以昂扬的斗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校歌

《播种希望》

作词:夏胜仁

演唱:戴娆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一片片灿烂的笑容

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心里藏着五彩的梦

一个个春夏与秋冬

一遍遍耕耘伴收成

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

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在静静的课堂上

千万个希望在这里播种

当我们走进大学校门

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

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

桃李芬芳唱春风

永远都年轻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一片片灿烂的笑容

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心里藏着五彩的梦

一个个春夏与秋冬

一遍遍耕耘伴收成

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

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在静静的课堂上

千万个希望在这里播种

当我们走进大学校门

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

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

桃李芬芳唱春风

永远都年轻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

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

桃李芬芳唱春风

永远都年轻

永远都年轻

学术研究

科学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校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8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5项,省部级课题528项。学校在研科研经费3.26亿元。“十一五”以来获得发明专利53项,选育植物新品种4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78年以来学校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科研服务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的世纪,学校根据大农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十一五”以来,学校有40余项科技成果向社会转让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先后与青岛市及下属各县市区和淄博、聊城、潍坊、滨州、宿州(安徽)等地市和乳山、东阿、滕州、安丘、山亭等县市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搭建起了开展科技服务的广阔平台。通过与涉农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与政府联合开展人才培训、举办科研对接会,通过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的区域延伸到新疆、贵州、安徽等地。学校曾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科研成果

青岛农业大学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农学30强排行榜上,青岛农业大学在设有农学学科的128所大学中排名第29名。

在科技部公布的2002年度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青岛农业大学列第34位,山东省高校第一位。

青岛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是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自1951年建校以来,先后创造了大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成果,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农药,培育了中国首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有6次创造了全国作物栽培高产纪录。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学校培养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及全国"双百"人物李登海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应届本科生曾创造了总体40.8%考取研究生的佳绩。本科生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连续十多年比全国高校平均高出20余个百分点。自山东省公布高校就业率以来,学校本科生正式就业率一直比全省高校平均水平高出10余个百分点。

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各项事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到青岛办学后,学校充分利用青岛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突出办学特色,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跃,学校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铸就了特色鲜明的“莱农精神”,凝练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

国家级科技奖励

成果

种类

级别

时间

小麦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
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1985
长毛兔,优良品种育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2003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1999
“银果和,银泰,”农用杀菌活性的发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3
用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7
花生高产高校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8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成果

种类

级别

时间

1029玉米自交系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
莱阳梨新品种—中,香梨,的育成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
生物组织,黏合剂,的研制与初步应用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1
黄淮海平原,玉米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4
山东省100万亩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农业部“丰收奖”一等1995
长毛兔优良品种选育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6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8
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1
克隆牛技术的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2
王龙,鹅(,豁眼,机)品种选育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3
灰树花,发酵多糖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3
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机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4
中国,丛枝菌根,研究山东自然科学奖一等2005
猪蓝,耳病,病原分子,遗传变异,与诊断和系统防治技术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8

科研机构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负责人

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单,虎
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实验室沈,伟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实验室李保华
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刘,新
应用真菌实验室宋爱荣
旱作技术实验室林,琪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名称

负责人

山东省,农业传播,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赵晓春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负责人

山东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曲宝涵
山东省黑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雅娟
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宏坤
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单虎

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农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名称

负责人

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原永兵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实验室宋希云

