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人性 ,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例如:能够使用利用言语、文字、音乐、或其他工具彼此交流,能够独立思考、感悟,能够有所创造、能够彼此团结协作,能够近忧远虑、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并有能力改造客观事物等一些只有人才具有的特性,因为这些特性是其他动物、植物所不具备的。如果一种特性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那些特性不能算是人性,只能算是动物性,例如:繁衍、觅食、恐惧、趋利避害(准确地说是为了利益去做事)等,即如果一种特性不是人类独有的,则那样特性就不是人性。人来源于动物,所以人性是以动物性为基础的,但比起动物性,人性是人所独有的更高一个界别的特性。说到人性,如果真要按实际情况来说,只有屈指可数的能被称为人性。譬如人类的感情。动物之间有感情,包括爱情、亲情(不过大部分专家学者之将它们的这些行为称为本能,这是不对的)若把动物与人类分为两个类别,动物的综合素质比人类的综合素质高得多。俗语的“禽兽不如”有几分道理,不过这样的说法显得动物是低下的,而事实上,动物在很多方面是比人类高级的。

基本定义

哲学定义

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95年6月第2版第56页)。

一般定义

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以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

最新定义

人性:就是人的性质。(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

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对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样,那么什么是性格?河南学者尧谷子在18型人格理论中指出认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现。

性而需,需而求,求而哲,哲而格,格而行,行而习,习而性。性质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质,如此循环往复,终成定格,此乃人格。环境的因素之外,这就是人格的形成的过程。

那么人性如何决定人格呢?下面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

一:人性的内容结构

从空间的结构上讲,人性的内容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和未来八个层面。在时间的作用下,行为决定关系,形体造就特征,情感影响态度,精神成就气质,认知左右能力,目的决定计划,历史带来经验,未来设定理想,从而人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为关系、形体特征、情感态度、精神气质、认知能力、目的计划、历史经验和未来理想八大类。

二、人性的质

相对均衡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失衡型、离衡型(发散型)、趋衡型(集中型)、均衡型四种相对均衡类型。这是从事物的变化关系讲,从事物发展的程度讲,这四种类型表现为低,较低,较高,高。任何事物包含四种状态,人性的十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包含四个质的不同的特点,行为可分为积极、较积极、较消极和消极性;形体可分为美、较美和较丑丑以及健康、较健康和较差差;情感可分为热情、平易、冷漠、冷淡;认知可分为优、良、中差;精神可分为坚韧、坚强、脆弱和懦弱;目的可分为明确、较明确、较不明确和不明确,历史有至善,未来存至美。每层依据标准不同划分不同的质,因此,描述人的质的词语非常之多,比如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等等。

三、性质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性格,循环至人格的图表。

人性内容人生追求人生哲学人性·性格人格类型人性需求
开发发展个人主义开放(开发型)发展需求
目的计划完美唯美主义原则性?、不易妥协(完美型)自我实现
研究真理理性主义较真(研究型)成就需求
认知能力知识科学主义温文儒雅 、有学问(知识型)成就需求
成就成就实用主义自信、活力充沛(成就型)成就需求
精神气质权力意志主义具攻击性、自我中心 (领导型)权力需求
艺术浪漫浪漫主义追求独特易忧郁、妒忌(艺术型)尊重、亲和需求
情感态度人道主义温和友善、随和(给予型)亲和需求
物质物质物质主义快乐热心 、不停活动(享乐型)生理,安全需求
身体特征安全存在主义现实,传统(现实型)安全需求
疑惑真实批判主义忠诚 、警觉 、谨慎(疑惑型)安全需求
行为关系和平和平主义温和友善 、忍耐、随和(和平型)行为需求
历史经验经验经验主义传统、保守(经验型)时间需求
未来理想理想理想主义有大志(理想型)时间需求
(先验型)至善先验主义先天就有(先验型)时间需求
(超理想型)至美共产主义以后存在(超理想型)时间需求
多面人性多重结构、解构主义多个特点多元人格多面需求

相关联系

人学

基本概念: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在研究实质上,人学,是横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是对人类的社会属性、生理、心理属性和综合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狭义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主要以人性(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兼含人生观(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人治论(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人的社会理想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

