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简介
1926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次国际乒乓球赛,共有9个国家的64名男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比赛同时召开的参加国代表会议上,在德国勒赫曼博士的倡议下,决定举办欧洲乒乓锦标赛(即后来的世乓赛)并建议成立国际乒联。同年12月,国际乒联正式成立,并把在伦敦举行的欧洲锦标赛命名 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当时的比赛没有秩序册,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呆在现场,由裁判员随叫随到进行比赛。运动员随意着装,有穿长裙的、长裤的,有打领带穿皮鞋的,门票免费。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对决赛做了报道并给予好评。
重大阶段
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乒乓球运动及其世界锦标赛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6~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
1926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在这期间,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球台由4.8尺长增至5尺,球网由6.5寸高降为6寸,球从软球改为硬球。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用手指旋转球的那卡尔式发球。
第二阶段(1952~1959年):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第三阶段(1959~1969年):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第四阶段(1971~1979年):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第五阶段(1981~1988年):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
第六阶段(1991年~ ):“世界打中国”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国队走出低谷,重攀高峰。
历届冠军
历届男女团体冠军
届次 | 地点 | 时间 | 男团冠军 | 女团冠军 |
第1届 | 英国伦敦 | 1926.12.6-12.12 | 匈牙利 | |
第2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28.1.25-1.29 | 匈牙利 | |
第3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29.1.14-1.21 | 匈牙利 | |
第4届 | 德国柏林 | 1930.1.21-1.26 | 匈牙利 | |
第5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31.2.10-2.15 | 匈牙利 | |
第6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2.1.25-1.30 | 捷克 | |
第7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3.1.31-2.5 | 匈牙利 | |
第8届 | 法国巴黎 | 1934.12.2-12.10 | 匈牙利 | 德国 |
第9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5.2.8-2.10 | 匈牙利 | 捷克 |
第10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6.3.12-3.18 | 奥地利 | 捷克 |
第11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7.2.1-2.7 | 美国 | 美国 |
第12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8.1.24-1.29 | 匈牙利 | 捷克 |
第13届 | 埃及开罗 | 1939.3.6-3.11 | 捷克 | 德国 |
第14届 | 法国巴黎 | 1947.2.28-3.7 | 捷克 | 英国 |
第15届 | 英国温布利 | 1948.2.4-2.11 | 捷克 | 英国 |
第16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49.2.4-2.10 | 匈牙利 | 美国 |
第17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50.1.29-2.5 | 捷克 | 罗马尼亚 |
第18届 | 奥地利维也纳 | 1951.3.2-3.11 | 捷克 | 罗马尼亚 |
第19届 | 印度孟买 | 1952.2.1-2.10 | 匈牙利 | 日本 |
第20届 | 克罗地亚布加勒斯特 | 1953.3.20-3.29 | 英国 | 罗马尼亚 |
第21届 | 英国温布利 | 1954.4.5-4.14 | 日本 | 日本 |
第22届 | 荷兰乌得勒支 | 1955.4.16-4.24 | 日本 | 罗马尼亚 |
第23届 | 日本东京 | 1956.4.2-4.11 | 日本 | 罗马尼亚 |
第24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57.3.7-3.15 | 日本 | 日本 |
第25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59.3.20-3.29 | 日本 | 日本 |
第26届 | 中国北京 | 1961.4.5-4.14 | 中国 | 日本 |
第27届 | 捷克布拉格 | 1963.4.5-4.14 | 中国 | 日本 |
第28届 |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 1965.4.15-4.25 | 中国 | 中国 |
第29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67.4.11-4.21 | 日本 | 日本 |
第30届 | 德国慕尼黑 | 1969.4.17-4.27 | 日本 | 苏联 |
第31届 | 日本名古屋 | 1971.3.28-4.7 | 中国 | 日本 |
第32届 |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 1973.4.5-4.15 | 瑞典 | 韩国 |
第33届 | 印度加尔各达 | 1975.2.6-2.16 | 中国 | 中国 |
第34届 | 英国伯明翰 | 1977.3.26-4.5 | 中国 | 中国 |
第35届 | 朝鲜平壤 | 1979.4.25-5.6 | 匈牙利 | 中国 |
第36届 |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 1981.4.14-4.26 | 中国 | 中国 |
第37届 | 日本东京 | 1983.4.28-5.9 | 中国 | 中国 |