序号

研究机构名称

确定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1旱作技术重点实验室1995年12月29日鲁教科字(1995)37号",九五",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1年12月27日鲁教科字(2001)42号",十五",强化建设实验室
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十一五”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9年10月30日鲁科基字(2009)164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2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2005年6月10日鲁教科字(2005)5号",十五",重点建设实验室
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十一五",重点建设实验室
2009年10月30日鲁科基字(2009)164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3预防兽医学实验室2006年12月8日鲁教科字4号",十一五",重点建设实验室
2011年6月28日鲁教科字〔2011〕8号“十二五”强化建设实验室
4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28日鲁教科字〔2011〕8号“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5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28日鲁教科字〔2011〕8号“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6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28日鲁教科字〔2011〕8号“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7山东省农业传播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6月28日鲁教科字〔2011〕8号“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8山东省黑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2007年12月19日鲁科农社字227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8年4月1日鲁农科教字(1998)第12号
1998年3月19日鲁科计字(1998)79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8年4月29日莱农院发(1998)41号
10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2009年12月28日鲁科规字207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12月16日鲁科规字252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山东省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12月21日鲁科规字229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山东省中美,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合作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0日鲁科合字241号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14山东省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0日鲁科合字241号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15山东省中美兽医,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2012年9月6日鲁科合字158号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16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2005年10月19日青科基字3号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17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09年11月4日青科基字5号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18青岛市,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12月28日青科计字52号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动漫创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9月26日青发改高技537号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9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11月8日发改高技2401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兽医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1月8日青科外字2号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1果树分子,发育生物学,实验室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22农业应用,微生物实验室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院级重点筹建实验室
23生物技术与,作物育种,实验室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24兽医生物技术实验室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院级重点筹建实验室
25山东食用菌菌种场1990年2月12日鲁农农字(90)第2号
1990年7月31日(90)鲁农计财字第62号
26农业应用真菌研究室1992年7月13日鲁教科字(1992)19号
27动物疾病防治,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28动物胚胎工程,中心2000年4月26日莱农院发,(2000)37号
29动物生殖发育与,基因工程,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0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1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2果蔬病虫害安全控制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3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4韩国,产业经济,研究所2006年6月16日莱农院发,(2006)80号
35旱作研究所1994年9月27日鲁教科字(1994)23号
1994年12月6日莱农院字(1994)第116号
36会计与财务研究所2006年1月9日莱农院发,(2006)1号
37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8建筑设计与检测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39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2003年1月7日鲁教科处函(2003)1号
40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41农村机电研究所1996年7月23日鲁教科字(1996)37号
1997年1月14日莱农院发(1997)4号
42农村经济研究所1997年6月10日鲁教科字(1997)13号
1998年11月2日莱农院发(1998)113号
43农村文化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44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45植物研究室1989年3月27日鲁教科字(1992)19号
46遗传研究室1989年3月27日鲁教科字(1992)19号
47兽医新药研究室1989年3月27日鲁教科字(1992)19号
48土壤农化研究室1992年7月13日鲁教科字(1992)19号
49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1994年9月27日鲁教科字(1994)23号
1994年12月6日莱农院字(1994)第116号
50生物技术研究所1997年6月10日鲁教科字(1997)13号
1998年11月2日莱农院发(1998)113号
51兽医,生物制品,研究所2001年9月5日鲁教科字(2001)28号
52药用真菌,研究所2003年1月7日鲁教科处函(2003)1号
53优质水禽研究所2003年1月7日鲁教科处函(2003)1号
54食品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55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56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57应用化学,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58应用统计,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59知识产权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60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所2005年12月29日莱农院发(2005)129号
61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2006年1月9日莱农院发(2006)1号
62数字农业,研究中心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3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4应用心理学,研究所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5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心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6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所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7茶叶研究所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8电子商务研究所2008年3月31日青农大校字〔2008〕24号
69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2008年10月28日青农大校字〔2008〕140号
70文化人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008年10月28日青农大校字〔2008〕140号
71新农药创制研究所2008年10月28日青农大校字〔2008〕140号
72机械工程研究所2008年10月28日青农大校字〔2008〕140号
73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8日青农大校字〔2008〕140号
74牡丹研究所2012年5月9日青农大校字〔2012〕63号

办学条件

教学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著、作风严谨朴实、创新创业精神突出、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面向“三农”培养立志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20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有2个教育部立项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级试点专业, 1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试点课程,9门省专项资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严格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生物类专业达到50%以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课外科技竞赛获得国家和国际奖励44项,省级奖励656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欢迎,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

院系设置

生命科学学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园林与林学院

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药学院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海都学院,(,独立学院,)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类 型

