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延展阅读

【释义】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词目信息

三足鼎立(也可作“鼎足三分”)

发音

sān zú dǐng li

释义

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朝仍流行。

三足:鼎的三个脚。也称三个国家。

近义词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相关定律

多腿凳定律

反义词

不打自败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图书信息

书 名: 三足鼎立

作 者:张正辉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802344785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刘备创业的故事来讲述战略管理的内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但可以重温一下古典名著的精彩故事,还可以在故事中发现战略管理成功、失败的内在逻辑,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实例,既有原因又有结果,看着看着常常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刘备的成功是这么回事,原来战略管理是这样的,怪不得有这样的结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使命、价值观:未来的追求

1.桃园结义:刘备的使命

2.与吕布为友:刘备的价值观

第二章 愿景:明确奋斗目标

1.讨伐黄巾军:寻找机会的日子

2.三让徐州:无悔的选择

3.煮酒论英雄:逼出来的愿景

4.马跃檀溪:愿帚需要战略支撑

第三章 战略制定:正确的选择.

1.隆中对一:宏观环境及竞争分析

2.隆中对二:战略的形成

3.隆中对三:战略的描述与沟通

4.诸葛亮的要求:职业经理人的执行力怎么来

第四章 战略执行:战略需要执行力

1.火烧新野:组织执行力差

2.长坂坡:计划不如变化快

第五章 战略执行:化战略为行动

1.舌战群儒:战略执行的资源准备

2.借东风:识别战略机会

3.火烧赤壁:战略执行的目标行动计划

4.甘露寺刘备定亲:战略执行的组织责任

5.张松献地图:战略执行与信息资本

6.义释严颜:战略执行与内部激励

7.落凤坡:战略执行与团队建设

8.五虎将之争:家族企业的痛

第六章 战略控制:保持正确方向

1.汉中王:战略评价

2.走麦城:战略调整

3.火烧连营: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第七章 战略变革:基业常青

1.刘备称帝:成功后的战略真空

2.七擒孟获:战略需要变革

3.收服姜维:人才战略的缺失

4.挥泪斩马谡:什么是人才

5.出师表:战略的迷茫

6.六出祁山:职业经理人的不理智

7.姜维避祸:职业经理人的悲哀

8.乐不思蜀:使命的丧失

编辑推荐

《三足鼎立》:元动力管理丛书·战略三国系列

序言

为什么刘备军队根本没有参与赤壁之战,还能和孙权结成同盟?
为什么刘备能在一夜之间占领整个荆州?
为什么关羽要和马超比武?
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刘备娶孙尚香的深层目的是什么?
六出祁山失败的必然因素是什么?
这些和战略管理又有什么关系?
本书要回答这些问题,但不会简单地停留在解释谜底上,而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讲清楚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从整体上解释这些事件的内在因素和必然联系。
通过刘备创业的故事来讲述战略管理的内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但可以重温一下古典名著的精彩故事,还可以在故事中发现战略管理成功、失败的内在逻辑,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实例,既有原因又有结果,看着看着常常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刘备的成功是这么回事,原来战略管理是这样的,怪不得有这样的结果。
刘备其实不懂战略管理,他只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和执著的精神,所以他花了二十多年的功夫依然是两手空空,无所收获。为了寻找机会,他打过黄巾军,打过袁绍,打过袁术,打过吕布,打过曹操,打来打去,不但没有在战斗中壮大自己,相反却越打越弱,最后只好投靠到刘表手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要说刘备也真是有福气,居然在苟且偷生的状况下把诸葛亮“骑”,出山为自己效力,实在难以想象。诸葛亮作为一个聪明绝顶、洞察天机的人居然也愿意辅佐刘备,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难不成就是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这看来是个难解的谜了,连司马徽都知道不得其时,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来呢?
这些也是本书要揭开的谜底,从而揭示诸葛亮的战略管理方式。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026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