第38届 | 瑞典哥德堡 | 1985.3.28-4.7 | 中国 | 中国 |
第39届 | 印度新德里 | 1987.2.6-2.16 | 中国 | 中国 |
第40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89.3.29-4.9 | 瑞典 | 中国 |
第41届 | 日本千叶 | 1991.4.24-5.6 | 瑞典 | 朝鲜联队 |
第42届 | 瑞典哥德堡 | 1993.5.11-5.23 | 瑞典 | 中国 |
第43届 | 中国天津 | 1995.5.1-5.14 | 中国 | 中国 |
第44届 | 英国曼彻斯特 | 1997.4.24-5.5 | 中国 | 中国 |
第45届 | 荷兰埃因霍温 | 1999.8.2-8.8 | 瑞典 | 中国 |
第46届 | 日本大阪 | 2001.4.23-5.6 | 中国 | 中国 |
第47届 | 法国巴黎 | 2003.5.20-5.26 | ||
卡塔尔多哈 | 2004.3.1-3.7 | 中国 | 中国 | |
第48届 | 中国上海 | 2005.4.30-5.6 | ||
德国不来梅 | 2006.4.24-5.1 | 中国 | 中国 | |
第49届 |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 2007.5.21-5.27 | ||
中国广州 | 2008.2.24-3.2 | 中国 | 中国 | |
第50届 | 日本横滨 | 2009.4.28-5.5 | ||
俄罗斯莫斯科 | 2010.5.23-5.30 | 中国 | 新加坡 | |
第51届 | 荷兰鹿特丹 | 2011.5.8-5.15 | ||
德国多特蒙德 | 2012.3.25-4.1 | 中国 | 中国 | |
第52届 | 法国巴黎 | 2013.5.13-5.20 | ||
日本东京 | 2014.4.28-5.5 | 中国 | 中国 |
历届男女单打冠军
届次 | 地点 | 时间 | 男单冠军 | 女单冠军 |
第1届 | 英国伦敦 | 1926.12.6-12.12 | R.雅可比(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2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28.1.25-1.29 | M.梅什洛维茨(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3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29.1.14-1.21 | F.J.佩里(英国)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4届 | 德国柏林 | 1930.1.21-1.26 | G.V.巴纳(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5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31.2.10-2.15 |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6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2.1.25-1.30 | G.V.巴纳(匈牙利) | A.西普斯(匈牙利) |
第7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3.1.31-2.5 | G.V.巴纳(匈牙利) | A.西普斯(匈牙利) |
第8届 | 法国巴黎 | 1934.12.2-12.10 | G.V.巴纳(匈牙利) | M.凯特纳罗娃(捷克) |
第9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5.2.8-2.10 | G.V.巴纳(匈牙利) | M.凯特纳罗娃(捷克) |
第10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6.3.12-3.18 | S.科拉尔(捷克) | R.H.阿隆斯(美国) |
第11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7.2.1-2.7 | R.伯格曼(英国) | 未宣布 |
第12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8.1.24-1.29 | B.瓦纳(捷克) | G.普里希(奥地利) |
第13届 | 埃及开罗 | 1939.3.6-3.11 | R.伯格曼(英国) | V.德佩特里索娃(捷克) |
第14届 | 法国巴黎 | 1947.2.28-3.7 | B.瓦纳(捷克) |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5届 | 英国温布利 | 1948.2.4-2.11 | R.伯格曼(英国) |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6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49.2.4-2.10 | J.李奇(英国) |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7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50.1.29-2.5 | R.伯格曼(英国)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18届 | 奥地利维也纳 | 1951.3.2-3.11 | J.李奇(英国)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19届 | 印度孟买 | 1952.2.1-2.10 | 佐藤博治(日本)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0届 | 克罗地亚布加勒斯特 | 1953.3.20-3.29 | F.西多(匈牙利)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1届 | 英国温布利 | 1954.4.5-4.14 | 荻村伊智朗(日本)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2届 | 荷兰乌得勒支 | 1955.4.16-4.24 | 田中利明(日本) |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3届 | 日本东京 | 1956.4.2-4.11 | 荻村伊智朗(日本) | 大川富(日本) |
第24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57.3.7-3.15 | 田中利明(日本) | 江口富士枝(日本) |
第25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59.3.20-3.29 | 容国团(中国) | 松崎君代(日本) |
第26届 | 中国北京 | 1961.4.5-4.14 | 庄则栋(中国) | 邱钟惠(中国) |
第27届 | 捷克布拉格 | 1963.4.5-4.14 | 庄则栋(中国) | 松崎君代(日本) |
第28届 |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 1965.4.15-4.25 | 庄则栋(中国) | 深津尚子(日本) |
