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
以经济现象和经济事实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人士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学家。一般他们都是该领域的成功者。
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概述
经济学家是什么?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同层面的思考说明,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有本质区别。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本质区别在于:经济学家能通过思考把握金融现象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金融学家做不到这一点:只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后面的投机因素,只看到投机的主观因素(阴谋论)和投机的客观因素(制度论),仅仅把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使用、看不到金融危机背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历史必然性。
用思想家定位经济学家,就不能用数学家定位经济学家。用思想家定位经济学家,就不能用货币、金钱、价格、经济工匠定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并建构相应的哲学范式。用西方经济学范式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削足适履地解析中国经济,在“左派”“右派”的中间地带寻找生存空间、“中左”“中右”“偏左”“偏右”乃至“先左后右”“左右摇摆”的游离中确立自身定位,是难以支撑“经济学家”、特别是转型与转轨时期“经济学家”这个头衔的。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之所以高于经济学者,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经济学家不仅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能建构经济模式——先是理论建构,尔后现实建构。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只有解释而无建构,那么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对同一个经济现实的经济解释将会无限多样,并最终陷入盲人摸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中。这样的“经济解释”没有实际意义。
建构,是逻辑展开历史、空间展开时间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是对称的。对中国改革开放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总结,将从个别上升一般、偶然体现必然,产生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产生经济学家——真正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些自己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看法,形成原创理论,但这些原创理论构不成原创基础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家”,但可以称为经济学者。
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现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论著,但这些看法和论著未形成新的体系,构不成原创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者”,但可以称为经济学研究者。
经济学工作者: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有的建议还形成经济政策。他们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甚至重大贡献,但这些人只能称为经济学工作者或经济研究者,离经济学研究者尚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称为“经济学者”,更不能称为“经济学家”。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经济学工作者。
拥有原创基础理论是一个人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有没有原创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
(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
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同名刊物
《经济学家》杂志是由中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
《经济学家》杂志由8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商讨办刊方针。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教授任主编,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王永锡教授和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任副主编。
《经济学家》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
《经济学家》设置的主要栏目有: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经纬、改革探索、比较与借鉴、研究报告、金融研究、财税研究、农业研究、学者风范、新观察。
《经济学家》1995年6月评为四川省十佳社科期刊,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1998年被全国经刊联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1999年9月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8月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1年,我刊又再次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代表人物
A
艾伦·格林斯潘
阿马蒂亚·森
阿尔文·汉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瑟·塞西尔·庇古
B
保罗·萨缪尔森
巴曙松
C
克莱夫·格兰杰
大卫·李嘉图
弗里兹·马克卢普
曹·国正
陈世清
D
道格拉斯·诺斯
丹尼尔·麦克法登
丹尼尔·卡纳曼
戴尔·乔根森
E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F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芬恩·基德兰德
樊纲
G
纲纳·缪达尔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H
赫伯特·西蒙
华西里·列昂惕夫
哈里·马科维茨
J
简·丁伯根
佳林·库普曼斯
加里·贝克尔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约翰·海萨尼
詹姆斯·莫里斯
詹姆斯·赫克曼
约翰·冯·诺伊曼
雅各布·马尔沙克
江林
K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L
劳伦斯·克莱因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索洛
罗纳德·哈里·科斯
拉格纳·弗里希
罗伯特·约翰·奥曼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罗拉尔·德布鲁
约翰·理查得·尼古拉斯·斯通
莱因哈德·泽尔腾
里昂·瓦尔拉斯
路德维希·冯·密塞斯
郎咸平
林毅夫
赖伟民
M
米尔顿·弗里德曼
莫里斯·阿莱斯
默顿·米勒
迈伦·斯科尔斯
迈克尔·斯宾塞
N
纳索·威廉·西尼尔
厉以宁
O
奥斯卡·莫根施特恩
P
保罗·克鲁格曼
Q
乔治·斯蒂格勒
乔治·阿克尔洛夫
R
罗伯特·福格尔
小罗伯特·卢卡斯
罗伯特·默顿
罗伯特·恩格尔
S
桑福德·格罗斯曼
水野温氏
T
特里夫·哈维默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V
弗农·史密斯
W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威廉·阿瑟·刘易斯
威廉·夏普
威廉·维克瑞
威廉·配弟
魏杰
X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西奥多·舒尔茨
谢国忠
Y
亚当·斯密
Z
张培刚
张维迎
英国期刊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一般译作《经济学人》)于1843年在伦敦建刊,以独立和全球化的视角着称。说它是杂志,其实它是以报纸的身份注册的。经济学家每周四晚上在世界六个地方同步印刷,每周六全球同步出版,4-5期/月,同时于当天晚些时候在网上更新最新一期的内容。经济学家是一本完全国际化期刊,其中80%的发行量来自英国之外。
自建刊以来,该期刊一直秉承其创建者James Wilson的办刊原则。在创刊计划书中James Wilson写到:“我们真诚的相信,自由贸易和自由交往在全世界传播文明和道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现有的媒介无法比拟的” 。但杂志的第三任主编Walter Bagehot(1861-77)才是使经济学家发扬光大的人。他使杂志的触角向政治问题延伸。现在,经济学家的文章不仅涉及时势,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无论主题是什么,经济学家的独立,坦率,简练和尊重事实的品质任使其与众不同。
客观公正是经济学家杂志的的生命所在。公司的构成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获得杂志半数以上的持股权。该杂志所有的文章都不署名,皆由集体创作,就象它的主编们认为的那样:写出了什么东东,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
The Economist 字体鲜红的底色,秉承了刊物创始人James Wilson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一个多世纪以来该期刊始终恪守创始人James Wilson的办刊思想:“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该期刊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与此相适应,文章始终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格调:不拘一格、叙述朴实、用词准确和忠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