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会

工会简介

上海总工会/div> 1925年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统一上海各工会的组织党中央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1925年5月2日李立三就根据党组织决定召集24个团体代表开会组成了上海总工会筹备会

工运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总结国共合作以来的经验指出应当利用合法进行斗争尽可能公开工会组织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明确无产阶级要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上海共产党组织领导广大职工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中共中央当即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反帝联合战线发动全上海罢工罢课罢市并迅速在全国发展形成了全国全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国共合作后的中国第一次大革命风暴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的上海及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五卅运动中成立的上海总工会在斗争中成为受到工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工运领导机构1926年10月北伐战争开始为响应和配合北伐进军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经过五卅运动和三次武装起义的锻炼发展了上海工人运动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

大革命后期中共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党未能组织上海工人阶级进行有效的反抗大革命遭到失败

土改方针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上海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恶劣环境中前赴后继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上海工人运动受挫折最多最为曲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前期和中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犯了三次左倾错误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以城市为中心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中共江苏省委贯彻中央指示部署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准备实行上海第四次武装暴动

1928年6月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的一个短时期里左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纠正但是不久又有抬头民国18年(1929年)11月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又确定要大力发展赤色工会消灭黄色工会准备武装暴动的策略

193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1931年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强调组织赤色工会打倒黄色工会不断发动罢工飞行集会示威游行几次左倾错误在工运方针上都是不顾城市中敌强我弱白色恐怖严重的实际反对实行必要的退却和防卫而是强调向强大的反动统治实行进攻直到在一切斗争中去准备武装暴动在组织形式和斗争策略上拒绝利用合法和积蓄力量只要赤色工会打倒黄色工会反对必要的妥协对领导城市工人运动的这些错误方针和策略曾遭到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兼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刘少奇等的反对刘少奇主张在群众工作中尽可能利用公开合法手段以便党的秘密组织能在这种群众工作中长期地积聚和加强力量并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上发表文章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但他们的正确意见不但没有被接受反而被指责为犯有机会主义路线错误被撤销了领导职务这种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方针导致上海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损失

上海总工会会员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仍有28万人以后几经锐减1930年6月赤色工会会员仅2 000多人1931年又减为666人1933年后已寥寥无几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后左的错误开始得到纠正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和白区工作正确原则强调要夺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要积蓄工人群众雄厚的力量以准备决定胜负的战斗瓦窑堡会议后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管白区工作他在总结白区工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白区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1)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党的城市工人运动的方针是防御为主争取群众积蓄力量以准备将来决定胜负的战斗(2)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合法形式和合法机会去组织领导工人斗争包括利用黄色工会(3)必须注意斗争策略适可而止地停止战斗(4)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的口号下同工人中各派领袖建立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民国25年(1936年)8月中共中央致北方局及各级党组织的信肯定了刘少奇的白区工运策略方针
上海工人运动正是在上述策略方针指引下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变城市中心论为农村武装斗争为主城市工人运动加以支持和配合变孤立自己的关门主义为联合一切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变急性暴露的冒险主义为从长期着眼积蓄力量以待最后决战时刻的到来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上海工人运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抗战方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周恩来途经上海要求上海工人运动围绕坚持抗战的总任务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工作中要实行隐蔽原则注意保存积蓄革命力量把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关门主义又要反对冒险主义

193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给江苏省委指示中指出在敌人占领的中心城市中应以长期积蓄力量保存力量隐蔽力量准备将来的决战为主