第29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67.4.11-4.21 | 长谷川信彦(日本) | 森泽幸子(日本) |
第30届 | 德国慕尼黑 | 1969.4.17-4.27 | 伊藤繁雄(日本) | 小和田敏子(日本) |
第31届 | 日本名古屋 | 1971.3.28-4.7 | S.本格森(瑞典) | 林惠卿(中国) |
第32届 |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 1973.4.5-4.15 | 郗恩庭(中国) | 胡玉兰(中国) |
第33届 | 印度加尔各达 | 1975.2.6-2.16 | J.约尼尔(匈牙利) | 朴英顺(朝鲜) |
第34届 | 英国伯明翰 | 1977.3.26-4.5 | 河野满(日本) | 朴英顺(朝鲜) |
第35届 | 朝鲜平壤 | 1979.4.25-5.6 | 小野诚治(日本) | 葛新爱(中国) |
第36届 |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 1981.4.14-4.26 | 郭跃华(中国) | 童玲(中国) |
第37届 | 日本东京 | 1983.4.28-5.9 | 郭跃华(中国) | 曹燕华(中国) |
第38届 | 瑞典哥德堡 | 1985.3.28-4.7 | 江嘉良(中国) | 曹燕华(中国) |
第39届 | 印度新德里 | 1987.2.6-2.16 | 江嘉良(中国) | 何智丽(中国) |
第40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89.3.29-4.9 | 瓦尔德内尔(瑞典) | 乔红(中国) |
第41届 | 日本千叶 | 1991.4.24-5.6 | 佩尔森(瑞典) | 邓亚萍(中国) |
第42届 | 瑞典哥德堡 | 1993.5.11-5.23 | 盖亭(法国) | 玄静和(韩国) |
第43届 | 中国天津 | 1995.5.1-5.14 | 孔令辉(中国) | 邓亚萍(中国) |
第44届 | 英国曼彻斯特 | 1997.4.24-5.5 | 瓦尔德内尔(瑞典) | 邓亚萍(中国) |
第45届 | 荷兰埃因霍温 | 1999.8.2-8.8 | 刘国梁(中国) | 王楠(中国) |
第46届 | 日本大阪 | 2001.4.23-5.6 | 王励勤(中国) | 王楠(中国) |
第47届 | 法国巴黎 | 2003.5.20-5.26 | 施拉格(奥地利) | 王楠(中国) |
第48届 | 中国上海 | 2005.4.30-5.6 | 王励勤(中国) | 张怡宁(中国) |
第49届 |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 2007.5.21-5.27 | 王励勤(中国) | 郭跃(中国) |
第50届 | 日本横滨 | 2009.4.28-5.5 | 王皓(中国) | 张怡宁(中国) |
第51届 | 荷兰鹿特丹 | 2011.5.8-5.15 | 张继科(中国) | 丁宁(中国) |
第52届 | 法国巴黎 | 2013.5.13-5.20 | 张继科(中国) | 李晓霞(中国) |
第53届 | 中国苏州 | 2015.4.26-5.3 |
历届男子单打前三甲
地点 | 时间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巴黎 | 2013年 | 张继科(中国) | 王皓(中国) | 马龙(中国) 许昕(中国) |
鹿特丹 | 2011年 | 张继科(中国) | 王皓(中国) | 马龙(中国) 波尔(德国) |
横滨 | 2009年 | 王皓(中国) | 王励勤(中国) | 马龙(中国) |
马琳(中国) | ||||
萨格勒布 | 2007年 | 王励勤(中国) | 马琳(中国) | 柳承敏(韩国) |
王皓(中国) | ||||
上海 | 2005年 | 王励勤(中国) | 马琳(中国) | 梅兹(丹麦) |
吴尚垠(韩国) | ||||
巴黎 | 2003年 | 施拉格 (奥地利) | 朱世赫(韩国) | 孔令辉(中国) |
格林卡(希腊) | ||||
大阪 | 2001年 | 王励勤 (中国) | 孔令辉(中国) | 蒋澎龙(中国台北) |
马琳(中国) | ||||
埃因霍温 | 1999年 | 刘国梁(中国) | 马琳(中国) | 施拉格(奥地利) |
瓦尔德内尔(瑞典) | ||||
曼彻斯特 | 1997年 | 瓦尔德内尔 (瑞典) | 萨姆索诺夫 (白俄罗斯) | 孔令辉(中国) |
阎森(中国) | ||||
天津 | 1995年 | 孔令辉(中国) | 刘国梁(中国) | 丁松(中国) |
王涛(中国) | ||||
哥德堡 | 1993年 | 盖亭(法国) | 塞弗(比利时) | 普里莫拉茨(克罗地亚) |
瓦尔德内尔(瑞典) | ||||
千叶 | 1991年 | 佩尔森 (瑞典) | 瓦尔德内尔 (瑞典) | 金泽洙(朝鲜联队) |
马文革(中国) | ||||
多特蒙德 | 1989年 | 瓦尔德内尔 (瑞典) | 佩尔森(瑞典) | 格鲁巴(波兰) |
于沈潼(中国) | ||||
新德里 | 1987年 | 江嘉良(中国) | 瓦尔德内尔 (瑞典) | 陈新华(中国) |
滕毅(中国) | ||||
哥德堡 | 1985年 | 江嘉良(中国) | 陈龙灿(中国) | 卢传松(中国香港) |
滕毅(中国) | ||||
东京 | 1983年 | 郭跃华(中国) | 蔡振华(中国) | 江嘉良(中国) |
王会元(中国) | ||||
塞尔维亚 | 1981年 | 郭跃华(中国) | 蔡振华(中国) | 本格森(瑞典) |
舒尔贝克(南斯拉夫) | ||||
平壤 | 1979年 | 小野诚治 (日本) | 郭跃华(中国) | 李振恃(中国) |
梁戈亮(中国) | ||||
伯明翰 | 1977年 | 河野满(日本) | 郭跃华(中国) | 黄亮(中国) |
梁戈亮(中国) | ||||
加尔各答 | 1975年 | 约尼尔 (匈牙利) | 斯蒂潘尼契 (南斯拉夫) | 河野满(日本) |
高岛规郎(日本) | ||||
萨拉热窝 | 1973年 | 郗恩庭 (中国) | 约翰松(瑞典) | 斯蒂潘契夫(南斯拉夫) |
舒尔贝克(南斯拉夫) | ||||
名古屋 | 1971年 | 本格森 (瑞典) | 伊藤(日本) | 郗恩庭(中国) |
舒尔贝克(南斯拉夫) | ||||
慕尼黑 | 1969年 | 伊藤 (日本) | 舒勒(西德) | 葛西健二(日本) |
田阪登纪夫(日本) | ||||
斯德哥尔摩 | 1967年 | 长谷川信彦 (日本) | 河野满(日本) | 木村兴治(日本) |
舒勒(联邦德国) | ||||
卢布尔雅那 | 1965年 | 庄则栋 (中国) | 李富荣(中国) | 周兰荪(中国) |
舒勒(联邦德国) | ||||
布拉格 | 1963年 | 庄则栋 (中国) | 李富荣(中国) | 王志良(中国) |
张樊林(中国) | ||||
北京 | 1961年 | 庄则栋 (中国) | 李富荣(中国) | 徐寅生(中国) |
张樊林(中国) | ||||
多特蒙德 | 1959年 | 容国团 (中国) | 西多 (匈牙利) | 迈尔斯(美国) |
荻村伊智明(日本) | ||||
斯德哥尔摩 | 1957年 | 田中利明 (日本) | 荻村伊智朗 (日本) |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
施耐德(德国) | ||||
东京 | 1956年 | 荻村伊智朗 (日本) | 田中利明 (日本) | 诺和昭雄(日本) |
富田芳雄(日本) | ||||
乌特勒支 | 1955年 | 田中利明 (日本) | 多利纳 (南斯拉夫) | 斯蒂芬卡菲罗(法国) |
西多(匈牙利) | ||||
