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高等学校
【注音】gāoděngxuéxiào 【英文】Post-secondary school,或 Higher education 【释义】大学、专门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 从学历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 大学仅仅是高等学校其中的一部分。专门学院如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以及高等专科学校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等,都是高等学校系列,但并不是大学的系列。大学指的是包含多门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院校含义
同普通高等学校 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机构。
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层次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专科层次教育,其他机构是承担国家普通招生计划任务不计校数的机构。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分校和批准筹建的普通高等学校等。
普通高等学校这个名称主要用来区别于艺术院校,比如,如果你报考的是清华大学,那就要在志愿表里面填写普通高校,但如果你要报考的是中国音乐学院,那你填的就是艺术院校了。
普通高等院校的范围
夜大、电大、自考、成教(包括函授和脱产)等高校学历都不属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但是国家也承认文凭,文凭上印有自学或成人字样。而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证上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字样,而无自学或成人字样。
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层次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专科层次教育,其他机构是承担国家普通招生计划任务不计校数的机构。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分校和批准筹建的普通高等学校等。
普通高等学校这个名称主要用来区别于艺术院校,比如,如果你报考的是清华大学,那就要在志愿表里面填写普通高校,但如果你要报考的是中国音乐学院,那你填的就是艺术院校了。
按照学科设置和办学特色,我国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综合性大学
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历史悠久、理工文医学科门类齐全、文理渗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培养了大量的杰出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这类大学的办学模式与牛津、耶鲁、哈佛等当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接近。
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这类大学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盘苏化”的背景下,急功近利、重工轻文,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只保留了一些工科专业,原有的一些理科、文科、医科以及农科都分别独立或调至其他院校,使这些学校成为纯粹的工科院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些院校虽然工科专业实力很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但由于理科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对欠缺,导致综合实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院校开始重新建设理科、文科等学科,逐渐趋向综合性大学。
准综合大学
以为各类工业、农林牧水产业、地矿、财经、政法、语言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由专业学院发展演变而成的专业学院式的准综合大学。这类院校多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为数众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这类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为数相当可观的专家型技术人员。但是,由于这类院校是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物,院校的行政隶属关系明确,条块分割严格,专业面窄,束缚了学校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办学思路普遍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院校新一轮的整合、调整后,这类院校也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师范类院校
还有一类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 这类大学适合想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的首选,因为这类的学校在这一专业会会比较突出。我建议家长和同学们可以思考下。
其他
除上述各类院校外,还有医学、艺术、体育、军事、警察等专院校。这类院校专业性很强,培养目标明确。对考生而言,应以兴趣、或天赋、或特长使然,否则学起来会感到极其痛苦。
中国高校历年招生与在校生情况
中国高校历年招生与在校生概况 ——1980年,全国高等学校达到675所,比上年增加42所;在校学生114.4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万人。 其中当年招收新生28.1万人(包括地方扩大招生数),比上年增加0.6万人。 ——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28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7.9万人。 ——198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1.5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在校学生115.4万人,比上年减少12.5万人。 毕业45.7万人,比上年增加31.7万人。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9.1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在校学生120.7万人,比上年增加5.3万人。 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1983年毕业生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 ——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47.5万人,比上年增加8.4万人; 在校学生139.6万人,比上年增加18.9万人;毕业生28.7万人。 ——198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1.9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 在校学生170.3万人,比上年增加30.7万人;毕业生31.6万人。 ——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7.2万人;在校学生1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 ——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1.7万人,在校学生195.9万人,比上年增长4.2%。 ——198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7万人,在校学生206.6万人,比上年增长5.5%。 ——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9.7万人,比上年下降10.8%;在校学生208.2万人,增长0.8%。 ——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0.9万人,比上年增长2%;在校学生206.3万人,下降0.9%。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2万人,比上年增长1.8%;在校学生204.4万人,比上年略有减少。 1991年,全国有320个长线专业点暂停招生,工科、医药、财经招生比例上升。 ——199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75.4万人,增长21.7%;在校学生218.4万人,增加14万人。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2.4万人,增长22.5%;在校学生253.6万人,增加35.1万人。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0万人,下降2. 6%;在校学生279.9 万人,增加26.4万人。 ——1995年,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年末普通高校为1054所,比上年有所减少。 高等学校招生稳步发展,普通
高校招生92.6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在校生290.6万人。 ——1996年,年末普通高校为1032所,比上年减少22所。 普通高校招生96.6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在校生302万人。 ——199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20所,招生100万人,在校生317万人。 ——1998年,年末全国普通高校1022所,招生108万人,在校生341万人。 ——1999年,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60万人,比上年增招51万人,在校生413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041所,本专科招生221万人,在校生556万人。 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68万人,比上年增招48万人,在校生719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1万人,在校生903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82.2万人,在校生1108.6万人,毕业生187.8万人。 ——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47.3万人,在校生1333.5万人。 ——2005年,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5万人,在校生1562万人。 ——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 ——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 ——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07.7万人,在校生2021.0万人(女生占49.86%)。 ——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29万人,在校生2149万人。 其中
普通本科生 11042207 人, 普通专科生 9168042 人。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总计1699140人。外国留学生 在校106870人,招生 71294 人。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计划招生657万人。
相关新闻