1940年5月和12月毛泽东从战略高度两次完整地提出了中共的白区工作方针即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这16字方针同时也是中共中央指导白区工人运动的方针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在领导上海工人运动中坚决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和白区工作16字方针在抗日战争初期发动群众成立救亡团体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有力地支援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并在救亡运动中重建了中共江苏省委及各级组织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在艰难复杂的租界孤岛环境下通过工人夜校联谊会互助社剧团等组织采用节约救难捐募献金义演义卖等各种名义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支援抗日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并在斗争中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巩固和扩大工运阵地密切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租界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更加深入荫蔽精干的精神和勤学勤业交朋友的指示避开敌人的打击团结群众分散灵活地开展对敌斗争积蓄发展革命力量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在斗争中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联合青年学生团结各民主党派民族工商界科技文化界宗教界等爱国民主人士掀起和平民主的高潮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各业工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针对国民党关于成立工会必须到市社会局登记的规定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利用合法手段发动群众组建工会时向社会局登记争取批准使工会获得合法地位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把建立工会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反对关厂要求复工以及按生活费指数计薪等斗争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生产萎缩市场萧条物价飞涨人民求生存反饥饿的要求日益迫切1947年2月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生活问题入手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开展了全市职工争取解冻生活费指数和学生要求提高公费待遇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相配合赢得了工人有条件解冻生活费指数学生提高公费待遇

1947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上海局要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民主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上海局结合斗争实际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将上海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各界群众运动汇合起来广大人民进一步团结在党的周围开辟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配合人民解放战争使南京国民党政府陷于全民包围中

1948年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陷入全面危机大肆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逮捕和屠杀工人学生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1948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的指示中指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目前工作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策略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而不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重申在城市方面应坚决实行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中共中央上海局和中共上海市委执行了这一指示成功地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坚持隐蔽斗争并为迎接解放和接管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49年1月初在京沪即将解放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里应外合解放上海并做好接管工作的指示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的部署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迁移反破坏护厂护校斗争并以上海工人协会(工协)的名义统一上海工人运动领导工人完成保护工厂物资机器之首要任务采取具体办法防止破坏迁移盗窃尤其是驻军的破坏尽量保证解放后立即恢复生产上海解放前夕组建了一支以工人纠察队为核心的包括各阶层人民组成的6万人的人民保安队和4万人的宣传队开展护厂护店护校的斗争和统战策反工作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进攻终于使上海完整地得到了解放

工会简介

1925年5月18日又在会文路荣业里开筹备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工会章程选举李立三为会长的筹备董事会24日左右总工会在宝山路开始活动

31日李立三与总商会谈判结束迫使其签了罢市令以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连夜在宝山路又召开了各工会代表会议宣布代表21万工人的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夜11时推选出李立三刘华孙良惠杨之华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公推李立三为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兼组织部主任孙良惠为宣传部主任杨之华为女工部主任随后刘少奇到上海也参加了总工会的领导任总工会总务科主任相当于秘书长上海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活动也再次把李立三推向了代表上海数十万工人进行生死斗争的第一线

工会成立

上海"三罢"波及全国 反帝怒潮全面掀起

上海总工会工人罢工

1925年6月1日上海总工会在上海正式成立由李立三担任会长领导30余万工人总罢工5万余学生罢课绝大部分商人罢市总工会宣布从1925年6月2日起实行思同盟罢工提出了"惩办打死工人学生之凶手并赔偿损失""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及罢工之权力"等7项条件表达了"齐心奋斗到底""不达到以上七项条件决不上工"的坚强决心

2日散发传单的工人与日本巡捕遭遇被日巡捕开枪打死2人重伤3人小沙渡工厂工人被厂方协同枪杀4人沉尸苏州河中

3日杨树浦恒丰纱厂的日本人又枪杀号召罢工者1人伤2人并打死过路1名大学生

连日的枪杀事件激怒了上海人罢工的工人达20多万人罢课学生5万余人大多数商人开始罢市至8日各国迅速派军舰进入上海其中日本5艘英国4艘美国13艘法国3艘意大利1艘"海军陆战队""万国义勇队"在上海登陆并进入租界区驻防北京广州青岛武汉天津南京重庆和香港等许多城市约1700多万群众不顾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酷镇压先后起来响应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

1925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说"血肉横飞的上海现在已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屠杀场了!"

