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根据联合国宪章中文和英法俄西五种语言为联合国官方语言1973年中文又被规定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上个世纪70年代新中国重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联合国的中文官方文件已经自动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只有原有的历史文件仍维持为繁体字

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今天我们知道的字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它的笔画最简单可是到了商周的金文很多字被繁化了秦的小篆比六国文字繁复而之后的隶书又有简化的趋势后来的唐楷繁简相宜最后稳定下来世界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因此进行汉字简化比如日本早就有自己的简化字日本新字体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日本政府并未宣布废止旧字体在专有名词等很多场合中旧字体仍可使用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开始正式推行简体字当然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彻底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中就会缺失一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借此全面推动简体字联合国有关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文字相关条例也规定所有地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来源于该国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应保持一致繁体字用于台湾香港澳门简体字用于大陆北美的华人圈东南亚的华人社区则繁简并用另外像日本韩国也使用相当多的繁体字

繁简差异

篆书-秦峄山刻石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本身(如繁体字和简化字间以及各地汉字写法规范)的差异外通常认为还存在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多用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简体中文里的朝鲜(此处特指共产主义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简体中文里的悉尼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雪梨(澳大利亚城市)等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术语的不同而更加明显而且在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香港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确的提法应为台湾用语香港用语等而非繁体用语

由于台湾较早开始发展中文电脑和人口较多电脑中的繁体中文一直以来其实代指台湾中文意即绝大部份软件的繁体中文版使用的是台湾的用语和翻译此等软件亦通行于香港澳门或其他使用繁体字的社群但由于台湾和香港的用语分别越来越大不少开源软件例如 GNOME 和 KDE 的繁体中文版都已经分拆为台湾中文版和香港中文版两个版本分别使用两地的翻译用词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字体逐步变为以线条符号为主字形逐渐固定

南北朝字体

自南北朝以来就出现了笔画较少的俗体字现存的元代刻本水浒传中就已经出现了俗字"刘"

近代的汉字简化可以追溯到1909年清宣统元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少汉字笔画的提议1922年钱玄同等人又提出八种汉字简化原则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

1936年2月被通令暂缓推行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当今流行的简化汉字简体字基本上以此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简化字暂时共有2235个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汉字还在使用而且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同时汉字又是美学的对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发展了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解字游戏促进了国画艺术使人们获得很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美学形象

繁体字的使用地区及人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背景起源

繁体字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大陆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目前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华人社区中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繁体中文自1980年代以来通常使用Big5中文编码而中国大陆使用GB2312的国标简体中文编码台湾中央标准局曾公布一套名为CNS 11643官方编码但并未被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Unicode跨语言编码集的出现也得到了广泛使用香港政府所使用的即为采用Unicode的UTF-8编码同时因香港本身存在的一些口语词政府也用UTF-8发行香港增补字符集

而现在中国大陆又推行了一套GBK国标编码这套编码在以前的GB2312国标简体中文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繁体中文日文和韩文的编码目前已在台湾等部分地区推行使用我们现在计算机上用的就是GBK国标编码之所以有很多人能在简体中文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写出繁体字甚至是日文等正是因为GBK国标编码兼容繁体中文和日文的原因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地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所以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比如强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如祇有的祇写成只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

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直到秦朝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字体较为接近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官方权威性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小篆体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成为了规范汉字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1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俗字如体宝岩蚕等古字如气无処广等草书如时实为会等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

繁简对照(6张)

当年国民党推出的简体字中很多都是现在正在使用的简化字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影响很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包括简化字总表及现有的字词典中国民间一般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主要是乍看之下简化字在字体形象上简化了实际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有2种一种是简体大多是从俗字古字草书中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简字指由楷体字简化的汉字字体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正楷书的简化但汉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繁复趋于简约并非总趋势篆书不是甲骨文的简化楷书也不是隶书的简化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从而产生了大量分化字楷书的减笔字在南北朝时期4~6世纪已经出现到唐宋以后逐渐加多大体都是一些常用而笔画又比较多的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受草书行书的影响而简化的另外有一类简体字是用两三笔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部分例如树戏难欢对覌观刘斉齐乔风区应兴敛释罗岁这些都是民间久已流行的俗体字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前代已有的俗字古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整理改进的而且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至另一字具体有三类情况

一是用已经存在的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如后如皇后皇天后土代替後如後面斗dǒu如斗笠斗篷五斗米北斗七星代替鬦dòu如鬦争里如故里公里里程碑代替裏如裏面谷如山谷代替榖如稻榖

二是用一个新的简化字代替两个或多个字如発fā如発展和髪fà如毛髪理髪合并为发暦如日暦和歴如歴史合并为历

三是部分合并即将某字部分意义加载到另一个笔画简单的字上该字其他意义仍然保留的如藉口凭藉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狼藉等的藉仍用藉瞭读liǎo(瞭解)时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乾坤乾隆的乾读qián(前)不简化为干宫商角徵羽的徵读zhǐ(止)不简化为征