确定时间

批准文号

1禽病学“九五”省级筹建重点学科1995年12月29日鲁教科字﹝1995﹞38号
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十五”省级强化建设学科2001年12月27日鲁教科字﹝2001﹞42号
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学科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
3农药学“十五”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6月10日鲁教科字﹝2005﹞5号
“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
4果树学“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12月8日鲁教科字﹝2006﹞4号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
6植物病理学“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12月8日鲁教研字﹝2006﹞4号
7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院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8农药学院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9农业机械化工程院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10农业经济管理院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1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院重点建设筹建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12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院重点建设筹建学科1999年7月5日莱农院发〔1999〕53号

重点支持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中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的10个专业分别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农学、传播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非省财政重点支持的5个建设专业分别为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聘教授

赵要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2007当选年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首次在低等脊椎动物中发现具有明确铰链区的抗体新类型并命名为IgF。在鸭嘴兽发现中发现一种新型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并命名为IgO。首次在家养动物中发现IgD及其特殊的表达机制。分别在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及原始哺乳动物鸭嘴兽中发现IgD基因,为理解IgD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发现了猪促卵泡素b亚基(FSHβ)基因是影响猪产仔数(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迄今为止,共在PNA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Journal of Immunology, JBC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2008起任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杂志编委。为国际SCI杂志进行论文审稿,并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项目评审。

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梅旭荣,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2008年当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科学研究,主要学科领域是农作物节水的生理生态学和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重点学术领域为农田SPAC土壤水分函数与水分生产潜力层析分析、农田边界层中的湍流扩散理论与冠气关系,土壤水热运动计算方法、旱作与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开发战略。“七五”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专题2项,子专题2项,农业部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战略研究课题4项,其中“主要类型旱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及调控技术”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199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晋东豫西旱农地区农林牧综合发展优化模式”1998、1999年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发表论文60多篇,编著和参编出版著作7部。

曾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杰出岗位一级人才,国家863计划节水农业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等荣誉。

董雅娟,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2010年当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处董雅娟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参加了国家科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高产奶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专题研究,获得我国首例玻璃化冷冻保存一步法移植犊牛,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克隆牛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01年成功克隆出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2003年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的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犊牛和我国首例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牛自体繁殖后代成功诞生。主持的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使体细胞克隆牛落户农家,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民进行了产业链接,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006年抗疯牛病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诞生。2000年至今,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肉牛育种新技术研究。

2002、2004年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董春海,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0年当选山东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创新人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青岛市急需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军人物。

细胞骨架的分子调控研究:通过转基因手段改变植物细胞微丝的调控蛋白水平研究ADF和Profilin在细胞形态保持和细胞伸长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首次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克隆了ADF基因和Profilin基因,研究分析它们在植物细胞活动中的作用。植物抗逆反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模式植物遗传诱变,发现了一个对低温因子敏感的突变体。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突变体中很多与低温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 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克隆了该基因,而且证明基因表达一个重要的核孔蛋白。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权威细胞生物学杂志《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研究植物低温信号传导中HOS1和 ICE1的分子作用机理。从分子,生化,细胞,遗传几个方面研究它们的分子作用机制,发现HOS1是蛋白降解机制中的关键酶,它可以使ICE1进行多聚泛素修辞,并进而使其降解。这是植物低温信号传导途径研究中首次发现有蛋白降解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 USA》。乙烯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研究: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乙烯受体ETR1和它的调控因子RTE1,阐明它们在乙烯信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乙烯受体ETR1及其调控因子RTE1富集于植物细胞的内膜系统,具有直接的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Plant Journal》和《JBC》。

王红军,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2010年当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

独立主持六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血红素加氧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可以成功地保护移植的胰岛免受受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有效地增加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和功能。在哈佛医学院工作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通讯作者6篇。文章曾多次被同行引用。经常被美国糖尿病协会及其他年会邀请宣读论文。2009年获得了美国“City of Hope” 糖尿病委员会颁发的Rachimel Levine 杰出成绩奖。担任“糖尿病”,“移植”等多家杂志的评委,是世界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2011年出任南卡来罗那医学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并晋升为预备终身副教授。

