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指突然流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参与、模仿。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喜好杨贵妃的丰腴之美,丰腴就成了当时的流行、时髦。于是举国上下的女子皆为这种美而增肥,而男人也效仿皇帝,以选中丰腴的女子为妻、为妾而自豪。目前社会上有许多跟风现象:炒股买基金跟风、买房子跟风、选秀节目跟风,异地求学跟风、出国求学跟风,小孩上兴趣班跟风,学生上名校跟风,到商场排队买东西跟风。
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
跟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引导力的弱化,使得一些“另类”文化凸显。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变本加厉为着所谓“收视率”把大众推向虚幻。
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跟风”是一种没有个人主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企业而言,“跟风”是一种原创力弱的病态的发展方式;对社会而言,“跟风”狂刮不止则是一种缺乏创新力的同质化建构方式;对国家而言,“跟风”现象的泛滥则凸显了在相关法制缺失下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跟风热”如果听之任之,将会严重危及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