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

基本信息

词目:张冠李戴

读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自: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例句说明

1、旧记忆尤其容易张冠李戴。

And old memories are especially prone to misattribution.

2、我冷冷地提醒美国同行,他们是在“张冠李戴”,小题大作。

I coldly informed my american colleagues that they were box-tickers, making a fuss about nothing.

3、约翰逊和夸克二君只将责任推在银行规模之上,似乎是张冠李戴了。

The faith that messrs johnson and kwak put in merely capping the size of banks is misplaced.

4、这个过程很值得好好听一听,不过还是长话简说吧,施米茨发现戴西造假的证据,他从没写过采访记录,工人的事情张冠李戴,没去采访过工人宿舍等等。

It's worth a listen, but, in short, schmitz discovers that daisey made up scenes, never took notes, conflated workers, nevervisited a dorm room, and so on.

5、一直以来,欧洲政治领导层的做法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目前的情况仍然如此。

Europe's political leadership has been, and still is, committing a category error in its approach.

6、同月,eads和波音公司同时竞标美国空军350亿美元的运油飞机合同,而美国国防部犯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错误,它张冠李戴,把两家含有机密内容的标书互寄给了对方。

In the same month an extraordinary error by the pentagon saw eads and boeing, rivals for a$ 35 billion tanker contractfrom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being sent confidential details of each other's bids.

典故出处

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头上,这叫作“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实。为什么非得拿姓张、姓李的人来说事呢?各种 辞书 都没有解释清楚,仅仅举了一些 例子 ,比如明人 田艺蘅 所著《留青日札》中有一篇《张公帽赋》:“ 谚 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 李老 而戴之。’”因此就把“张冠李戴”的出处安在了田艺蘅头上,可是人家田艺蘅明明说“谚云”,可见在他之前早就有了这个说法,田艺蘅只不过转述“谚云”而已。如此不求甚解,真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其实,这个成语出自 武则天 时的俗语“ 张公吃酒李公醉 ”,记载在 张鷟 的《朝野佥载》一书中:“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者 ,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张昌宗 、张易之两兄弟是武则天最宠爱的面首,此时, 李姓 王朝已经易姓,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篡夺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 也被废黜。“张公吃酒李公醉”这句当时的民谣,张鷟解释为“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这种解释没有任何道理;“张公吃酒李公醉”一语非常刻薄,是讽刺李显无法撼动母亲的地位,夺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亲饮酒的宴会上,那边厢“二张”饮酒饮得兴高采烈,这边厢李显独自一人闷闷不乐,怀有无限的心事,闷酒喝着喝着就喝醉了。这才是“张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义。

相似的说法还有 李商隐 的诗《龙池》:“龙池赐酒敞 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 王醒 。”薛王是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李业 ,寿王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 李瑁 。 杨玉环 本来是寿王妃,被李隆基看中,使用了一些阴谋手段抢夺而去,变成了著名的 杨贵妃 ,一跃而为李瑁的继母。唐玄宗李隆基在龙池举行盛大的酒宴,薛王没有任何心事,喝至沉醉,尽欢而回,可是李瑁呢?就如同当年的李显一样,心事重重,老婆都被当爹的夺去了,而且还在酒宴上顾盼生辉,他能不郁闷吗?不过跟李显不一样的,李瑁的闷酒再喝也喝不醉,酒宴归来,李瑁仍然醒着,而且彻夜不眠。此之谓“薛王沉醉寿王醒”,同“张公吃酒李公醉”如出一辙。

唐代时,又从“张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个俗语:“张公帽儿李公戴。”这句俗语就更刻薄了,此处的“李公”指武则天早已死去的老公高宗 李治 ,“二张”的帽子戴到了李治头上,不是绿帽子是什么!这才是“张冠李戴”这个成语的真正语源。

到了宋代,从“张冠李戴”的语源又演化出其他相似的谚语,比如“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比如“张三李四”,等等。后来凡是一个成语或者俗语中同时出现张姓和李姓的,几乎都源出于“张公吃酒李公醉”。[1]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50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