温布利 | 1954年 | 荻村伊智朗 (日本) | 弗里斯搏格 (瑞典) |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
伯格曼(英国) | ||||
布加勒斯特 | 1953年 | 西多(匈牙利) | 安德里亚迪斯 (捷克斯洛伐克) | 高基安(匈牙利) |
斯蒂佩克(捷克斯洛伐克) | ||||
孟买 | 1952年 | 佐藤(日本) | 高基安(瑞典) | 阿毛莱迪(法国) |
鲁特霍福特(法国) | ||||
维也纳 | 1951年 | 李奇 (英国) | 安德里亚迪斯 (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匈牙利) |
瓦茨拉夫-塔莱巴(捷克斯洛伐克) | ||||
布达佩斯 | 1950年 | 伯格曼 (英国) | 索斯(匈牙利) |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匈牙利) | ||||
斯德哥尔摩 | 1949年 | 李奇 (英国) | 瓦纳 (捷克斯洛伐克) | 马丁-来斯曼(美国) |
F·苏斯(匈牙利) | ||||
温布利 | 1948年 | 伯格曼 (英国) | 瓦纳 (捷克斯洛伐克) | 阿毛莱迪(法国) |
安德里亚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 ||||
巴黎 | 1947年 | 瓦纳 (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匈牙利) | 里奇(英国) |
路易斯-派格利罗(美国) | ||||
开罗 | 1939年 | 伯格曼 (英国) | 埃尔利奇 (法国) | 杜利纳(南斯拉夫) |
瓦纳(捷克斯洛伐克) | ||||
温布利 | 1938年 | 瓦纳 (捷克斯洛伐克) | 伯格曼 (英国) | 巴纳(匈牙利) |
迪波尔-哈兹(匈牙利) | ||||
巴登 | 1937年 | 伯格曼 (英国) | 埃尔利奇 (法国) | 汉斯哈亭哥(奥地利) |
F·苏斯(匈牙利) | ||||
布拉格 | 1936年 | 科拉尔 (捷克斯洛伐克) | 埃尔利奇 (法国) | 伯格曼(奥地利) |
F·苏斯(匈牙利) | ||||
温布利 | 1935年 | 巴纳 (英国) | 斯扎巴多斯 (匈牙利) | 埃尔里奇(波兰) |
欧文科恩(匈牙利) | ||||
巴黎 | 1934年 | 巴纳 (英国) | 贝拉克 (匈牙利) | 蒂博尔-哈兹(美国) |
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
巴登 | 1933年 | 巴纳 (英国) | 科拉尔(捷克 斯洛伐克) | 葛兰兹(匈牙利) |
阿德里安海登(美国) | ||||
布拉格 | 1932年 | 巴纳 (英国) | 斯扎巴多斯 (匈牙利) | 博罗什-伊斯特万(英国) |
欧文科恩(奥地利) | ||||
布达佩斯 | 1931年 | 斯扎巴多斯 (匈牙利) | 巴纳(英国) | 科瓦奇费伦茨(匈牙利) |
迈德加洛格(德国) | ||||
柏林 | 1930年 | 巴纳 (英国) | 贝拉克 (匈牙利) | 大卫-罗杰斯-利奥波德(匈牙利) |
伊斯特万-克雷恩(匈牙利) | ||||
布达佩斯 | 1929年 | 佩利 (英国) | 斯扎巴多斯 (匈牙利) | 安德里亚迪斯(英国) |
梅什洛维奇(匈牙利) | ||||
斯德哥尔摩 | 1928年 | 梅什洛维茨 (匈牙利) | 贝拉克 (匈牙利) | 保罗弗雷兹曼(奥地利) |
艾尔弗雷德-莱尔贝斯特(奥地利) | ||||
伦敦 | 1926年 | 雅各比 (匈牙利) | 梅什洛维茨 (匈牙利) | 班纳特(英国) |
爱德华(奥地利 ) |
历届女子单打前三甲
地点 | 时间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巴黎 | 2013 | 李晓霞(中国) | 刘诗雯(中国) | 丁宁(中国) 朱雨玲(中国) |
鹿特丹 | 2011 | 丁宁(中国) | 李晓霞(中国) | 刘诗雯(中国) 郭跃(中国) |
横滨 | 2009 | 张怡宁(中国) | 郭跃(中国) | 刘诗雯(中国) |
李晓霞(中国) | ||||
萨格勒布 | 2007 | 郭跃(中国) | 李晓霞(中国) | 郭焱(中国) |
张怡宁(中国) | ||||
上海 | 2005 | 张怡宁(中国) | 郭焱(中国) | 郭跃(中国) |
林菱(中国香港) | ||||
巴黎 | 2003 | 王楠(中国) | 张怡宁(中国) | 鲍罗斯(克罗地亚) |
李菊(中国) | ||||
大阪 | 2001 | 王楠(中国) | 林菱(中国香港) | 金云美(朝鲜) |
张怡宁(中国) | ||||
埃因霍温 | 1999 | 王楠(中国) | 张怡宁(中国) | 李楠(中国) |
柳智慧(韩国) | ||||
曼彻斯特 | 1997 | 邓亚萍(中国) | 王楠(中国) | 李菊(中国) |
邬娜(中国) | ||||
天津 | 1995 | 邓亚萍(中国) | 乔红(中国) | 刘伟(中国) |
乔云萍(中国) | ||||
哥德堡 | 1993 | 玄静和(韩国) | 陈静(中国台北) | 巴蒂斯库(罗马尼亚) |
高军(中国) | ||||
千叶 | 1991 | 邓亚萍(中国) | 李粉姬(朝鲜) | 陈丹蕾(中国香港) |
乔红(中国) | ||||
多特蒙德 | 1989 | 乔红(中国) | 李粉姬(朝鲜) | 陈静(中国) |
玄静和(韩国) | ||||
新德里 | 1987 | 何智丽(中国) | 梁英子(韩国) | 戴丽丽(中国) |
管建华(中国) | ||||
哥德堡 | 1985 | 曹燕华(中国) | 耿丽娟(中国) | 戴丽丽(中国) |
齐宝香(中国) | ||||
东京 | 1983 | 曹燕华(中国) | 梁英子(韩国) | 黄俊群(中国) |
齐宝香(中国) | ||||
塞尔维亚 | 1981 | 童玲(中国) | 曹燕华(中国) | 李寿子(韩国) |
张德英(中国) | ||||
平壤 | 1979 | 葛新爱(中国) | 李松石(朝鲜) | 童玲(中国) |
张德英(中国) | ||||
伯明翰 | 1977 | 朴英顺(朝鲜) | 张立(中国) | 葛新爱(中国) |
张德英(中国) | ||||
加尔各答 | 1975 | 朴英顺(朝鲜) | 张立(中国) | 费尔德曼(苏联) |
葛新爱(中国) | ||||
萨拉热窝 | 1973 | 胡玉兰(中国) | 格罗芙娃(捷克斯洛伐克) | 潘美拉(韩国) |
张丽(中国) | ||||
名古屋 | 1971 | 林惠卿(中国) | 郑敏之(中国) | 李莉(中国) |
沃斯塔夫(捷克斯洛伐克) | ||||
慕尼黑 | 1969 | 小禾田敏子(日本) | 盖斯勒(东德) | 亚历山德鲁(罗马尼亚) |
滨田美穗(日本) | ||||
斯德哥尔摩 | 1967 | 森泽幸子(日本) | 深津尚子(日本) | 鲁德诺娃(苏联) |
山中教子(日本) | ||||
卢布尔雅那 | 1965 | 深津尚子(日本) | 林惠卿(中国) | 李莉(中国) |
山中教子(日本) | ||||
布拉格 | 1963 | 松崎君代(日本) | 阿莱克桑德鲁 (罗马尼亚) | 泽勒尔(罗马尼亚) |
孙海英(中国) | ||||
北京 | 1961 | 丘钟惠(中国) | 弗尔迪·高基安 (匈牙利) | 松崎君代(日本) |
王健(中国) | ||||
多特蒙德 | 1959 | 松崎君代(日本) | 江口富士枝 (日本) | 佛尔蒂(匈牙利) |
邱钟惠(中国) | ||||
斯德哥尔摩 | 1957 | 江口富士枝(日本) | 海登(英国) | 泽勒尔(罗马尼亚) |
渡边淳一(日本) | ||||
东京 | 1956 | 冈田大川富江(日本) | 渡边(日本) | 泽勒尔(罗马尼亚) |
江口富士枝(日本) | ||||