这3种方法有时将字源和意义不相关甚至读音也不同历史上从未或很少通用的字进行合并这样一来就容易误读例如唐德宗李适的适(kuò)就很可能被误读为shì中药白术的术zhú就很可能被误读为shù叶韵的叶xié就很可能被误读为yè

繁简体转换

Microsoft WordExcel中的简繁转换功能和Google翻译中以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为目标语的翻译其中Microsoft Word的转换品质相对较好作了很多修订不过转换结果中仍可以找到大量未修订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地方而Google翻译中的修订仅限于字级别上的修订如简体中文中头发和发现是一个字但在繁体中这两个发不一样Google对大多数这类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订但Google并未进行词级上的修订如从简体中文的软件服务器译入繁体中文时并未根据繁体表达习惯译为软体伺服器

简化

原则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简化字总表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其中很多字来自草书楷化和文献中笔画简单的的俗字异体字古字假借字其他字则来自当代人的创造通用规范汉字表实行的是有限类推简化即凡收进字表的繁体字都依据简化字总表规定的原则类推简化比如驦驌鸘鷫四字分别简化为骦骕鹴鹔而字表以外的字不再类推简化例如不把驡类推简作龙+马

早在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对此作了整理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了简化字表由于备受争议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分阶段公布了简化字并在大陆范围内加以推广上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如展字曾被简化为尸字下面加上一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尸横遍野这样的二简字都被废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则没有进行汉字简化

方法

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14个简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1,753个附录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规范汉字39个其说明里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1986年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不再作迭复象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瞭字读liǎo(瞭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一部分简化字有特殊情形简化字总表加了适当的注解例如干是乾gān的简化字但是乾坤的乾qián并不简化又如"长吁短叹"的"吁"仍旧读xū这种一字两读的情形在汉字里本来常有如果不注出来就容易引起误会又如以"余"代"馀"以"复"代"覆"虽然群众已经习惯了而在某些情况下却不适宜需要区别又如"么"和"幺"有什么不同"么"原本是幺的俗体后成为麼的简化字简体"马"字究竟几笔等等

简化字总表的简化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对俗体笔画的省简比如观备关质总驴铁钟继觉鸡鸾等简化字是从覌俻関貭縂馿鉄鈡継覚鳮鵉等俗字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省变大多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讠[訁]饣[飠]纟[糹]钅[釒]还有见页贝车东马鱼呙当韦书长门鸟乌专尽为寿会等字及其类推简化字糸字是个部首字作左偏旁时港台通行字体改为幺下加三点变作糹大陆简体为纟俗称绞丝旁糸部汉字的本意均与丝线纺织布匹有关例如丝线经绑纹纷绞系紧絮累繁紊紫等等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纟旁这种形式所以现在带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纟来表示了注言食糸金一般只作左旁时简化讠饣纟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辩罚辫丝衔等字亦简化但信誓燮飧餐系絮紫淦鎜鏖鑫等字不简化

第三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稻榖的榖和山谷的谷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谷替代了

编码

繁体中文自1980年代以来通常使用Big5中文编码而中国大陆使用GB2312的国标简体中文编码中华民国中央标准局曾公布一套名为CNS 11643官方编码但并未被广泛采用

随着Unicode跨语言编码集的出现Unicode不仅能够同时表现繁体和简体字还能够同时表现日文韩文等汉字编码由于Unicode被MicrosoftappleIBM等所有计算机公司共同支持因此在世界范围被普及采用

而中国大陆又推行了一套GBK国标编码这套编码在以前的GB2312国标简体中文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繁体中文日文和韩文的编码已在台湾等部分地区推行使用

使用

繁体字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还有学习使用需求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在港澳台地区和部分海外华人社区也仍为主体用字

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使用繁体字的地区主要是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

中国台湾地区标准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

中国香港地区以常用字字形表为准

现在最常用的繁体字编码是Big5码,由台湾方面制订,由於有很多香港字没有被收录进去,所以香港政府又制订了一个香港字增补方案(HKSCS),不过无论是标准的Big5还是HKSCS都已被收进Unicode和GBK.

目前大陆出版繁体中文印刷品时大多使用宋体新字形简化字总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收录的繁体字均为宋体新字形不同于传统的明体宋体与港澳台使用的繁体字有些差异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来推行规范汉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表明当前推行的规范汉字为简化字和传承字

输入工具

日常生活中需要直接输入繁体字,可以使用如下工具直接输入,不要通过转换工具

  1. 拼音加加

  2. 智能五笔

  3. 微软拼音输入法3.0(需要自己添加输入法)

  4. 速成输入法

  5. 仓颉输入法

  6. Google粤拚输入法

  7. 注音输入法

  8. 中国大陆拼音输入法shift+ctrl+F可繁简切换#搜狗#QQ拼音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48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