万方浩,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2011年当选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生物学、生物防治、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主持“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在Science, PLoS ONE,New Phytolog

万方浩

ist,Biological Invasion,Biological Contro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了《入侵生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生物入侵:管理篇》等生物入侵系列专著(1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技成果15项。创建了我国新型学科

――入侵生物学,构建与发展了生物入侵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模式与体系。丰富与发展了入侵生物学基础理论,如外来种入侵的“前适应性”与“后适应性”机制、入侵种的“自我增强式作用”、“寄主反防御”、“外来生防作用物风险构成的过滤理论体系”等。开拓了传统生物防治的技术与方法,如生防作用物定量风险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寄主专一性测定修正程序、生态替代技术等。建立了外来入侵物种区域减灾的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在烟粉虱、豚草、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等入侵物种的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马渐新,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普度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当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渐新历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转座子分会主席,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基因组学分会主席,美国生物学学会会员。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植物基因组研究项目、美国交通部农源植物研究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学部的书评和终审专家,国际学术期刊《植物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前沿》审稿编辑,《国际植物基因组学报》客座编辑,是《自然-遗传学》、《美国科学院进展》、《基因组研究》、《植物细胞》、《植物学报》、《植物生理》等国际SCI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先后主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农业部科研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在近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50篇,总影响因子达330,他引2500余次,单篇他引达230次,是世界上论文被高频率引用的年轻植物科学家之一。

国际合作

国际会议

2012年10月13日至14日,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联合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14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研讨会暨田间试验机械展览会在青岛农业大学顺利召开。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Mechanization of Field Experiments 简称IAMFE)成立于1964年,为世界性非盈利性组织。该协会在全世界已有10个国家分会,并与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该协会自成立以来每4年召开一次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田间育种试验机具、种子检测仪器和加工设备展览会,交流田间育种试验及种子检测加工等方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经验及研究成果等。四十八年来,协会(IAMFE)先后成功举办了13届国际学术会议与机械装备展览会。

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自中国分会成立以来便为IAMFE工作,至今已有18年。他2004年当选为IAMFE协会副主席,2008年当选为IAMFE协会主席,2012年连任协会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该协会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多年来,他带领中国分会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核心,建立了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具有自主产权小区机械的研发工作。

此次会议决定由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连任协会主席,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家胜博士担任秘书长。此外,IAMFE总部将由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迁移到青岛农业大学。

合作大学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开放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已与美国康奈尔、韩国首尔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国外交流大学及国外合作单位

编号

合作单位中文名

合作单位英文名

国别

1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美国USA
2莫瑞,州立大学Murray,State,University美国USA
3美国奥本大学Auburn,University美国USA
4美国圣文生学院Saint,Vincent,College美国USA
5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University,of,Abertay,Dundee英国UK
6英国皇家农学院Royal,Agricultural,College英国UK
7英国伍斯特大学Worcestor,University英国UK
8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

Canadi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

加拿大Canada
9加拿大皇家大学Royal,Roads,University加拿大Canada
10加拿大,布鲁克,大学Brock,University加拿大Canada
11加拿大,里贾纳,大学Regina,University加拿大Canada
12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AAFC,Potato,Research,Institute加拿大Canada
13维多利亚州,国际教育中心

Victorial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澳大利亚Australia
14拉筹伯大学University,of,La,Trobe澳大利亚Australia
15法国孔泰大学University,of,Comte法国France
16法国雷恩农学院Agrocampus,Rennes法国France
17威恩,斯特凡,大学

Weihenstephan-Triesdor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德国Germany
18塞德尔,基金会Hans,Seidel,Foundation德国Germany
19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Anhalt,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德国Germany
20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university荷兰Holand
21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University意大利Italy
22鹿儿岛,大学Kagoshima,University日本Japan
23山口大学Yamaguchi,University日本Japan
24弘前大学Hirosaki,University日本Japan
25岩手大学Iwate,University日本Japan
26日本农协组织研究会Japan,Farmers,Association,Society日本Japan
27日本东京农工大学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日本Japan
28日本,富士大学Fuji,University,of,Japan日本Japan
29日本,山形大学Yamagata,University日本Japan
30圣彼得堡国立大学Saintsburg,National俄罗斯Russia
31米丘林,大学