与此同时长沙青岛天津广州等数十个城市的群众亦纷纷罢工罢市罢课次声援上海工人上海各界组成此次"三罢"的领导机构 一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1925年6月7日该联合会向公共租界当局正式提出交涉条件条件包括:解除巡捕商团之武装;惩办凶手赔偿损失优待工人不得虐待华工;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及罢工之自由并不得因此次罢工开除工人等

北京政府也迅速作出反应至11日先后3次向外国驻华使团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停止类似恶性冲突双方进行谈判

16日北京政府派蔡廷干为代表赴沪;英日等国也派出了6名代表双方开始谈判谈判前租界当局被迫释放了被捕人员

1925年6月26日上海商人宣布单独复市退出"三罢"运动罢工的工人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策动罢工的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变罢工策略以一定的经济要求及地方性的政治要求为最低条件逐步复工以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28日日资纱厂工人同日方资本家不得携带武器抚恤顾正红家属1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损失10万元处分凶手等上海各行业的罢工工人陆续复工

"五·卅"运动地从1924年开始高涨的革命运动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是大革命高潮的开端标志着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上海机构

1925年8月上海地委改组为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上海区委又称江浙区委)上海区委书记先后为尹宽(尹硕夫)王一飞和罗亦农工农部主任汪寿华(负责对内工作)李立三(负责对外工作)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汪寿华(兼)民国15年(1926年)2~6月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职工部主任和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均由汪寿华担任1926年6月一16年(1927年)2月上海区委职工部主任汪寿华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汪寿华(兼)李震瀛(李泊之)民国16年(1927年)4月陈延年(少堂)接替罗亦农为上海区委代理书记赵世炎为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四一二政变以后民国16年(192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局派李立三周恩来魏金斯基到上海与上海区委的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组成特务委员会领导上海党的工作和工运工作同时上海区委职工部等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人不再称主任改称部长赵世炎任职工部长

1927年6月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省委书记为陈延年旋即被捕赵世炎代理省委书记赵于7月被捕王若飞任代理省委书记至8月1927年8月~17年(1928年)2月邓中夏为省委书记郑覆他为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秘书为项英1928年2~5月项英为省委书记郑覆他吏文彬为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1928年5~10月李富春为代理省委书记徐炳根为工运负责人马玉夫为上海总工会负责人11月后省委书记为徐锡根马玉夫王克全为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

1929年8月一1930年6月徐锡根任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先为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后改称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7~10月在上海成立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书记先后由李立三罗迈(李维汉)担任徐锡根任该委员会的工会负责人1930年10月~20年(1931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改建为中共江南省委罗迈任书记沈先定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

1931年1月中共召开六届四中全会中共江南省委改组为中共江苏省委至1935年1月江苏省委书记先后为陈韶玉(陈绍禹王明)王云程史通(章汉夫)袁孟超(宋三袁家镛)孔二(孟庆发孟庆祥)赵跃珊(赵玉龙赵立人)宝尔(许宝野许文藻)王明德在此期间省委的工人运动负责人先后为沈先定(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陈治平(职工部部长)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先后为徐锡根殷鉴刘少奇饶漱石杨尚昆袁盂超孔二赵跃珊薛尚实钮振群等

1935年1月江苏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上海地方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机构不复存在当年至1936年领导上海工人运动的是全国总工会白区执行局(又称上海执行局)领导成员有饶漱石夏爵一郑文卿马纯古等
1936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成立书记邓洁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年底冯雪峰领导组织了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临委)王尧山(宋书模路丁)任书记

193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暂定由刘晓冯雪峰等组成三人团作为上海党的领导机构在三人团领导下成立两个委员会工人工作委员会林枫(宋书常)任书记吴仲超马纯古为委员群众团体工作委员会王尧山任书记10月刘宁一到上海参加工运的领导11月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至民国32年(1943年)初撤销这期间刘晓任省委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在三人团工作基础上建立工人运动委员会(工委)和职员运动委员会(职委)领导上海工运工作从1937年11月~1945年9月工委书记先后由林枫刘长胜(兼)马纯古刘宁一张祺担任职委书记先后由顾准彭柏山陆志仁担任民国32年(1943年)4月一34年(1945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敌区工作部(后称城市工作部)取代中共江苏省委作为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工委和职委也改为其下属机构

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1月成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1947年5月6日改为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和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民国34年即1945年8月9日宣布成立中共上海市委刘长胜为书记

1947年9月张承宗任书记领导上海党的工作工委书记为张祺副书记为马纯古职委书记先后由陆志仁梅洛担任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392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