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五行对应脏腑

对应:duìyìng

对应:比喻在一个系统中的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等情况中,同另一系统中的某一项相当。

(1)[correspondence;homologous]∶比喻在一种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情况一致:对应原理。

(2)[corresponding]∶

针对某一情况下,与某一情况相应的(做法):对应措施。对应行动。对应方法。

其他解释或领域

【对应量】在数学中,指与一个分率或百分率相对应的量。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

对应原理

对应原理是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提出的一条从原子的经典理论过渡到量子理论的原则。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建立的原子结构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更为困难的问题。1914年以来,德国的物理学家夫兰克和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定态架设的正确性,但是定态的概念却与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势不两立。波尔早就注意到,他的理论是过渡性的,为了描述微观世界,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1913年以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相当的空白,可是通过光谱仪的研制,对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细致加工、润饰的工作稳步而顺利地进行着。在此期间,作为发现新理论的线索,波尔推敲了对应原理的思想。其萌芽早在1913年最初的论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到1918年,才采取了明确的形势。对应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范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内的现象可以各自遵循本范围内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内的规律延伸到经典范围时,则它所得到的数值结果应该与经典规律所得到的相一致。

在对应原理的指导下,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于1925年完成了矩阵力学。由于以往的理论知识个别地、即兴地应用对应原理,因而具有设法给出种种答案的特征,海森伯却与此不同,他想得出处理问题的首尾一贯的方法。为此,他放弃了从因果上追寻原子内电子行为这一处理问题的方法,而追求一种求解与实验室是直接对应的原子的总能量和跃迁几率的方法。

对应分析法

对应分析法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目的首要方法。对应,顾名思义就是呼应。对应分析法就是分析一段话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呼应关系的方法。通过揭示词语之间的呼应关系,给考生提供解答问题的思路。中公教育专家将结合历年真题详细为广大考生详细讲解对应分析法在答题中如何合理地运用,让考生快速掌握此类方法,攻破选词填空题型。

选词填空题目中的对应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一、正对应

正对应,就是指语段中的多个词语的内涵有相近叠加关系。在材料中,多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共同构成一个义场,通过多次的反复,加强材料的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例题1:2010年湖北行测真题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A.相辅相成提升B.水乳交融闻名

C.如影随形升华D.同舟共济流传

【答案】A。

【技巧点拨】“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与第一空是正对应关系,第一空概括了前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并促成;“水乳交融”,比喻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的非常紧密;“如影随形”,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由题意可知,苏东坡与黄州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且“成全”的“成”字很明显地提示了答案,故A项当选。

二、逆对应

逆对应,就是指语段中的多个词语的内涵有相反对应关系。逆对应可以加强材料的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例题2: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部就班B.墨守成规

C.人云亦云D.步人后尘

【答案】A。

【技巧点拨】“很多”与“也有许多”从量的概念上提示语段中存在背离型逆对应。“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与“不愿”构成背离关系。另外“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对应关系中前者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排除。“按部就班”为中性词,符合句意。正确答案为A。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630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