Michurinsk Stat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俄罗斯Russia
32伏尔加格勒,国立农业大学Volgograd,State,Agricultural,Academy俄罗斯Russia
33克麦罗沃国立大学Kemerov,State,University俄罗斯Russia
34纳威,赛德,大学University,of,Novi,Sad南斯拉夫Yugoslavia
35以色列希伯来大学Hebrew,University以色列Israel
36农业发展部推广服务中心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以色列Israel
37韩国首尔大学Seoul,National,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38韩国庆尚大学Gyeongsang,National,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39韩国农业振兴厅

South Korea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韩国South,Korea
40韩国全北大学Chonbuk,National,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41韩国昌原大学Changwon,National,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42韩国,清州,大学Cheongju,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43韩国新罗大学Silla,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44江原大学Kangwon,National,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45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

South Korean Rur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韩国South,Korea
46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

Kore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韩国South,Korea
47骊州大学Yeojoo,Institute,of,Technology韩国South,Korea
48国际经商教育学会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Society

韩国South,Korea
49釜山开发研究院Busan,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韩国South,Korea
50天安莲庵大学Cheonan,Yonam,College韩国South,Korea
51韩国纪,全大学Jeonju,Kijeon,Women’s,College韩国South,Korea
52韩国宠物学会Korea,Pet,Society韩国South,Korea
53加耶大学校Kaya,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54韩国湖西大学Hoseo,University韩国South,Korea
55韩国东亚高等学校Korea,East,Asain,College韩国South,Korea
56韩国食品研究所Korea,Food,Research,Institute韩国South,Korea
57韩国毒理研究所Korea,Toxicology,Research,Institute韩国South,Korea
58西班牙酒店旅游管理学校

Spain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chool

西班牙Spain
59斯米德斯洛德农场Woodsmoke,Ranch挪威Norway
60北岛技,理工学院Wanganiu,College,of,Polytechnics新西兰New,Zealand
61南非,博兰德,技术学院South,Africa,Boland,Technical,College南非South,Africa

校园生活

虹子湖

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风光虹子湖是位于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内的一座人工湖,是整个学校四通八达的人工河网络的中心,也是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休闲娱乐的中心。其具体位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校区东苑中部、教学区以北、学生公寓以南的宽阔地带。

虹子湖周边景致优美,环境幽雅。湖的西边和北邻是连绵的松林和竹林,其间缀有假山与园林建筑,错落有致,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美景,引人入胜。湖周边更是有棵棵垂柳傲然挺立,是农大学子日常早读和休闲的绝佳地方。虹子湖以北,是大学生们经常聚集起来组织活动的知音广场。这是大学生的活动舞台,几乎每周都有各种协会与校外团体在此举行各种活动。

虹子湖内生物繁多,除水中常见水生植物外,还栽植有莲花,湖中红鲤、鲫鱼、草鱼等多种鱼类畅游其间,湖内有亭,与假山相映成景。

社区

水杉林社区是青岛农业大学官方BBS。

相关新闻

青岛农业大学“草莓教授”姜卓俊

“草莓教授”姜卓俊(左一)2013年11月01日,《光明日报》刊发报道了青岛农业大学“草莓教授”姜卓俊生平事迹。

姜卓俊,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草莓种植专家,农民兄弟都喜欢叫他“草莓教授”。2011年,他成功研发“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种出了我国第一亩秋草莓,填补了我国每年7~11月无新鲜草莓上市的空白。20多年奔走田间,姜卓俊早就成了草莓种植户最贴心的朋友,每一次对于植户遇到的问题他都会给出详细指导意见。

如今已近60岁的姜卓俊还有个目标——在目前超早熟的基础上,将草莓收获时间再向前提,让草莓在一年中不间断地新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