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目】冠军
【拼音】guàn jūn
【英译】(n.)champion;winner
【基本解释】泛指体育、文化、艺术表演等竞技比赛中的第一名。
相关典故
出处
1. 谓列于诸军之首。
《史记·黥布列传》:“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 秦嘉等,布常冠军。” 唐李德裕《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宋·司马光《赐殿前都指挥安武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
2. 泛称得第一者。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父命灵出应童子试,辄以冠军补弟子员。”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全县里我们也并没有夺得冠军。”如:足球冠军。
3. 古将军名号。
魏晋南北朝皆设冠军将军, 唐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宋书·武帝纪上》:“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 北周·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 唐·元稹《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可冠军大将军,行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封赐如故。”
4. 清代官名。
清 銮仪卫及旗手卫,皆以冠军使领之。见《清通志·职官五》。
5. 指 汉霍去病。
霍去病曾因征匈奴等军功封冠军侯,因以“冠军”称之。《汉书·叙传下》:“票骑冠军,猋勇纷纭……述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南朝梁·吴均《边城将》诗之一:“尔时始应募,来投霍冠军 。”
6. 指楚令尹宋义。
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 。后为项羽所杀。 清·王顼龄《读史有感》诗:“湘东漫说擒侯景, 项羽徒能杀冠军 。”
7.古县名。
汉 元朔 六年(公元前123年)置。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冠军侯于此,故名。治所在今河南邓县西北。 隋 末朱粲曾据此称楚帝 。 唐贞观初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湍水》:“ 湍水出郦县北芬山 ,南流过其县东,又南过冠军县东。”
来历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得第几名都有些别称。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这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说来,冠军一词由来已久。远在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1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是楚国有一位奋起反抗赢秦暴政的大将宋义,英勇善战,十分威武,秦兵屡屡败于他的手下。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军将士赠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荣获“冠军”称号的人。
到了汉代,冠军一词继续沿用了下来。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就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了冠军为官衔。从魏晋迄南北朝各代,都设有“冠军将军”,唐朝也设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直到清朝,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为“冠军使”。
至于亚军,由是由于亚是次一等的意思,也就是低于冠军的优胜者。在古代,有“亚圣”、“亚父”诸称。学者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史记--项羽本记》中有:“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这是因为项羽很尊敬范增,把范增认作仅次于生父的长者。
“季军”,指名次低于冠军、亚军的优胜者,是指竞赛的第3名。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
殿军,原指军队行军走到最后面的部队。《晋书--王坦之传》:“孟反,范燮,殿军后入。”后引伸用于体育比赛及考试等,指竞赛的最后一名。
现在,冠军、亚军等词在体育竞赛、文娱游艺等活动中被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