乌特勒支 | 1955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赫伯乐·沃尔特 (奥地利) | 佛尔蒂(匈牙利) |
渡边纯一(日本) | ||||
温布利 | 1954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田中好子(日本) | 江口富士枝(日本) |
佛尔蒂(匈牙利) | ||||
布加勒斯特 | 1953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罗萨琳(英国) |
戴安妮(英国) | ||||
孟买 | 1952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罗萨琳(英国) |
鲁姆普勒(奥地利) | ||||
维也纳 | 1951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纽伯格(美国) |
普里希(奥地利) | ||||
布达佩斯 | 1950 | 罗齐亚努-安德斯坦 (罗马尼亚)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卡尔帕蒂(匈牙利) |
卡洛斯瓦莉(罗马尼亚) | ||||
斯德哥尔摩 | 1949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拉斯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 普里希(奥地利) |
索尔(美国) | ||||
温布利 | 1948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托马斯-达策 (捷克斯洛伐克) | 德佩特里索娃(捷克斯洛伐克) |
洛奇亚努(罗马尼亚 | ||||
巴黎 | 1947 | 兰托斯-戈外-法卡斯 (匈牙利) | 布雷克博恩 (英国) | 普里希(奥地利) |
托马斯(英国) | ||||
开罗 | 1939 | 博克纳 (捷克斯洛伐克) | 普利兹 (奥地利) | 凯特纳罗娃(捷克斯洛伐克) |
奈丽(埃及) | ||||
温布利 | 1938 | 普利兹 (奥地利) | 博克纳 (捷克斯洛伐克) | 贝蒂亨利(美国) |
沃特鲁布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 ||||
布拉格 | 1936 | 阿隆斯-休斯 (美国) | 霍恩-霍伯姆-科莱博斯巴齐 (德国) | 凯特纳罗娃(捷克斯洛伐克) |
斯米多娃(捷克斯洛伐克) | ||||
温布利 | 1935 | 凯特纳洛娃 (捷克斯洛伐克) | 嘎尔 (匈牙利) | 斯米多娃(捷克斯洛伐克) |
马塞勒德拉库尔(法国) | ||||
巴黎 | 1934 | 凯特纳洛娃 (捷克斯洛伐克) | 霍恩-霍伯姆-科莱博斯巴齐 (德国) | 多拉埃姆登(英国) |
噶尔(匈牙利) | ||||
巴登 | 1933 | 希博斯 (匈牙利)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噶尔(匈牙利) |
霍伯姆(德国) | ||||
布拉格 | 1932 | 希博斯 (匈牙利)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噶尔(匈牙利) |
斯米多娃(捷克斯洛伐克) | ||||
布达佩斯 | 1931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穆勒-卢斯特 (德国) | 噶尔(匈牙利) |
西普斯(匈牙利) | ||||
柏林 | 1930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希博斯 (匈牙利) | 周思凡(奥地利) |
威尔代母(奥地利) | ||||
布达佩斯 | 1929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威尔戴姆 (奥地利) | 马格达-格尔(匈牙利) |
安娜斯波斯(匈牙利) | ||||
斯德哥尔摩 | 1928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梅策尔 (德国) | 埃文斯-格宾斯多丽丝(威尔士) |
琼-英格拉姆(英国) | ||||
伦敦 | 1926 | 梅德尼扬斯基 (匈牙利) | 埃文斯-古宾 (威尔士) | 威尼弗里德-兰德(英国) |
格特鲁德威尔代母(奥地利) |
(责
历届男女混双冠军
届次 | 地点 | 时间 | 男双冠军 | 女双冠军 | 混双冠军 |
---|---|---|---|---|---|
第1届 | 英国伦敦 | 1926年 | R.雅可比 D.佩西(匈牙利) | Z.梅什洛维茨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
第2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28年 | A.李布斯特 R.图姆(奥地利) |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F.弗拉姆(奥地利) | Z.梅什洛维茨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3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29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E.梅茨格 E.鲁斯托(德国) | I.克伦 A.西普斯(匈牙利) |
第4届 | 德国柏林 | 1930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M.斯扎巴多斯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5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31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M.斯扎巴多斯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6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2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G.V.巴纳 A.西普斯(匈牙利) |
第7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3年 | G.V.巴纳 S.格兰兹(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I.克伦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8届 | 法国巴黎 | 1934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M.斯扎巴多斯 M.梅德扬斯基(匈牙利) |
第9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5年 | G.V.巴纳 M.斯扎巴多斯(匈牙利) | M.梅德扬斯基 A.西普斯(匈牙利) | G.V.巴纳 A.西普斯(匈牙利) |
第10届 | 捷克布拉格 | 1936年 | R.G.布拉特纳 J.H.麦克卢尔(美国) | M.凯特纳罗娃 A.斯米多娃(捷克) | M.哈姆尔 C.克列纳娃(捷克) |
第11届 | 奥地利巴登 | 1937年 | R.G.布拉特纳 J.H.麦克卢尔(美国) | V.德佩特里索娃 V.沃特鲁布科娃(捷克) | B.瓦纳 V.沃特鲁布科娃(捷克) |
