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下乡
【拼音】:xià xiāng
【词义】:去偏远的乡间
【基本解释】:[go to the countryside] 到农村去
引证解释
1. 偏远的乡间。
清 张惠言 《书左仲甫事》:“其年有冬,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於筐,有稻有秔,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於县门。”
2. 到乡下去。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官吏欲差舡载米下乡散糶,即所须数目浩瀚,恐不能足用。”《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 丁玲 《母亲》四:“我们隔壁人家今天也下乡去了。”
3. 指知识青年到农村进行劳动锻炼。如:他高中毕业后,下乡三年,然后抽调到工厂。
笛子曲目
《下乡》(又名《到农村去》)笛子曲,蔡敬民曲;以活泼流畅的笔触,书写城镇学生下乡活动中的美好体验。
乐曲开始是轻快活泼的小快板,生动流畅的旋律,间以吐音、历音等,表现人们下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继而出现了舒展开阔的曲调,似人们途中面对田园景色目不暇接、心胸坦荡的描绘。第二段为优美抒情的慢板,歌唱般的旋律深切动人,是对农村新貌的由衷的赞颂。第三段变化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欢畅的情绪更为高涨。(摘自《笛子教学曲精选》 曲广义、树蓬编订 人民音乐出版社)
演奏建议:演奏中丹田宜很好的配合,使旋律富于弹性活力。曲中江南风格常用的手法与吐音、历音等技法要贯通自然,去呈现乐曲的意蕴。(摘自《笛子教学曲精选》 曲广义、树蓬编订 人民音乐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