人学家

人学家是一个修养人格及其生态的人。泛指专门从事人学研究的人,即对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人员。特指对“人格及其生态的上升工程”作出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贡献的人员。每个人都应该看重人学,因为追求研究人学的人不仅是爱人的表现,而且是具有高超爱情的人。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人格及其生态的不断上升,以实现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人的伟大本质上是人格的伟大,相反,人的丑陋本质上是人格的污秽。具有伟大人格的人会不断的服务和增加生态的美善,而具有丑恶人格的人会不断的破坏和增加生态的丑恶,要使人人成为人学学者,用真理及善良及美好的方式给他人和自己关爱,彼此示范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是人类为世界文明及其幸福而天天努力,直到人格及其生态的上升。人人都将人格及其生态的上升作为使命,随处宣讲,为不爱我的人服务,为爱我的人服务,为我爱的人服务,为人类文艺复兴服务,将人的发现和上升进行彻底。那些藉人格及其生态上升的人,接受了大我的邀请及自由地予以回应的人,也受了大我爱的驱使,到世界各处去传播文明及其幸福的人学理论与方法。人学是真、善、美的宝库。由人类代代相传,从人的良心中表达出来,为所有立志上升人格及其生态的人展现出来,一方面指示信念,一方面激发情感,并在文明及其幸福中加以诗歌赞颂般的庆祝。

相关研究

潜意识行为的人性所在

潜意识行为是指人们总想去做、总喜欢去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做的那些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伊德是指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部分,伊德(本我)是人们的攻击性需求(或说是对强势的追求)与性的需求,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这两项本性往往被自我(行为可能性认知)与超我(行为应该性认识)所控制所压抑,从而被迫进入潜意识。这也就是说: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行为的本性来源在于人们被压抑的性与攻击性需求。

意志行为的人性所在

意志行为是人们具有明确动机与目标的行为。弗洛伊德作受其理论以精神分析为目标的限止,对人们很多行为控制与压抑是主动为之(意志行为)的现象,在其理论阐述中没有述及。即使作为管理心理学理论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对人们行为的管理与控制,但其又认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自我实现需要、受尊重需求)要以其生理需求满足为前提条件。这样,作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理论还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没能或不能解释很多现象:如红军长征、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著《红楼梦》等,在艰难困苦、甚至饥寒交加状况下仍能不屈不挠的追求与行为。

显然相对于人们的意志行为,还有比弗洛伊德所描述的伊德、马斯洛所描述的生理需求,更强大的心理动能存在(即使是这种心理动能时常会受潜意识影响)。在意志行为中心理动能最强大的表现是人们在各种世界观与价值观基础上,对生命生存乃至人类世界存在意义的意识,这也就是自我所自尊、尊重、尊崇的意识,亦可称之为人们意志行为的本性所在。正是由于人们有了这些因不同社会影响而具有的个性化的自尊尊崇意识,个体才会将各种外界事物在自己心目中进行重要性的评价与配置,进而才会出现在同一条件下针对同一目标事物各人会呈现出轻重不一的关注与推崇。也许有人会说:婴儿在生下来时其就会吃奶就会寻求食物,难道这不能证明人们的本性就是生理需求吗?但实际上婴儿在其出生时其本性虽然是生理需求,但随着成长使其知识能力的积累越来越多、生存生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时,其自尊与尊崇的本性就会随着其所受社会影响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否则我们就不可理解很多自愿进行社会活动,特别是环境保护的人士如《狮子与我》的作者乔伊·亚当森,为什么会那样不顾艰难困苦,甚至付出自身金钱与生命的代价去进行一些动植物的保护活动。

娱乐消遣行为的人性所在

娱乐消遣行为是指人们有明确动机但却无明确目标的行为,即是指那些总是想去做但却不在乎甚至不知道怎么做以及会做到什么程度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具有娱乐休闲动机时,如果他自己觉得看电影、看电视、跳舞等目标都能满足这个动机,那么他对娱乐消遣目标的选择只有随意性,而没有必须性。娱乐消遣行为按照其不同的娱乐消遣性质,可分为寻求美感的欣赏行为和寻求刺激的消遣行为两种。娱乐消遣心态表现为情趣、情调和爱好三个方面统一协调性,例如集邮就是人们对邮票知识内容的情趣,观赏邮票的情调以及对精美邮票的爱好相互统一一致地组成的。

娱乐消遣行为简单地说也就是所谓“玩”的过程,是一种对自身乃至外界各种事物发展变化进行研习与欣赏的过程。它包括各种非职业性的主动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绘画、唱歌以及看电影、看演唱会、看表演、对大自然的漫游等等。“玩”对动物生物的学习进化具有积极推动的意义,在动物进化生长过程中动物靠玩乐来锻练、学习与显示自己,动物在玩乐中不断地试验、发现并进而发掘、发展自己的潜能,辅助实现着动物的成长进化乃至最后的分化。就如猫科动物之所以会分化为猫、狮子、老虎、豹子等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也是各种猫科动物通过自然选择与玩乐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成长与局限性,并将这种经验遗传下来的结果。所以说:娱乐消遣行为的本性在于人类的好奇心与学习。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619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