第12届 | 英国温布利 | 1938年 | J.H.麦克卢尔 S.希夫(美国) | V.德佩特里索娃 V.沃特鲁布科娃(捷克) | L.贝拉克(匈牙利) W.伍德海德(英国) |
第13届 | 埃及开罗 | 1939年 | G.V.巴纳(匈牙利) R.伯格曼(英国) | G.布斯曼 G.普里希(德国) | B.瓦纳 V.沃特鲁布科娃(捷克) |
第14届 | 法国巴黎 | 1947年 | A.斯拉尔 B.瓦纳(捷克) | G.法卡斯(匈牙利) G.普里希(奥地利) | F.苏斯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5届 | 英国温布利 | 1948年 | L.斯蒂佩克 B.瓦纳(捷克) | M.弗兰克斯 V.S.托马斯(英国) | R.迈尔斯 T.索耳(美国) |
第16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49年 | L.安德里亚迪斯 F.托卡尔(捷克) | H.埃利奥特(苏格兰) G.法卡斯(匈牙利) | F.西多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7届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1950年 | F.西多 F.苏斯(匈牙利) | D.博勒奇(英国) H.埃利奥特(苏格兰) | F.西多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18届 | 奥地利维也纳 | 1951年 | L.安德里亚迪斯 B.瓦纳(捷克) | R.戴安尼 R.罗萨林(英国) | B.瓦纳(捷克)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19届 | 印度孟买 | 1952年 | 藤井则和 林忠明(日本) | 西村登美江 博原静司(日本) | F.西多(匈牙利)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0届 | 克罗地亚布加勒斯特 | 1953年 | F.西多 J.高基安(匈牙利) | G.法卡斯(匈牙利)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F.西多(匈牙利) A.罗齐亚努(罗马尼亚) |
第21届 | 英国温布利 | 1954年 | Z.杜利纳 V.哈兰戈佐(南斯拉夫) | R.戴安尼 R.罗萨林(英国) | L.安德里亚迪斯(捷克) G.法卡斯(匈牙利) |
第22届 | 荷兰乌得勒支 | 1955年 | L.安德里亚迪斯 B.斯蒂佩克(捷克) | A.罗齐亚努 E.泽勒尔(罗马尼亚) | K.塞佩希 E.高基安(匈牙利) |
第23届 | 日本东京 | 1956年 | 荻村伊智朗 富田芳雄(日本) | A.罗齐亚努 E.泽勒尔(罗马尼亚) | E.克莱因 L.纽伯格(美国) |
第24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57年 | L.安德里亚迪斯 B.斯蒂佩克(捷克) | L.莫沙奇(匈牙利) A.西蒙(捷克) | 荻村伊智朗 江口富士枝(日本) |
第25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59年 | 荻村伊智朗 村上辉夫(日本) | 难波多惠子 山泉和子(日本) | 荻村伊智朗 江口富士枝(日本) |
第26届 | 中国北京 | 1961年 | 星野展弥 木村兴治(日本) | 亚历山德鲁 皮蒂卡(罗马尼亚) | 荻村伊智朗 松崎君代(日本) |
第27届 | 捷克布拉格 | 1963年 | 张燮林 王志良(中国) | 松崎君代 关正子(日本) | 木村兴治 伊藤和子(日本) |
第28届 |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 | 1965年 | 庄则栋 徐寅生(中国) | 林惠卿 郑敏之(中国) | 木村兴治 关正子(日本) |
第29届 | 瑞典斯德哥尔摩 | 1967年 | H.阿尔塞 K.约翰森(瑞典) | 广田佐枝子 森泽幸子(日本) | 长谷川信彦 山中教子(日本) |
第30届 | 德国慕尼黑 | 1969年 | H.阿尔塞 K.约翰森(瑞典) | S.格林伯格 Z.鲁德诺娃(苏联) | 长谷川信彦 今野安子(日本) |
第31届 | 日本名古屋 | 1971年 | T.克兰帕尔 J.约尼尔(匈牙利) | 林惠卿 郑敏之(中国) | 张燮林 林惠卿(中国) |
第32届 |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 1973年 | S.本格森 K.约翰森(瑞典) | 亚历山鲁德(罗马尼亚) 滨田美德(日本) | 梁戈亮 李莉(中国) |
第33届 | 印度加尔各达 | 1975年 | J.约尼尔 G.盖尔盖伊(匈牙利) | 亚历山鲁德(罗马尼亚) 高桥省子(日本) | 戈莫兹科夫 费尔德曼(苏联) |
第34届 | 英国伯明翰 | 1977年 | 梁戈亮 李振恃(中国) | 朴英玉(朝鲜) 杨莹(中国) | 塞克雷坦 贝尔热雷(法国) |
第35届 | 朝鲜平壤 | 1979年 | D.舒尔贝克 A.斯蒂潘契奇(南斯拉夫) | 张立 张德英(中国) | 梁戈亮 葛新爱(中国) |
第36届 |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 | 1981年 | 李振恃 蔡振华(中国) | 张德英 曹燕华(中国) | 谢赛克 黄俊群(中国) |
第37届 | 日本东京 | 1983年 | D.舒尔贝克 卡列尼茨(南斯拉夫) | 戴丽丽 沈剑萍(中国) | 郭跃华 倪夏莲(中国) |
第38届 | 瑞典哥德堡 | 1985年 | 阿佩依伦 U.卡尔松(瑞典) | 戴丽丽 耿丽娟(中国) | 蔡振华 曹燕华(中国) |
第39届 | 印度新德里 | 1987年 | 陈龙灿 韦晴光(中国) | 梁英子 玄静和(韩国) | 惠钧 耿丽娟(中国) |
第40届 | 德国多特蒙德 | 1989年 | 罗斯科普夫 费兹纳尔(德国) | 乔红 邓亚萍(中国) | 刘南奎 玄静和(韩国) |
第41届 | 日本千叶 | 1991年 | P.卡尔松 冯舍(瑞典) | 陈子荷 高军(中国) | 王涛 刘伟(中国) |
第42届 | 瑞典哥德堡 | 1993年 | 王涛 吕林(中国) | 刘伟 乔云萍(中国) | 王涛 刘伟(中国) |
第43届 | 中国天津 | 1995年 | 王涛 吕林(中国) | 邓亚萍 乔红(中国) | 王涛 刘伟(中国) |
第44届 | 英国曼彻斯特 | 1997年 | 孔令辉 刘国梁(中国) | 邓亚萍 杨影(中国) | 刘国梁 邬娜(中国) |
第45届 | 荷兰埃因霍温 | 1999年 | 孔令辉 刘国梁(中国) | 王楠 李菊(中国) | 马琳 张莹莹(中国) |
第46届 | 日本大阪 | 2001年 | 王励勤 阎森(中国) | 王楠 李菊(中国) | 秦志戬 杨影(中国) |
第47届 | 法国巴黎 | 2003年 | 王励勤 阎森(中国) | 王楠 张怡宁(中国) | 王楠 马琳(中国) |
第48届 | 中国上海 | 2005年 | 孔令晖 王皓(中国) | 王楠 张怡宁(中国) | 王励勤 郭跃(中国) |
第49届 |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 2007年 | 马琳 陈玘(中国) | 王楠 张怡宁(中国) | 王励勤 郭跃(中国) |
第50届 | 日本横滨 | 2009年 | 陈玘 王皓(中国) | 郭跃 李晓霞(中国) | 李平 曹臻(中国) |
第51届 | 荷兰鹿特丹 | 2011年 | 马龙 许昕(中国) | 郭跃 李晓霞(中国) | 张超 曹臻(中国) |
