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厦门大同中学位置/div> 厦门市大同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石植物园山麓兴华校区和景色怡人的厦门东部海滨前埔校区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学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在89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代大同人的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孕育并诞生了南靖一中福建化工学校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而且还为社会培养了卢嘉锡院士陈运泰院士詹文龙院士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2006年大同中学与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整合沿用厦门市大同中学校名并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两校的整合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发展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大同中学着力开展省级达标高中的创建201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二级达标高中的市级验收2011年大同中学在保留兴华校区初中部的基础上在前埔校区新扩建了占地25亩区域相对独立的初中部前埔校区实现了高初中分部教学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全区中学面积最大教职工240人学生3168人,一跃为思明区一所各种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所授荣誉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厦门市大同中学
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国家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大同的办学一直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同中学这块既有优良传统又有现代教育气息的金字招牌必将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925-1937
厦门市大同中学由黄廷元杨景文曹允泽彭丙卯许鸿图等爱国华侨和社会贤达所发起于1924年创办主要创办人黄廷元为同盟会会员爱国华侨企业家开办初期暂借宝善小学为校舍聘杨景文为首任校长校名源出于礼记·大同篇蕴含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之理想以发扬趾踔厉振我民族为办学宗旨以诚信勤朴为校训后改为励勤毅诚1925年7月学校由市府正式批准立案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在最早的一批学生中出了后来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及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和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金融家企业家黄克立
1929年学校建筑新校舍一字楼于靖头山现址为最早建筑的两层校舍附近有一棵南洋芒果树至今仍枝繁叶茂30年代初为了增办高中学校向海内外募捐捐助巨款的爱国华侨有曹允泽胡文虎许文鼎等增建允泽楼文虎楼文鼎楼越棠楼四座形成一组四合院似的建筑群学校初具规模在这段时期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童大林在该校初中毕业并留校工作
三十年变迁
1949-1979
解放初粤侨中学道立中学相继并入大同中学1953年私立大同中学易名为厦门市第四中学1958年至1960年高中部改制为厦门化工学校即今福建化工学校为我省我市化学工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干部1960年化工学校迁到杏林独立办学1963年厦门四中复办高中1966年6月厦门市文革开始厦门四中也惨遭十年浩劫一度改名为厦门东方红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学校才开始复苏在这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学校高中办学虽几经周折但各类性质的高中都办得有声有色其中50年代和70年代学校的高中教学质量还名列厦门市前茅一批尖子学生脱颖而出其中不少人成为专家学者教授50年代的毕业生中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现任国务院港澳台办副主任的陈佐洱以及70年代在该校就读后来成为世界乒乓球冠军的郭跃华
内迁与复员岁月
1937-1948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初到海澄继到南靖城办学此乃南靖有中学之始1942年秋学校整顿校务扩建校舍学生数增至300多人教职工30多人在抗日烽火中学校提出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经常组织师生下乡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年厦门光复学校迁回厦门原址复办据厦门地方志记载1948年全校计有高中3个班在校生数达576人据统计大同中学从1924年创办至1948年已毕业学生39组届计725人
跨世纪发展
1980-2005
1980年学校高中部再度改制为职业高中部先后易名为厦门市电子职业中学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学校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职业高中发展成为国家教委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并成为厦门电子职教集团中心校2000年职业高中迁往原厦门师范校址独立办学1985年厦门市第四中学复名为厦门市大同中学2002年学校复办高中在这跨世纪的十几年间学校坚持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有上百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如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国家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综合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福建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学质量奖
整合带来发展机遇
2006年至今
2006年大同中学和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办学5年的完中进行整合整合后校名沿用大同中学校名新大同中学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同中学办学史从此翻开全新的一页截止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老校区21亩新校区35亩新征地25亩一跃成为思明区面积最大的完中教职工238人学生3168人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一级教师82人高中学生1126人初中学生2042人
新大同中学确立了发扬传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整合和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爱心校园积极探索以诗之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路子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大同中学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中学正带着昨日的辉煌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崭新的姿态踏上打造特色争创优质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