第52届 | 法国巴黎 | 2013年 | 陈建安 庄智渊(中华台北) | 郭跃 李晓霞(中国) | 金赫峰 金仲(朝鲜) |
第53届 | 中国苏州 | 2015年 |
著名队伍
匈牙利队
从首届世乒赛到1951年的第18届世乒赛,匈牙利队获得的冠军总数为73个,其中9个是与其他国家的选手合作夺得的。
趣闻轶事
奖杯故事
世乒赛共设有7个正式比赛项目,每一项目都设有专门奖杯,并来自不同的国度,各项奖杯都是以捐赠者的姓名或国名命名的。
男子团体冠军杯称“斯韦思林杯”,是前国际乒联名誉主席、英国的斯韦思林夫人所捐赠。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女子团体冠军杯称“马塞尔-考比伦杯”,是原法国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所捐赠。第八届开始设立。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颁奖
男子单打冠军杯称“圣-勃莱德杯”,是原英格兰乒协主席伍德科先生所捐赠,以伦敦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部的名称命名。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女子单打冠军杯称“吉-盖斯特杯”,是由匈牙利乒协主席吉-盖斯特先生所捐赠。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男子双打冠军杯“伊朗杯”,是由伊朗国王捐赠的。第一届世乒赛开始设立。
女子双打冠军杯“波普杯”,是前国际乒联名誉秘书波普先生所捐赠。第二届世乒赛始设。
男女混合双打冠军杯“兹-赫杜塞克杯”,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乒协秘书兹-赫杜塞克先生捐赠的。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世乒赛的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获胜者只在奖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持该奖杯到下一届世乒赛开赛前,然后交给新的世乒赛再争夺。唯有男女单打冠军,如连续3次获得“圣-勃莱德杯”或蝉联4次获得“吉-盖斯特杯”,则由国际乒联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永远由获得者保持。世乒赛奖杯
世乒赛的7个奖杯都是银质的。迄今为止只有中国的王楠因连续三届获得冠军而获得一个复制品。从左至右分别为斯韦思林杯、考比伦杯、圣-勃莱德杯、盖斯特杯、伊朗杯、波普杯和赫杜塞克杯。
乒乓外交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美两国选手偶然相遇,美国选手询问是否可以访华。消息返回国内,毛泽东作出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先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
传奇人物
瓦尔德内尔
右手横握球拍,与中国六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2006年,41岁时退役。从1989年到1997年19次排名第一,是唯一一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邓亚萍
先后获得18次世界冠军,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
刘国梁
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1996年世界杯后在国际乒联排名榜上跃居首位,1999年第45届世乒赛获得男单金牌以后,历史上成为唯一一个获得过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所有项目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2002年退役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2004年3月7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2006年,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多哈亚运会男团冠。2008年8月18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和男单冠、亚、季军。
王楠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夺得女团冠军后,王楠以19个冠军头衔超越邓亚萍,成为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乒乓球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王楠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乒乓球赛,她带着微笑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将不会再征战在乒乓球赛场上;这枚奥运会女团冠军金牌的获得,让王楠的奥运会金牌数量达到4枚,追平了邓亚萍的纪录,也让她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纪录。作为中国女乒的一代女皇,她24个世界冠军的辉煌历史将被人们铭记。
张怡宁
继王楠之后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又一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卫冕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职业生涯中共获得过19个世界冠军。2011年3月底,张怡宁首次承认退役,自此,中国乒乓球的张怡宁时代正式结束。
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单打、团体冠军,2008年世界杯女单冠军,2013年第52届巴黎世乒赛单打得冠后继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之后中国女乒史上又一大满贯得主,世界第八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至今李晓霞共获得了12个世界冠军头衔,而且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期待她创造更多的奇迹。
张继科
2011年首次参加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创造了奇迹。接着在年底进行的世界杯又获得了冠军,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获男子团体,单打双料冠军,成为继刘国梁、孔令辉之后中国男乒史上又一大满贯得主,世界第7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在2013年的第52届巴黎世乒赛男单比赛中再一次战胜王皓,蝉联男单冠军。至此张继科在所参加的5次世界单打比赛中均闯入了决赛,除2010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负于王皓外,后面的4次比赛均获得了冠军,效率之高堪称历史之最。至今张继科共获得了9个世界冠军头衔,任然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期待他开创张继科时代。
乒乓外交
赛事规则
参赛资格
由各个已交付至当年会费的成员协会推荐的运动员都可报名参赛。
每个成员协会可报5男、5女参加单打比赛。除此之外,每项可多报1名运动员,而这名运动员应排名在当期国际乒联排名表的前十位以内。
每个协会参加单打比赛的人数不可超过7人。主办协会参加各单打比赛的人数可超过此规定1至2人。男单和女单可各报7人。
抽签
抽签仪式在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
奖品
各个项目获胜的运动员有权将各自的奖杯保留至下一年12月31日。除奖杯外,每个单打和双打项目的获胜者将得到一块金牌,决赛的失利者将得到一块银牌,半决赛的失利者将得到铜牌。所有参赛选手将获得参赛证书。
仲裁
仲裁委员会会议在赛期间视情况需要可举行数次,被仲裁委员会认为与会议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协会有权参加该会议。
赛事赛程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分预选赛和正式比赛两个阶段。
赛事组织
简介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每届比赛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授权比赛地乒乓球协会主办。
国际乒联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1926年12月在伦敦成立。中国队赢得第49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
它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 的乒乓球协会组成的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里斯廷斯。中国于1953年3月参加了该联合会。国际乒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体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并于同时同地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至1995年,国际乒联已从成立时的9个会员协会发展到168个。未经国际乒联允许,任何乒乓球比赛不能用“世界”称号。
基本简介
1926年12月,在国际乒联正式成立的同时,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举行。实力雄厚的匈牙利队获得了当时所设的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5个项目的全部冠军。1928年举行的第二届世乒赛增设女子双打比赛,1933年举行的第八届世乒赛又增设了女子团体比赛。1928年至1939年、1947年至1957年,选手比赛中
世乒赛每年举行一次。从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开始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国际乒联决定把单项赛和团体赛分开进行。前八届未设女子团体赛,第二届开始有女子双打比赛。从第一届世乒赛到1951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欧洲运动员占有绝对优势,获得了绝大多数冠军。加上后来夺得的冠军,匈牙利队获得的冠军总数为73个,其中有9个是与其他国家的选手合作夺得的。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第五十一届(2011年单项)世乒赛结束,中国共获得122.5个世乒赛冠军,已经大大超过第二名匈牙利队的68.5个和第三名日本队的47个。
中国成绩
20世纪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夺得11项冠军。
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50届世乒赛
世乒赛。70年代的5届世乒赛,在总共35项冠军中,中国队获得16.5项。
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及5个单项的亚军。此后,在第37届、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
90年代,中国男队从登顶到跌入低谷。36届,中国男队5比2胜匈牙利队,37届,中国男队5比1胜瑞典队,38届,仍然以5比0胜瑞典队,39届,5比0再胜瑞典队,到了第40届,却以0比5败在瑞典人手下。
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又一次从低谷奋起,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
21世纪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第三次包揽全部7项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丢掉男单金牌后,中国乒乓球队又在48届和49届包揽了全部的七项冠军。
2009年和2010年第50届世乒赛中,中国队获得了除女团冠军外的全部冠军。
2011年第51届单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全部冠亚军。
截止到第51届单项世乒赛结束,中国队共获男子团体冠军18个,男子单打冠军16个,男子双打冠军15个,女子团体冠军18个,女子单打冠军19个,女子双打冠军18.5个(其中0.5个是和朝鲜选手合作),混合双打冠军18个。2012年3月25日--4月01日,第51届团体世乒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冠军。
2013决赛
被刘国梁称为乒乓界的藏獒的张继科,在昨晚结束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以四比二的比分战胜了同样来自中国的,擅长直拍横打的王皓,从而成功实现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的卫冕。而让人同样尊敬的王皓虽然在比赛中败北,但是连续的世界大赛亚军的成就也开创了乒乓界的先河,这在从前世界乒乓界是绝无仅有的。下面就关于这场比赛来看看小编带来的相关体育信息的报道。
可以说在昨晚的比赛中,张继科充分发挥自己敢于在关键时刻拼搏的精神,在关键球的处理上较之奥运会时的那场大战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场上的表现显得更加成熟了,对此,当时进行现场解说的刘国梁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张继科也正是靠着在关键球的把握上取得了最后比赛的胜利。而王皓的技艺也基本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只是当自己的打法遇到张继科时,就只能扮演衬托王者英雄的角色了。 以上就是最新的关于乒乓球的体育信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